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新型固体粉末状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 .结果为 :将本产品稀释至有效浓度 0 .17mg·L- 1 作用 5min ,对大肠杆菌和橙黄八叠球菌的杀灭率为 10 0 % .40 0mg·L- 1 消毒剂溶液作用 15min ,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率达 10 0 % .消毒剂浓度为 60 0 0mg·L- 1 可 10 0 %破坏乙肝表面抗原 .  相似文献   

2.
董娴  王起伟  袁丽 《科技资讯》2011,(20):166-167
二氧化氯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A1级消毒剂,因其杀菌机理是氧化而非氯代,所以无致癌物质产生,是无毒无公害的消毒剂,在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综合介绍了其在日常生活以及人防工程中对于空气杀菌消毒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活性氧消毒剂制备技术及空气消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活性氧消毒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对于空气的消毒效果进行了阐述,说明其制造工艺是一种原子经济反应,新型的环境友好化工过程,对白色念球菌(Pseudomonas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 (Sylococcusccureus)的杀菌效果均高达99.90%,通过相关的试验数据说明消毒剂的性能稳定,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4.
新颖杀菌消毒剂稳定性二氧化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菌消毒剂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如今的杀菌消毒剂仍是沿用了几十年的“氯制剂”。目前各行业使用的漂白粉、消毒灵、过氧乙酸等杀菌消毒剂,其主要化学成份为氯,气味重、刺激性大、一些残留物还会产生副作用,另外,这类杀菌消毒剂杀菌单一,真菌、细菌、霉菌等菌类要靠几种杀菌消毒剂共同完成杀灭,而且功效不高,其稳定性也不佳。稳定性二氧化氯是技术含量高的杀菌消毒剂,  相似文献   

5.
在保证杀菌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添加微量硫酸铜的办法,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吡啶氯化铵的杀菌能力进行大幅增效,使得消毒杀菌洗手液中不再添加其他专用消毒剂.并通过选择温和表面活性剂复配、限制表面活性剂总量等办法,最大程度地减少消毒杀茵洗手液对皮肤的损害.再辅添芦荟浸膏等护肤成分对皮肤进行修复和保湿.由此研制出具有良好杀菌、护肤和去污效果的护肤型消毒杀菌洗手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抑菌作用的比较实验.确定了过氧乙酸为实验室抑菌效果较好的消毒剂,实验结果显示,用含0.03%过氧乙酸消毒剂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1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min,杀菌率为100%.用古0.04%过氧乙酸消毒荆作用10min.室内台面自然菌比对照组减少94.21%.  相似文献   

7.
选用目前常用的含氯、季胺盐消毒剂,针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及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含氯消毒剂(强力消毒灵)对3种细菌的杀菌效果最好;双链季胺盐消毒液(康唯消)对3种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双季胺碘消毒液(百毒杀)对3种细菌的抑菌、杀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自制了流面型冷电弧杀菌装置,并研究了外加电压、气体流量、菌液流量、细菌种类和杀菌时间等参数对该装置杀菌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率随着外加电压升高、液体流量降低以及杀菌时间增加而升高,空气自然对流的杀菌效果优于强制对流,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杀菌效果优于革兰氏阳性菌.在空气自然对流、外加电压为33 kV和液体流量为80 mL/min的条件下,对E.coli987P的杀菌率达99.96%,所需时间不超过35 s;而S.aureus需经过70 s后,才能达到相同的杀菌率.冷电弧处理后的液体温升不超过3℃.通过透射电镜图发现,处理后的大肠杆菌(E.coli987P)细胞膜发生不可逆击穿,细胞内容物外流,最终导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5种消毒剂对4种SPF级实验动物必须排除的细菌的杀菌效果。方法 以D/E中和肉汤为中和剂,检测其对5种消毒剂的中和作用;通过悬液定量杀菌实验,测试5种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结果 D/E中和肉汤对于新洁尔灭、健之素消毒液、百毒杀、百胜-30和75%乙醇均有较好的中和作用。新洁尔灭、健之素消毒液、百胜-30和75%乙醇4种消毒剂分别与4种细菌作用,1.5 min后杀灭效果良好。1∶600倍稀释的百毒杀消毒液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氏菌需要5~10 min,但它对铜绿假单胞菌杀菌效果不理想。1∶200倍稀释的百毒杀消毒液作用1.5 min,可以有效杀灭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新洁尔灭、健之素消毒液、百胜-30和75%乙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对4种细菌产生良好的消毒效果。百毒杀有效杀灭铜绿假单胞菌需要较高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利用大蒜头提取并配制成大蒜素溶剂,检测其杀菌杀病毒的效果.[方法]利用预先配制好的水溶性试剂作溶剂将大蒜素的主要化学物质二丙烯基二硫醇溶于其中并加入稳定剂配制成外用消毒剂,按GB15979-2002及卫生部制定<实验技术规范>中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得到以下几项内容该溶液对受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2分钟内的杀菌率均在99.99%以上.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性破坏率在43.5%左右.化学稳定性能好,无毒性;对皮肤无变态反应;无刺激性.[评估]该试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杀菌抗病毒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11.
露点送风方案的两种特殊空气处理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舒适性空调设计采用露点送风的方案,对房间计算送风量不满足房间换气次数要求和房间热湿比线与90%相对湿度线无交点的2种情况,进行了空气处理过程的分析;提出了这2种情况可能的空气处理过程,并分析了各种空气处理过程房间温、湿度参数的变化及可能的室内空气终状态,指出了各种空气处理过程,在保证房间对温度的要求的情况下,影响房间湿度的主要因素,图5,参7.  相似文献   

12.
研究室内沙疗室实验阶段空气和沙体间热量传递规律。运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技术建立了室内沙疗室实验阶段三维热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应用Fluent软件计算了沙疗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了空气和沙体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中空气和沙体的温度场变化规律吻合良好;与吐鲁番沙疗场相对照,模拟得到了适宜室内进行沙疗的温度稳态层及其埋沙深度;通过单口热压自然通风使室内沙疗室的空气热环境具有一定的热舒适度。因而,室内沙疗室可提供沙疗所需温度且相对舒适的热环境,为进一步完善室内沙疗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的影响规律,在7.6 m×5.6 m×4.6 m(长×宽×高)的试验空间内,使用旋流施放装置向送风管道内施放示踪剂、控制送风量和采用立体多时段采样化学分析法,对不同送风条件下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有害颗粒物通过通风管路进入室内,送风量对外源颗粒物室内扩散有明显的影响,随送风量增大,室内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对均方差减小,平均浓度、危害面积以及危害体积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颗粒物污染事故发生后,为减轻受影响建筑室内的危害程度,及时关闭送风是有效处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用CFD方法模拟了空调卧室内制冷制热运行时3种不同的住宅空调模式(包括普通窗式空调器、分体机及具有引入新风的热回收装置的窗式空调器)分别位于高位置和低位置时室内空气温度及流速、有机污染物(甲醛)浓度及CO2的分布,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调器的类型、位置及新风量对空气环境影响较大.夏季制冷运行时,带热回收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置于低位置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室内流场分布,稀释和携带走室内的CO2和污染物;而该装置置于高处时,流场结构不合理;其它空调模式下由于没有引入新风,产生室内污染物堆积.冬季制热运行与夏季制冷运行时的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的不足,以曲靖师范学院一自然通风房间为对象,对其室内温湿度、风速、墙面温度、地板温度、天花板温度、室外环境温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地测试.对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平均辐射温度、PMV(predicted mean vote)值进行了计算.为便于快捷预测和调控云贵高原湿季室内热环境,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PMV与平均辐射温度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相关性较好的回归方程,在相似气候下对热环境预测和设计时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居室中空气质量的分析,使用传感器技术采集空气中的污染物,将传感器采集得到的信号输送到单片机,利用单片机控制排气装置和换气装置,对居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改善,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的不足,以曲靖师范学院一自然通风房间为对象,对其室内温湿度、风速、墙面温度、地板温度、天花板温度、室外环境温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地测试.对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平均辐射温度、PMV(predicted mean vote)值进行了计算.为便于快捷预测和调控云贵高原湿季室内热环境,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PMV与平均辐射温度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相关性较好的回归方程,在相似气候下对热环境预测和设计时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式通风房间室内空气流动特性建立了室内垂直温度分布预测模型.该模型将室内空气流动特性与热质平衡方程有机结合,并反映了室内热源强度、墙体辐射及送风参数等边界条件对室内垂直温度分布的影响.通过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室内垂直温度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并在趋势上反映出层式通风房间室内垂直温度的变化特征.因此,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用来指导层式通风系统的实际应用及能耗分析.  相似文献   

19.
章若冰 《科技资讯》2014,12(22):11-12
设计了一套新型通信机房通风节能控制系统.系统通过控制模块检测室内外温度的变化,采用智能模糊算法对机房环境温度进行动态调节,将室外低温空气经过处理后吸入通信机房以这到节能目的.同时考虑机房气压模型,有效规避了机房空气压力过高过低的风险.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大幅度降低能消耗,节约运行成本,延长空调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