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及免疫干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培达 《新医学》1998,29(1):8-9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及免疫干预治疗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研所风湿内科本刊特约编辑(510080)尹培达1风湿性疾病的研究范畴过去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较狭窄,认为只是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或者将风湿性疾病与结缔组织病等同起来,这显然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疾病(第八讲 风湿性疾病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岫岩  尹培达 《新医学》1995,26(1):46-48
风湿性疾病 第八讲 风湿性疾病的免疫治疗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风湿病组杨岫岩,尹培达异常免疫反应是大多数风湿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虽其确切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临床上暂无特效的根治办法,但近年免疫治疗在挽救病人生命或组织器官功能、改善疾病顶后方面...  相似文献   

3.
温泉浴疗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方法对于治疗风湿性疾病有一定临床疗效。目前,国内还没有检索到温泉浴疗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研究综述。本文介绍温泉浴疗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发展简史、常见风湿性疾病临床研究进展和相关机制。通过国内外研究发现,温泉浴疗对几种常见风湿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但是,在今后需要大样本量,并且长期的随访评价来进一步论证温泉浴疗对风湿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指导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温泉治疗,以改善病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疾病。中医称为痹症,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许多患者患病后消极悲观,治疗不规律、不合理,使得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采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风湿性疾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疾病。中医称为痹症,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许多患者患病后消极悲观,治疗不规律、不合理,使得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采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风湿性疾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第三讲 痛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慎仁,陈俊辉问:痛风是一种风湿病吗?答:现代风湿病学研究的风湿病包括各种不同原因以及不明原因引起的有肿痛的骨关节肌病,而痛风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故是风湿病的一种。由于其病理主要是嘌呤代...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疾病患经常伴随出现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症。本对30例合并抑郁症的几类风湿性疾病患,在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同时给予百忧解口服治疗,并与对照组此较。结果表明,百忧解治疗组患Zung量表积分在疗程结束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P<0.01),百忧解治疗抑郁症的总有效率高达86.7%,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O1);同时,百忧解治疗组患其原有风湿性疾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应对风湿性疾病患伴发的抑郁症及其影响予以重视,对抑郁症应予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对于改善风湿性疾病患病情、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宁辰 《护理学报》2013,(20):24-26
多数风湿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1]。风湿性疾病的漫长病程影响着患儿及其家庭的多个方面。在我国,因受患儿家庭条件,家长文化程度及重视程度的影响,风湿性疾病患儿的心理社会问题未得到充分重视,家庭支持和必要的干预措施很少。近20年来,特别是近5年间,因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儿童风湿病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使得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大力推动了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各方面的进展,风湿性疾病的病死率由此明显降低。但是,多数风湿性疾病是不可治愈的。随着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风湿性疾病患儿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2]。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疾病第二讲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中山医科大学风湿病科尹培达,娄探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女性占95%。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功能调节障碍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对SLE治疗取得较大进展,预后大大改观,患者...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疾病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病学是研究各类风湿性疾病与骨、关节、肌肉、肌腱、滑膜等疾病的一门专业学科。它是以免疫学为基础理论的,阐明自身免疫病如何因自身耐受遭到破坏,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从而引起相应组织或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并出现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风湿病学在我国是一门较年轻的新兴学科,但随着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分子药理学的深入研究,本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且鉴于各种风湿病患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为协助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风湿性疾病,现对风湿病学基本要点与近年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郭惠芳 《临床荟萃》2009,24(10):832-835
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虽然是医学领域的年轻学科,但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可谓“一日千里”。2008年的国际风湿学界更是精彩异常,从发病机制的探讨到早期诊断手段的更新,再到治疗策略的突破,都呈现出重要的研究成果,现将2008年风湿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研究进展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疾病患者经常伴随出现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症。本文对30例合并抑郁症的几类风湿性疾病患者,在原有治疗方案基础上,同时给予百忧解口服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百忧解治疗组患者者Zung量表积分在疗程结束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o.01),百忧解治疗抑郁症的总有效率高达86.7%,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你<o.01);同时,百忧解治疗组患者其原有风湿性疾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应对风湿性疾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症及其影响予以重视,对抑郁症应予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对于改善风湿性疾病患者病情、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疾病是一类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关,患者血浆α-球蛋白、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常升高,并有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形成,这些大分子蛋白可使血液粘滞性增高,本文旨在探讨小儿风湿性疾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为临床治疗,疗效观察和估价疾病活动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本院住院的风湿性疾病患儿(41例,年龄1-13岁(平均8岁),男17例,女24例,其中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21例,过敏性紫癜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川崎病2例,对照组来源于幼儿园和小学校…  相似文献   

14.
关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性疾病是近十年来风湿病诊治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展,它们给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和SLE等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全新的概念和显著的疗效.今后几年内将有更多的生物制剂进入临床,在使用这些新型药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其相关的不良反应.该文就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作简单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1国内外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风湿病做为一门医学上独立性的学科,在我国仅仅始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国外发达的国家也不超过70年。过去将风湿性疾病率包括在内、外、骨和传染秤范畴内进行教学与临床防治,对本病的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相对进行的较少,对风湿性疾病的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16.
关于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与康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昆 《现代康复》1997,1(3):163-165
1国内外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风湿病做为一门医学上独立性的学科,在我国仅仅始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国外发达的国家也不超过70年。过去将风湿性疾病多包括在内、外、骨和传染科范畴内进行教学与临床防治,对本病的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相对进行的较少,对风湿性疾病的康复医疗可以说尚处于开始阶段。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的慢性疾病.中医称为痹症,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许多患者患病后消极悲观,治疗不规律、不合理,使得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1].笔者采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风湿性疾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风湿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由责任护士对117例风湿性疾病住院患者进行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方式,评估其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风湿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后患者风湿性疾病知识达标率有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1 引 言骨组织缺血性坏死AVN是各种妨碍骨组织血液循环的疾病演变发展的结果。风湿性疾病与骨坏死的关系最早由Dubois于1960年报道,内容为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1例从未用过激素治疗。至今国内对风湿性疾病并发骨坏死的报道仍仅限于与SLE相关的少数报道[1],AVN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至今缺乏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本文就1993年至1998年我院所见风湿性疾病并发9例骨坏死病例分析报告如下。2 临床资料2.1 一般资料近年在我院确诊和随访的风湿性疾病并发的AVN患者9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30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研究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正常人相比低下。结论 风湿性疾病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和恐怖。护理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伴有不良心理状况的患者需加强心理护理。此外,对风湿性疾病患者及家属进行院外指导亦是减少危险因素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