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粉末活性炭,对其进行了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测试。采用NaOH为活化剂制备稻壳活性炭,考察了炭化温度、炭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碱浓度对制备活性炭的影响。研究表明:稻壳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稻壳在700℃的条件下炭化5h,与2.5mol/L的NaOH溶液混合,采用先低温(400℃)预处理再高温(700℃)活化1.5h,制备的稻壳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分别为250mg/g和726mg/g。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锌作为活化剂制备银叶树果壳活性炭,分别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剂浓度、料液比、活化时间对活性炭产品亚甲基蓝脱色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在最佳制备工艺为,温度400℃,ZnCl_2浓度500 g/L,料液比1∶3(g/m L),活化时间60 min,所得成品亚甲基蓝脱色率达到97.06%,碘吸附值达到1 018.85 mg/g,苯酚吸附值达到802.66 mg/g,脱色、吸附性能优良,符合商品活性炭标准。  相似文献   

3.
《煤化工》2017,(2):49-51
以大同烟煤和陕西府谷煤为原料进行实验,利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不同配比的具有较高焦糖脱色率的压块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同煤:府谷煤质量比为6:4,炭化温度550℃、活化温度930℃、烧失率73.5%的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性能较佳,其指标分别为强度98%,碘吸附值1 130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260 mg/g,焦糖脱色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4.
张庆波  许阳 《云南化工》2012,39(3):68-71
以甘蔗糖厂废弃的蔗渣为活性碳的生产原料,以磷酸作为活化剂生产活性炭,探索了生产活性炭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陈化时间9 h、炭化温度300℃、炭化时间120min、活化温度400℃。活性炭的焦糖脱色率、亚甲基蓝吸附值两项指标均达到一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纤维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试验。温度为15-20℃,滤速为4mL/min时。浓度为10mg/L的亚甲基蓝脱色率达98%以上。活性炭纤维经20次吸附与解吸实验,吸附脱色性能没有明显降低。与颗粒状活性炭(GAC)相比,活性炭纤维吸附脱色亚甲基蓝的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6.
谭非  陆龙河  陈孝云  黄彪 《广东化工》2009,36(11):12-13
文章以造纸黑液及氢氧化钠为活化剂,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炭化温度、浸渍比、活化耕浓度,活化时问、活佬温度对活性炭性能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成炭温度300℃,活化温度750℃,活化对间4h,NaOH含量10%,料液比1:7,在这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6mL/0.1g。结果表明,活化温度是影响活性炭性能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氧化改性活性炭来处理染料废水,通过Boehmd官能团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活性炭的含氧官能团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改性活性炭在不同的投加量、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溶液p H值等反应条件下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酸体积分数的增大,改性活性炭所含含氧官能团越多,孔结构越明显;当活性炭的投加量为0.5g,亚甲基蓝溶液的浓度为15 mg/L,时间为210 min时,吸附接近平衡,随着溶液p H的升高,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提高,最高可达88.3%。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纤维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试验,温度为15-20℃,滤速为4mL/min时,浓度为10mg/L的亚甲基蓝脱色率达98%以上。活性炭纤维经20次吸附与解吸实验,吸附脱色性能没有明显降低。与颗粒状活性炭(GAC)相比,活性炭纤维吸附脱色亚甲基蓝的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9.
采用来源广、无毒、可生物降解的海藻酸钠(SA)对玉米淀粉(CSt)进行交联改性,制备海藻酸钠改性淀粉(SA-CSt),并研究了其对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SA加入量为4 g/10 g CSt,交联剂POCl_3加入量为0.09 mL/10 g CSt、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1.5 h条件下制备的絮凝剂SA-CSt具有最佳的亚甲基蓝吸附性能。当处理50 mL浓度为50 mg/L亚甲基蓝溶液时,在温度为30℃、时间为10 min、絮凝剂SA-CSt加入量为0.075 g时,亚甲基蓝脱色率达97.6%,吸附量达32.53 mg/g。  相似文献   

10.
慕苗  段珍珍  高晶晶  白瑞  白雪  亢玉红 《当代化工》2023,(3):518-522+526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法对兰炭基活性炭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分别讨论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浸渍比对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和收率的影响。实验得出活化影响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浸渍比。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12h、浸渍比3∶1。最佳条件下亚甲基蓝吸附值1 224.9 mg·g-1,收率65.89%。  相似文献   

11.
Three adsorption rate models are derived for multicomponent adsorption systems under either pore diffusion or surface diffusion control. The linear driving force (LDF) model is obtained by assuming a parabolic intraparticle concentration profile. Models I and Ⅱ are obtained from the parabolic concentration layer approximation.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usage and accuracy of these models. It is shown that Model I is suitable for batch adsorption calculations and Model Ⅱ provides a good approximation in fixed-bed adsorption processes while the LDF model should not be used in batch adsorption and may be considered acceptable in fixed-bed adsorption where the parameter Ti is relatively large.  相似文献   

12.
大孔树脂对甘油的静态吸附及其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种大孔树脂对甘油的静态吸附行为,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在303~323 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树脂HPD500对甘油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实验结果表明,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带有一定极性的树脂有利于吸附,吸附过程为放热的物理吸附,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并计算了甘油在大孔树脂HPD500上的吸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吸附熵变,并对吸附行为做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固液吸附平衡计算对于吸附分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吸附质固体溶液理论并用Wilson方程描述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6个烃类二元液体混合物在分子筛NaX和KBaY、硅凝胶和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进一步考察了该理论的适用性和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关联二元液相混合物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关联结果的总平均相对偏差为5.0%,而且该模型可以预测其他温度下的吸附平衡,预测精度也在5%之内。  相似文献   

14.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群  陈海军  朱跃钊  姚虎卿 《化工学报》2005,56(10):1860-1864
固体吸附式制冷因具有环保和节能两大优势,成为国内外竞相开发的热点,尤其是将其用于新型空调系统和太阳能应用产品方面的开发研究备受关注.但从实用化研究成果来看,还远不满足工业化条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吸附制冷工质对(吸附剂-制冷剂)的性能制约.目前,国内外关于吸附制冷工质对的研究报道比较多,所采用的吸附(工)质仍然以水、甲醇、乙醇和氨为主,对于吸附剂的研究进展比较快,已从当初单一组分吸附剂的选用发展到目前多组分、复合吸附剂的研制.研制性能优良的吸附剂被认为是推动固体吸附式制冷工业化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生物吸附剂BAP对Cu^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孟琴 《水处理技术》1998,24(3):175-178
本文研究了溶液PH和混合程度对生物吸附剂BAP的Cu^2+记吸附性能的影响,及相应的静态吸附动力学吸附方程,以及吸附剂的再生情况。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中附剂相比,该吸附剂有较好的吸附和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法研究了水杨酸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SYS树脂)对苯酚的吸附行为,实验静态数据分别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方程拟合,动态数据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式拟合。结果表明,SYS树脂在一定的温度下对苯酚既存在物理吸附又存在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为一级动力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7.
Four models for the rate of adsorption in an adsorbent(slab-like,cylindrical or spherical)arepresented.The parabolic profile(PP)model is obtained by assuming a parabolic intraparticle concentrationprofile.The shell-core(SC)model is based on a shell-core type profile.The modified shell-core(MSC)medel isan extension of the SC model.And the general driving force(GDF)model is a weighted average of the PP andMSC models.Sampl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GDF model provides the best approximation.  相似文献   

18.
通过典型应用实例介绍了各种吸附分离的联合工艺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环保型吸附制冷工质对及其制冷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3X分子筛、凹凸棒土和氯化锶等为主要吸附材料,制备了一系列有着优良吸附性能的复合吸附剂(M4-0132、M1-9906、M1-0001和M2-0003)。测定了水、乙醇在自制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根据吸附等温线拟合参数对水、乙醇与自制复合吸附剂组成的吸附工质对的特征吸附功计算表明:复合吸附剂-水吸附工质对的特征吸附功约为13X分子筛-水的12%-29%;复合吸附剂-乙醇吸附工质对的特征吸附功约为活性炭-乙醇的10%-20%。采用吸附制冷体系(液体-气体-吸附剂)的稳态平衡方程,对水和乙醇与复合吸附剂组成的吸附工质对适合的制冷场合分析表明:M4-0132-水和M1-0001-水工质对可用于大循环量的制冷体系,例如空调系统的场合:M1-9906-乙醇和M2-0003-乙醇工质对可用于低温制冷体系,例如制冰和冷冻系统的场合。M1-9906-水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是13X-水的2.0~2.5倍;在60~120℃再生条件下,M4-0132-水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为441~924kJ.kg^-1。40~100℃再生条件下,M1-0001-乙醇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315~909kJ.kg^-1,是活性炭-乙醇的2.2~5.9倍。  相似文献   

20.
童保军 《安徽化工》2002,28(5):45-46
针对安庆石化腈纶厂聚合装置废气吸收塔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