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自酸蚀、全酸蚀黏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在Ⅱ类洞充填修复中的边缘微渗漏.方法 30颗离体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三组(n=10),均于近中或远中面制备长方体型Ⅱ类洞型(4.0 mm×3.5 mm×2.5 mm),分别选用自酸蚀黏接剂+纳米树脂(自酸蚀组)、全酸蚀黏接剂+纳米树脂(全酸蚀组)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玻璃离子组)进行充填修复.经200次和500次冷热循环后行0.5%碱性品红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各充填修复体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自酸蚀组微渗漏深度显著大于全酸蚀组和玻璃离子组(P<0.01).组内比较显示,龈壁微渗漏深度显著大于轴壁(P<0.01);与冷热循环200次相比,冷热循环500次时各组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深度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 在Ⅱ类洞充填修复中,自酸蚀、全酸蚀黏接剂黏接修复及玻璃离子水门汀均存在边缘微渗漏,而以自酸蚀黏接剂黏接修复及修复体龈壁的微渗漏较为明显,其程度随冷热循环次数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三种黏接材料的体外微渗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自酸蚀、全酸蚀黏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在Ⅱ类洞充填修复中的边缘微渗漏。方法30颗离体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三组(n=10),均于近中或远中面制备长方体型Ⅱ类洞型(4.0 mm×3.5 mm×2.5 mm),分别选用自酸蚀黏接剂 纳米树脂(自酸蚀组)、全酸蚀黏接剂 纳米树脂(全酸蚀组)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玻璃离子组)进行充填修复。经200次和500次冷热循环后行0.5%碱性品红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各充填修复体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比较显示,自酸蚀组微渗漏深度显著大于全酸蚀组和玻璃离子组(P<0.01)。组内比较显示,龈壁微渗漏深度显著大于轴壁(P<0.01);与冷热循环200次相比,冷热循环500次时各组轴壁和龈壁的微渗漏深度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Ⅱ类洞充填修复中,自酸蚀、全酸蚀黏接剂黏接修复及玻璃离子水门汀均存在边缘微渗漏,而以自酸蚀黏接剂黏接修复及修复体龈壁的微渗漏较为明显,其程度随冷热循环次数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不同黏结剂对牙面湿润度的要求各有差异,为了解牙面湿润度对牙本质黏结剂的影响,探求能达到最佳黏结效果的牙面湿润度,文中对2种黏结剂在3种不同牙面湿润度条件下的边缘密闭性进行研究。方法将30个新鲜体外磨牙随机分为6组(A、B、C、D、E、F组),在颊舌面牙颈部制备2mm×3mm V类洞,A、B、C 3组用C learfil SE BOND自酸蚀黏结剂,D、E、F组用ibond自酸蚀黏结剂黏结,A、D组牙面干燥时间为0 s,B、E组牙面干燥时间5 s,C、F组牙面干燥时间10 s,均用3MZ350树脂充填,2%甲苯胺蓝染色,从充填体正中剖开牙齿,观察充填体颌壁和龈壁边缘微渗漏情况。结果 A、B、C 3组边缘微渗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F组边缘微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之间和B、E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面湿润的情况下,颌壁和龈壁ibond黏结剂的黏结性均好于C learfil SE BOND黏结剂,在牙面干燥的情况下,龈壁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颌壁C learfil SE BO...  相似文献   

4.
自酸蚀黏结剂ibond用于后牙Ⅱ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单组份自酸蚀黏结剂ibond是最新一代牙科黏结剂,操作简便,为研究其黏结性能,将ibond与另2种牙本质黏结剂用于后牙Ⅱ类洞树脂充填,对其边缘封闭性进行比较.方法 31个新鲜离体磨牙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颗牙,另取1颗作阳性对照.在近、远、中邻面制备Ⅱ类洞,近中洞龈壁位于牙釉质,远中洞龈壁位于釉牙本质界下方,A组用Single Bond NT全酸蚀黏结剂,B组用可乐丽菲露SE BOND自酸蚀黏结剂,C组用ibond自酸蚀黏结剂黏结,3组均用可乐丽菲露AP-X树脂充填,2%甲苯胺蓝染色,从充填体正中剖开牙齿,观察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情况.结果 3组牙近中洞龈壁均无微渗漏,远中洞龈壁AB组存在不同程度微渗漏,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组仅2例存在微渗漏,与A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酸蚀黏结剂ibond可较好地避免边缘微渗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后牙树脂充填后的边缘微渗漏问题是影响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黏结剂的边缘封闭性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文中对比了2种牙本质黏结剂用于后牙Ⅱ类洞树脂充填的边缘封闭性.方法 20个新鲜离体磨牙随机分为2组,在近远中邻面制备浅的Ⅱ类洞和深的Ⅱ类洞,A组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黏结剂,B组用Single bong NT全酸蚀黏结剂,2组均用可乐丽菲露前后牙通用型树脂充填,2%甲苯胺蓝染色,从充填体正中剖开牙齿,观察充填体边缘微渗漏情况.结果 2组牙浅洞洞壁均无微渗漏,深洞颌面侧壁无微渗漏,龈壁存在不同程度微渗漏,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酸蚀黏结剂在牙颈部均存在牙本质黏结界面微渗漏,微渗漏程度较稳定,全酸蚀黏结剂虽可避免边缘微渗漏,但微渗漏程度差异较大,技术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自蚀粘接剂对复合树脂微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实验研究自蚀粘接剂、混合型复合树脂和流动树脂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40颗人类离体磨牙,根据颊侧(A)、近中侧(B)和远中侧(C)分成三大组.在釉牙骨质交界处制备成约3×2×2 mm V类洞洞型.分别用自蚀粘接剂、混合型复合树脂和流动树脂修复V类洞.所有牙齿着色后,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情况.结果:微渗漏在壁处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龈壁处流动树脂(C组)较混合型复合树脂存在较大的微渗漏(P<0.05).洞缘斜面组与无洞缘斜面组的微渗漏等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蚀粘接剂未能显著减少复合树脂的微渗漏.在修复V类洞时,流动树脂较混合型树复合微渗漏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自酸蚀粘结剂与银汞合金粘结后界面的微渗漏情况?方法:收集4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及1个空白对照组,在牙体的唇颊面颈部制备箱状洞型,实验组分别用3种自酸蚀粘结剂(Clearfil SA Luting,Panavia F,Rely X Unicem)处理后充填银汞合金,空白对照组直接充填银汞合金,离体牙在2%亚甲蓝溶液中浸泡4 h后取出并垂直于粘结面切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亚甲蓝沿粘结界面渗入的深度,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粘结界面形态?结果:实验组的界面微渗漏值均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3个实验组之间的微渗漏值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实验组■壁的微渗漏值小于龈壁,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自酸蚀粘结剂可以提高银汞合金充填体边缘封闭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单组份自酸蚀黏结剂是最新一代牙科黏结剂,操作简便。为研究其对牙本质和牙釉质的黏结性能,文中将S3BOND与ibond用于Ⅴ类洞树脂充填,对其边缘封闭性进行比较。方法 10颗新拔除的磨牙随机分为2组,在颊舌面分别制备Ⅴ类洞,龈壁位于釉牙本质界下方,A组用S3BOND自酸蚀黏结剂,B组用ibond自酸蚀黏结剂,2组均用维纳斯前后牙通用型纳米树脂充填,2%甲苯胺蓝染色,从充填体正中剖开牙齿,观察每个充填体龈壁和颌壁边缘微渗漏情况。结果2组龈壁存在不同程度微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颌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龈壁与颌壁染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龈壁与颌壁染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黏结剂S3BOND在牙本质的边缘封闭性优于ibond,在牙釉质的边缘封闭性虽低于ibond,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牙面处理剂对Dyract AP复合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面处理剂对Dyract AP复合体修复V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18颗成人离体单根前磨牙,在牙体的颊舌侧颈部分别制备V类洞,随机均分为两组:①实验组 用17%EDTA处理洞壁后常规充填复合体;②对照组 用水冲洗洞壁后,常规充填复合体。经温差循环试验(5℃~55℃)100次,采用1%亚甲蓝染料渗入法,观察牙体剖面充填体与洞壁间的微渗漏。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其微间隙。结果:实验组的微渗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EM观察结果与染料渗入法相一致。结论:用17%EDTA处理洞壁,可以显著减少复合体与洞壁间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10.
自蚀粘剂接对复合树脂微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实验研究自蚀粘接剂、混合型复合树脂和流动树脂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40颗人类离体磨牙,根据颊侧(A)、近中侧(B)和远中侧(C)分成三大组.在釉牙骨质交界处制备成约3×2×2 mm V类洞洞型.分别用自蚀粘接剂、混合型复合树脂和流动树脂修复V类洞.所有牙齿着色后,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情况.结果微渗漏在壁处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龈壁处流动树脂(C组)较混合型复合树脂存在较大的微渗漏(P<0.05).洞缘斜面组与无洞缘斜面组的微渗漏等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蚀粘接剂未能显著减少复合树脂的微渗漏.在修复V类洞时,流动树脂较混合型树复合微渗漏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预酸蚀15 s的基础上减少预酸蚀的时间,研究减少预酸蚀时间是否对复合树脂充填后V类洞的边缘微渗漏产生影响。 方法 取新鲜拔出的离体磨牙及前磨牙共80颗,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颗,分别以预酸蚀时间0、3、10、15 s为分组依据进行处理,之后以0~4级微渗漏评价标准评价后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 所有预酸蚀组相对于未预酸蚀组微渗漏均有明显减少,但是不同预酸蚀组之间微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少于15 s的预酸蚀对复合树脂充填后V类洞的边缘微渗漏无明显影响,可以适当减少预酸蚀时间来减少预酸蚀对牙本质粘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以不同载体配制的不同浓度过氧化脲(CP)漂白剂对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在35颗离体前磨牙颊舌面牙颈部制备V类洞(直径2 mm,洞深2 mm,釉牙骨质界在洞中央或接近颈缘),树脂粘接修复,室温放置30 min后37℃水浴24 h,之后进行500次冷热循环。随机分为7组。1-6组分别用以卡波姆(Carbopo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Poloxamer)为增稠载体的含100 g/L CP、200 g/L CP的漂白剂在37℃、100%湿度条件下每天漂白8 h,持续2周。7组为对照组。在牙齿表面涂指甲油。将牙齿浸泡于500 g/L氨化硝酸银液(pH8.0)中,24 h后再浸泡于显影液中8h。通过充填体中央颊舌向纵行剖开牙齿,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下观察剖面充填体的渗漏情况。结果同种材料龈壁的微渗漏虽然略大于牙合壁,但这种差异没有显著性。各实验组在牙合壁的微渗漏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别,龈壁除了以Poloxamer为增稠载体的20%CP渗漏明显增加外,其余组和对照组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载体或不同浓度之间,牙合壁、龈壁的微渗漏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增稠载体和CP浓度(20%或以下)对树脂充填体的微渗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三种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V类洞充填,比较其微渗漏情况。方法染料渗入法。结果①三种材料在牙合壁的微漏无显著性差异;②同种材料在龈壁的微漏大于牙合壁;③不同树脂在龈壁的微漏略有差异。结论V类洞的位置、形状,釉质层的面积,树脂材料本身的性能,决定着树脂材料的充填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树脂直接充填与铸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树脂直接充填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铸瓷嵌体修复治疗。对比两组微渗漏情况(轴壁和龈壁水平)、治疗效果、牙齿叩痛程度和牙齿松动度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Ⅰ类洞型患者的轴壁明显小于对照组,Ⅱ类洞型患者的轴壁和龈壁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齿叩痛程度及牙齿松动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铸瓷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优于树脂直接充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复合树脂嵌体分别采用3种不同粘结材料粘结的微渗漏情况,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个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完好上颌前磨牙,要求颈部无缺损,以超声洁牙机清除残留的牙龈及牙周组织。按嵌体制备要求在离体牙颊、舌侧牙颈部各制备3 mm×2 mm×2 mm的箱型V类洞。制备的窝洞随机分为3组,按说明书要求调拌3种不同粘结材料涂于嵌体洞壁,指压嵌体到位。将实验牙放到冷热水循环水浴箱中进行温度循环500次(5~55℃)。将实验牙的根部封蜡后,在修复体边缘1mm以外牙体涂两层指甲油,再把标本浸入2%碱性品红溶液中,24小时后取出,流水冲净。用金钢砂片通过充填物中央颊舌向剖开牙齿,在25倍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嵌体与牙体的粘结界面,龈壁周围微渗漏情况,按以下标准分级:0级:无染料渗入;I级:渗入进龈壁边缘;II级:渗入达龈壁1/2但未及轴壁;III级:渗入轴壁。结果:两嵌体组间,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嵌体组较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嵌体组微渗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嵌体组间,树脂水门汀粘固嵌体组较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嵌体组微渗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嵌体组间,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嵌体组较树脂水门汀粘固嵌体组微渗漏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粘接剂对降低银汞合金充填体微渗漏的作用 ,以评价其在充填治疗中的意义 ,探讨减少银汞合金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无龋的离体牙 30颗 ,制备相同的洞型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牙洞各壁先涂上Super Band粘接剂后再用银汞合金充填 ,对照组不涂粘接剂而直接用银汞合金充填。用染色渗入法比较两组间的微渗漏情况。结果 :实验组银汞合金充填体的边缘微渗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Super-Band粘接剂能够明显降低银汞合金充填体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光固化树脂用自酸蚀粘接剂ONE-UP BOND F(俗称"变色龙")与3M纳米全酸蚀粘接剂Adper Single Bond2对充填体边缘的封闭情况。方法:取新鲜离体双尖牙40颗,在颌面各制备3mm×2mm×2mm箱状洞型,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ONE-UP BOND F粘接剂,B组使用3M ESPE Adper Single Bond2全酸蚀粘接剂,3Mp60后牙专用复合树脂充填,0.5%碱性品红溶液中染色24h后,将充填体近远中剖开,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充填体边缘的染色情况。结果:两种粘接剂均有微渗漏现象发生,光固化树脂用自酸蚀粘接剂ONE-UP BOND F的边缘微渗漏情况略优于3M纳米全酸蚀粘接剂Adper Single Bond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两种粘接剂都不能消除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但ONE-UP BOND F自酸蚀粘接剂效果略好,而且操作简单,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Vita MarkⅡ全瓷嵌体充填治疗磨牙Ⅱ类洞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8月磨牙Ⅱ类洞缺损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20颗牙)与观察组(n=20,20颗牙)。对照组给予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CAD/CAM技术Vita MarkⅡ全瓷嵌体充填治疗。修复3个月,评估两组修复成功率、牙周相关指标[牙菌斑指数(PIL)、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微渗漏程度。结果 两组修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修复3个月观察组PIL、SBI、G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龈壁、轴壁微渗漏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D/CAM技术Vita MarkⅡ全瓷嵌体充填治疗磨牙Ⅱ类洞缺损患者,可保护牙周健康,降低龈壁、轴壁微渗漏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的银汞粘接剂修复根面龋的充填体边缘细菌学和微渗漏情况。方法将制备洞型后的100颗离体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银汞充填组、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联合银汞合金组、玻璃离子组、全酸蚀粘接剂联合银汞合金组、自酸蚀粘接剂联合银汞合金组)材料充填,进行细菌培养并菌落计数,染色法观察微渗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组材料的细菌学和微渗漏实验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组细菌数量和微渗漏显著少于其他组,其次分别为全酸蚀粘接剂组、自酸蚀粘接剂组、玻璃离子组,银汞合金组则最为严重。结论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作银汞合金粘接修复的粘接剂能更有效地预防继发龋和充填物脱落。  相似文献   

20.
四种牙体充填物边缘密合度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离体牙,应用银汞合金、EB 复合树脂、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磷酸锌粘固粉充填窝洞,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充填物与洞璧的密合度.其实验结果表明,以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边缘密合度最佳,二者呈镶嵌状.银汞合金星线形面与面接触.EB 复合树脂充填物密合度最差.本文还对酸蚀,粘接技术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