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面临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形势,女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和客观因素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交互影响下,在恋爱、网络、心理、就业等方面容易产生挫折感,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应在科学分析原因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为培养高素质女性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资料显示,高校贫困生的比例约15%左右,他们不仅生活上困难,而且在心理上还有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极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危机。本文探讨了贫困生的构成和心理危机的表现,并提出了一些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上问题的心理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对大学生的网络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心理分析,并从大学生主观和学校教育与管理客观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研究生存在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探究。结合当前研究生常见的负面心理分析健康问题形成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切实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此,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及咨询、举办多样化心理教育活动等路径。有利于改善研究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塑造优秀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将影响其成长成才,作为与其关系密切的辅导员,既是朋友也是人生导师。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意义重大。高职院校辅导员可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预防预警、应对辅导、提升素质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环境要更新观念,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单项传递到实时互动"、"从‘孤军奋战’到建立‘统一战线’"。同时,学校要从三个方面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一是发挥党团组织作用,提升官方网络平台影响力;二是利用互联网,宣传典型人物和事件;三是构建多方协作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7.
体育后进生存在于每一所高校,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16PE量表测试等方法,对高校体育后进生的成因进行了研究。指出高校体育后进生之所以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基础较差,主要是由于他们在生长发育的敏感期,即中小学阶段未能接受到必要的体育教育以及他们在个性心理方面的某些缺陷所造成的。因此,高校应对这一部分学生给以更多的关注和教育,采取必要的手段帮助他们摆脱这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统计数据背后我国真实的城镇化质量,本研究从实地调研出发,探究城市外来人口的融入程度。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从物质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3个方面评价海淀区外来人口的融入程度,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外来人口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来京时间、家乡地离北京距离、家乡地社会经济状况等对融入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淀区外来人口融入程度较低,真实城镇化率仅有68%左右,且呈现出"社会融入"高于"心理融入","心理融入"高于"物质融入"的状态。基于来京时间的外来人口融入程度分析表明:来京3~5 a之后,物质和社会融入会有较大的改善,此后便基本维持稳定,而心理融入方面则一直表现为稳定状态。影响外来人口融入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家乡地与北京的地理距离、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来京时间,且从心理到社会到物质其影响因素的主观可控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基础上,洞察到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从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高度看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现代科学技术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给合的结合点。积极倡导教育改革.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使所有社会组织都面临如何处理公共关系问题.未来的组织成员都应具备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组织的管理者,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应对他们进行公关教育,使他们能胜任未来工作的需要.对于社会组织之一的理工科院校,同样也需要处理公共关系.因此,理工科院校应当普遍开设公共关系课.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以及巨大的医疗器械、设备的更新和研制等诸多因素,使高层医院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随着高层医院建筑的出现、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如何改善高层医院建筑带来的这些问题,满足病人对医院健康心理环境的需求,是高层医院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将从生活、工作在高层医院建筑中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心理感受方面考虑,通过自然环境设计,色彩环境设计,交往环境设计来创造高层医院建筑中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2.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 When provided by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symptom control in incurable patients at the end of life is highly effective in alleviating distressing symptoms. However, a number of patients remain in unbearable situations, that cannot even be relieved when taking care of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spiritual needs. Arguments and conclusion: In these extreme cases sedation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he term and provision of terminal sedation are controversial in many respects. A case presentation will illustrate the problem and show how terminal sedation can act as a tool for symptom control by palliative care experts even if it is no perfect answer to intolerable suffering in dying patients. Comparing relevant literature, medical, legal and psychosocial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显突出,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现象。从调查贫困生现状、资助措施及贫困生心理教育等角度入手,对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越来越突出,自杀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自杀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问题严重以及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恋情受挫、生命观的缺失等方面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健全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心理受挫能力和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现代设计师应该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要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经济效益,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提高人们审美能力,反映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使受众得到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在比赛中,其运动行为要受到心理变化的制约。处于领先、落后或相持阶段时,其心理状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行为发生变化,这将对比赛进程和比赛结果产生影响。本主要对体育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处于领先、落后、相持阶段的一般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控制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17.
人的心理实质问题是心理学研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目前心理学界公认的是反映论的心理实质观,但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质疑。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心理学界对人的心理实质问题的研究历史,简要介绍了反映论的心理实质观对该问题的论述和观点,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反映论的心理实质观的偏差和不足,阐述了当今学者在人的心理实质问题上提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青年大学生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重视。通过反思当今社会的六种病态社会心理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把握好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重点。  相似文献   

19.
青年大学生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重视。通过反思当今社会的六种病态社会心理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把握好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重点。  相似文献   

20.
适度的焦虑是行动的催化剂,过度或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对个体活动效率和人格造成不良影响。社会转型期相当部分高校女教师,由于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不同,在事业、家庭、生理等方面压力下,存在的焦虑心理较之男教师更甚,如果不及时予以疏导,不仅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阻碍她们的事业发展,也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不利影响。基此,文章研究了高校女教师焦虑心理的外化表现,分析了焦虑心理之成因,并提出了焦虑心理自我调适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