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深静脉血栓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气压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深静脉栓子直径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周深静脉栓子发生率为2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80例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骨折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官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剖官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肺栓塞病例,其中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3.0%,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4.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官产术后患者实施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有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80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物理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足底静脉泵能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置管术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气压治疗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或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及预防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间歇气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记录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肢体冷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且预防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经比较,预防组下肢疼痛、下肢肿胀及L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冷感评分明显下降,且预防组肢体冷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或脑出血手术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气压治疗能改善患者D-二聚体水平,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肢体冷感情况得以改善,值得临床不断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方法所选的下肢骨折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下肢骨折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短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静萍  武右锋 《贵州医药》2022,46(2):221-222
目的 浅析气压治疗联合踝泵运动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接收的102例剖宫产产妇作研究样本,将入选患者按顺序编码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压治疗,对照组给予产妇行翻身、按摩、踝泵运动等常规措施,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84例重症剖宫产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98例)术后启动血栓高危因素评价表,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行运动锻炼及下肢行空气压力循环治疗,2次/天,30min/次。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护理。术后第1天、第7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及每天测量大腿、小腿周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6例、观察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χ2=8.528,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0):68-70
目的探讨采用气压泵治疗方式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86例剖宫产产妇,结合临床选取治疗预防DVT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93例与观察组93例,对照组产妇行翻身、按摩等常规措施,观察组产妇采用气压泵治疗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下肢静脉栓子检出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栓子检出率15.1%明显低于对照组45.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治疗显效率73.1%明显高于对照组58.1%,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气压泵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取得理想效果,患者舒适度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腹部外科术患者12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并分析其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5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实施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具有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骨科疾病患者30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利用机械原理和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预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生给予积极治疗.结果 观察组共有13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7%;对照组共有47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加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预防医学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收集92例拟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99例患者的资料,如有下肢骨折术(髋部骨折)、直肠癌和脑梗死等疾病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和本院医疗水平的提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预防医学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两组均于治疗18 d后行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测。结果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医学可以有效预防各种疾病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61-16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深静脉血栓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功能优良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积极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气压治疗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选取本科60例颅脑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间歇气压治疗。结果气压治疗可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间歇气压治疗是一种物理性、非侵入性治疗方式,简单方便,而且患者感觉舒适,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空气波气压治疗在脑出血后昏迷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脑出血后昏迷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下肢抬高,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定时翻身,肢体被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空气波气压治疗。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对照组发生8例,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气压治疗有助于预防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收治于本院的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循证护理干预组)35例以及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共有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71%;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护理满意度95.56%及住院时间(13.36±2.25)d等方面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对护理满意度82.22%及住院时间(19.12±2.97)d,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2.8±1.0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3.02±1.07)%均好于对照组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4.9±1.2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5.36±1.38)%,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临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需要手术的患者共16例。总结分析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 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痊愈出院,没有并发肺栓塞,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结论了解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对于高危手术患者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则做好溶栓等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在2010年5月~2015年5月由天津市宁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抽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另外还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67%,对照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为96.00%,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84.00%,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04例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TT、APTT、FIB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股骨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