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体现在肺的各个主要生理功能中,肺气宣发肃降是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亦是肺的最基本的生理功能。肺失宣降是肺的功能活动失常的基本病机。肺主行水功能,是靠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作用。寒饮蕴肺证是由于各种外感或内伤等原因导致肺阳亏虚,推动、输布、温化水液失司,肺主行水功能失调,水液停聚为饮,伏于肺中而致。肺阳虚,阳虚阴盛,肺阴肺阳失调,从而表现为肺气宣发肃降运动失常。故说肺失宣降是该证候形成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2.
肺气是推动和调控肺的呼吸出入和水液输布等生理功能的一类细微物质,肺气分为肺阴和肺阳两部分.肺阴主凉润、沉降;肺阳是肺气中具有温煦、宣发、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为肺主行水提供了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张晓艳  金培祥 《河南中医》2012,32(9):1119-1120
在外感疾病的初期阶段,无论是太阳病还是卫分证,其病机均与卫气功能失调有关。外邪侵犯人体,肺失宣发,导致卫气不能正常敷布,功能失职,同时卫气功能推敲,亦可影响肺主宣发功能,二者互为影响。故外感病初期在病位上多涉及到肌表及肺、胃这一脏一腑,在治疗上应注重宣发肺气,兼以祛邪,肌表与脏腑同治。  相似文献   

4.
肺主宣发肃降是肺的基本生理功能,也是肺气特有的运动方式,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式在肺的具体体现.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是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运动方式,二者相反相成的活动形式对人体的呼吸运动、水液代谢及气血运行的调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掌握并利用好肺主宣发肃降的功能特点,能够准确地确立治疗原则,有效地指导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甚至心血管等系统的多种疾患.但是有关肺主宣发肃降的内涵及其外延的诠释,在中医界的认识并未统一,有些认识尤其是在部分教科书当中的解释不合医理,并有悖于临床实际.因此,很有必要进行一番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小儿咳嗽是儿科肺系疾病常见症状。中医学认为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受外邪侵袭。肺乃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主皮毛,一旦感受外邪,则肺先受病。外感或脏腑功能失调,均会影响及肺,引起肺宣发肃降失常,肺气不利而致咳嗽。《素问.咳论》首先论述了寒邪从皮毛、胃两条途径侵肺而致内外合邪导致咳嗽;总结咳嗽  相似文献   

6.
余临证四十余年,所治咳嗽不胜其数,深感此区区小恙,调治却也非易。咳嗽有外感与内伤之分,而治疗尤当以前者为急务。因外感不治,延久必致内伤,内伤复外感,又会加重病情,故医者决不能轻视之。余治外感咳嗽每注意三个环节:曰宣,曰清,曰润。兹略述之: 一、宣宣即宣发、宣通、宣散之意。肺位最高,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又肺主宣发,外合皮毛。风邪外袭,首先犯肺,导致肺气不宣,郁而不利,而为咳嗽、咯痰不爽、胸闷、恶风寒、  相似文献   

7.
张永丽  刘宝霞 《光明中医》2012,27(11):2293-2294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常见证候.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外感咳嗽多属暴病,属实,其病在肺,但若调治失宜,亦可由外感转为内伤而累及它脏.因此,失治、误治易致变证丛生.笔者针对咳嗽病因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8.
关于肺主宣发、肃降与呼吸的关系,在<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写到:"肺主宣发,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肺主肃降,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王新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提出:"宣发、肃降这一对相反的运动,始终决定着其呼吸运动.宣发对应于呼,肃降对应于吸."笔者对此观点难以理解,便广泛参阅中医古籍文献.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医治肺六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聪珍 《陕西中医》2005,26(2):188-189
肺位最高,是为"五脏之盖",不耐寒热,素有"娇脏"之称,外邪侵入,肺则首当其冲,因而各种外感病证,初起之病位每常在肺.肺的生理功能比较复杂,除了主宣发,外与皮毛相合,主肃降,参与水液代谢,开窍于鼻与发音有关等作用外,同时又是主气司呼吸的重要脏器,所以其病理变化必然相应的复杂.  相似文献   

10.
姜桂宁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90-791
人体内脏腑经络各具特性,如肺主宣发肃降,但以降为主;肝属木,主升主动,体阴而用阳;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若各种原因影响了脏腑的个性,则会偏离常态,出现病理表现,即所谓“逆其性而病”。古语云“用药如用兵”,而如何调兵遣将,则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这个“彼”就是脏腑的个性。顺应脏腑的个性,运用针刺、方药以纠正其偏离之性,恢复其常态,疾病才会祛除,正谓“顺其性而治”。1宣降肺气为治肺要法五脏之中,肺位最高,乃五脏之天,其气主宣发肃降,但以降为主,即肺金喜降。无论何因,影响肺气和降,肺气上而为逆则出现…  相似文献   

11.
1病因病机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证候。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  相似文献   

12.
张白雪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8-1010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的络属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联系.肺为水之上源,肺疏布津液以润肠;肺主一身之气,肺宣发肃降以调大肠腑气.肺气虚则大肠推动无力;肺津亏则大肠燥而秘结;肺热盛则火移大肠耗伤津液;肺气不畅则大肠壅塞.故便秘可从肺辨治,通腑泻下不忘治肺,可从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宣肺郁、降肺气等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理肺通腑之效.  相似文献   

13.
<正> 咳喘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证候,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说明肺脏与体表组织间的关系,肺脏具有司呼吸,主诸气的生理功能,从而推动气血津液敷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无处不到。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主要阐明肺与水液代谢的关系,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外感和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喘。 临床资料:自1989~1995年从100例病人中,其中过敏咳喘占70%以上,内伤咳喘占30%,年龄在6~25岁中脱敏治疗率达95%以上,病已痊愈,随访3  相似文献   

14.
肺阳的概念及其与肺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代医籍在论述肺之生理病理或肺病的辨证论治时,多言肺气、肺津或肺阴,很少提及肺阳.究其原因,可能是以肺气代替肺阳,而将肺气虚与肺阳虚混同,"肺在病理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如肺阳的升散作用,概括于肺气的宣发功能,肺的阳气不足即指肺气虚,而不再单论肺阳虚.  相似文献   

15.
李丽丽 《河北中医》2008,30(3):264-265
小儿咳喘是儿科肺系疾病常见证候。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受外邪侵袭。肺乃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主皮毛,一旦感受外邪,则肺先受病。外感或脏腑功能失调均会影响及肺,引起肺宣发肃降失常,肺气不利而致咳喘。“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16.
探讨肺主宣降理论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治的相关性.通过对气是生命之源、气的升降运动、宣发与肃降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肺失宣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宣降肺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7.
《证治准绳》"目运于肺"及《审视瑶函》"目润于肺"二者观点各有侧重,前者强调肺之协调气机、宣发上行的助运功能,后者强调气血津液对睛珠的润泽作用.目运于肺,主要体现于肺气宣发、协调气机;目润于肺,主要体现于精血津液为气之所载.二者皆为肺主治节、协调诸脏的具体表现.临床从肺论治眼病,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助肺宣发,复其治节,养阴生津,润泽目珠.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阻肺),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采用活血化瘀主治收效满意,现予报道如下: 1应用活血化瘀的根据 中医认为,肺主气而朝百脉,其功能主宣发、输布.肺又为娇脏,不论是外邪犯肺,还是内脏的病变影响到肺,均能使肺的功能失调,造成肺气不利,宣发、输布失职、致肺津失布、停而为痰,痰又作为病邪阻碍肺气,使肺气不通,久之必然导致肺络瘀滞.  相似文献   

19.
宣肺法即用宣散发表、开提肺气、宣通郁壅的方药治疗肺气郁闭、肺气不宣证的方法。凡治肺 ,宣肺为第一大法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是肺的主要功能 ,肺的宣发作用能使卫气津液敷布于肌表乃至全身 ,从而使之能抗御外邪、启闭汗孔、调节体温、润泽皮毛 ,也即《灵枢·决气》所云“上焦开发 ,宣五谷味 ,熏肤、充身、泽毛 ,若雾露之溉 ,是谓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 :“诸气月贲郁 ,皆属于肺” ,若外邪束表致肺气失宣、肺气郁滞则出现咳逆、喘促、恶寒发热、鼻塞不利、头身疼痛等症 ,津液布散失调又易产生湿痰水肿。宣肺法主要应用于外感…  相似文献   

20.
肺主宣降与咳嗽证治——张珍玉教授治疗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脏腑辨证在临床上对于脏腑病证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欲使脏腑辨证准确 ,必须首先抓住其脏腑各自的生理特性。五脏各有其生理特性 ,肺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与肃降 ,其气以肃降为顺。肺失宣发或肺失肃降 ,皆可导致肺气上逆而致咳嗽。全国著名中医基础理论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珍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 5 0余载 ,学识渊博 ,经验丰富。张师依据“肺主宣发与肃降 ,其气宜清肃下降”的理论 ,经过几十年的教学与临床实践 ,体悟出“治疗咳嗽 ,关键在宣降”的治疗原则 ,并以此指导咳嗽病证的治疗 ,每获良效。《素问·咳论》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