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50例);2组病例综合治疗基本相似,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每次置换异体同型等量血浆2000~3000ml,每周2~3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及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共治疗292次,症状、体征、肝功能和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组有效率为68.37%,对照组有效率为32.0%(P〈0.01)。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不良反应经处理均能好转。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84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似的内科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61.53%。结论:在重型肝炎的早、中期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重肝的晚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内毒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一氧化氮(N0)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36例老年重型肝炎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浆内毒素、TGF-β1、NO水平变化。结果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浆内毒素、TGF-β1、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P〈0.001、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能有效清除血浆内毒素、TGF-β1、NO毒性物质和肝细胞再生抑制因子,减轻肝细胞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老年重型肝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2名重型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7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肝性脑病等治疗。观察重型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41.18%。结论人工肝支持疗法中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常见不良反应。【方法】本院180例重症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90例采取护肝降酶及防治并发症等内科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及常见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治疗组中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2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治疗组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PTA);胆碱酯酶(Ch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1)。治疗组中各型肝炎治疗有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有效率96.29%,慢加急性重型肝炎91.17%,慢性重型肝炎66.66%,急性重型肝炎35.71%,各类患者疗效差异明显。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和皮疹、四肢痉挛、鼻腔出血、肢体麻木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重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尤其对亚急性重型肝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将9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肝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内科基础治疗相似.其中52例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85例次,对照组仅接受内科基础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等的变化,判断人工肝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61.53%,其中早期重型肝炎有效率为80%,中期69.23%,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另外,血浆置换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记录41例慢重肝患者(A组)在应用血浆置换及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并与40例行血浆置换联合内科综合治疗的慢重肝患者(B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症状改善100%,肝性脑病清醒率55%;B组则相应为55%和20%。两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P〈0.05),A组近期有效率、近期生存率分别为58.5%及46.3%,B组为50%及3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及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慢重肝患者的肝功能,从而提高其近期生存率和肝性脑病清醒室.  相似文献   

8.
人工肝支持系统中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中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重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血浆置换前后患者病情及生化指标等变化,评价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 人工肝支持系统中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总有效率为63%,尤以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的好转较明显。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日本Plasauto-IQ型血浆置换机对48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1171人次,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在1171人次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13人次,占9.64%,其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71人次,62.8%),其次为低血压(69人次,61.0%),电解质紊乱(49人次,43.3%),舒适的改变(26人次,23%),TMP增高(3人次,2.6%)。所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有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破膜导致治疗中断。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经处理后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重型肝炎抢救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宁波亚泰HP-2000人工肝支持系统,采用血浆置换疗法(PE)和血浆胆红素吸附疗法(PA)治疗各型重型肝炎患者23例。共85人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血内霉素,一氧化氮(NO)变化。结果:23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和/或胆红素吸附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从平均471.7(umol/L)降至192.46(umol/L),血浆白蛋白(ALB)从平均30.16(g/L)升高到32.73(g/L),谷丙转氨酶(ALT)从133.16±134.23(U/L)降至92.72±81.71(U/L)。血清内霉素含量从0.195±0.249(Eu/ml)降至0.147±0.125(Eu/ml),N0从49.67±15.64降至40.1±11.87(umol/L)。人工肝治疗后总生存率为65.2%(15/23),该疗法对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疗效佳,其存活率达90.0%(9/10)。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对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黄疸的消退、血浆白蛋白的提高,存活率的提高均有肯定疗效,该疗法对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为重型肝炎的抢救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血浆置换技术,探讨其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内毒素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血浆置换治疗,于血浆置换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分别抽血测血清内毒素(ET)、TNFα及IL-6的水平。结果:重型生地炎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IL-6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浆置换治疗结束时血清内毒素、TNFα、IL-6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48小时内毒素、TNFα、IL-6的水平有所上升,但存活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死亡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清除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内毒素和炎性介质,治疗后血清内毒性和炎性介质的水平动态变化可能是判断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持续缓慢式血液滤过透析 (CHDF)和血浆置换 (PE) ,对 13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13例进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 ,中毒症状明显好转 ,血清总胆红素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血氨 ,内毒素 ,白介素 6 (IL 6 )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明显下降 ,电解质紊乱纠正 ,肾功能好转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CHDF PE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支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崇慧 《护理研究》2010,24(7):1830-1831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重型肝炎病人在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缺乏、腹胀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病人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较治疗前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慢性重型肝炎早期疗效明显优于中期(P〈0.01),且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提高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77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而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观察二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各期存活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肝功能、PT、PTA等指标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中期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提高药物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症肝炎并肝昏迷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中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肝炎并肝昏迷40例与对照组4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率(42.50%)明显高于对照组(26.19%),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每次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内毒素、血氨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肝昏迷好转率(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8.56%),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置换术为治疗重症肝炎并肝昏迷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产生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140例患者行282次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按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试验组(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分析2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严密监测、严格操作、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障人工肝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物理型人工肝支持治疗模式在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早期救治中的疗效,探索早期救治慢重肝的人工肝治疗有效模式。方法120例慢重肝患者均符合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的诊断,按随机原则分为4组,每组30例。治疗1组,进行血浆置换,每次置换血浆3000ml;治疗2组,每次置换血浆2000ml后进行血浆吸附2h;治疗3组,每次进行血浆吸附3h;治疗4组,采用分子吸附再循环(MARS)治疗,每次治疗4h,均每周2次,每次间隔2~3d,连续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黄疸消退与反弹、白蛋白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血浆置换组症状改善27例,总胆红素(TBil)下降率为51.8%,反弹幅度为14.4%~46.7%,不良反应多;减量血浆置换联合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组症状改善24例,TBil下降率为62.2%,反弹幅度为2.8%~28.5%,不良反应少;单纯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治疗组症状改善16例,TBil下降率为38.8%,反弹幅度为2.8%~6.8%,不良反应少;MARS治疗组症状改善26例,TBil下降率为60.1%,反弹幅度为7.8%~27.4%,不良反应多,且费用昂贵,性价比不高。结论减量血浆置换联合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治疗慢重肝(早期)具有退黄效果好,黄疸反弹小,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性价比较高,是慢重肝早期救治较为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95例各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均在300μmol/L以上),随机分为两组,ALSS治疗组9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日本产KM8800型人工肝血液净化装置进行血浆交换,比较该法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指标变化情况及不同病期患者的存活率;对照组103例常规治疗,两组进行存活率比较。结果:ALSS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以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最大(P<0.01);ALS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中期患者存活率有明显提高(P<0.05),而两组早、 晚期存活率比较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SS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较佳,能够改善中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和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39例重型肝炎患在内科基础治疗上给予中西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71例次;对照组54例重型肝炎患在内科基础治疗上仅给予中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总好转率为56.4%(22/39),对照组总好转率为29.6%(16/54)。结论 中西药联合人工肝治疗对于重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宜在内科治疗基础上早期施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重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观察组患者临床主要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重症肝炎患者实施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