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带动了采矿、水力和交通行业对先进、高效的凿岩机械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引来世界建筑、采矿机械生产商的浓厚兴趣。阿特拉斯·科普柯——这个在全球建筑工程和  相似文献   

2.
<正>在今日之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瓶颈矛盾日益突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因此,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发展之路";而建设节能降耗型的港口是交通行业走"两型"发展道路的重要工作之一。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开展节能创新工作、降低运营成本,不但体现了行业的发展方向,更体现了交通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良好形象。我们通过对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起帆先生的采访,把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正>决策篇交科院开展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研究",协助部起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政策";开展了"节约型交通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协助部起草"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成为指导行业有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开展了"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发展战  相似文献   

4.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交通节能与环保》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解读、科研、实验、生产、管理、施工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带动了对先进、环保、高效的空调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美的中央空调——这个已跻身全球中央空调设计和制造领域颇具声誉的品牌,随着进军中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正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交通节能与环保》2020,(1):F0002-F0002
《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交通节能与环保》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政策解读、科研、实验、生产、管理、施工等方面,主要栏目有:港航工程、汽车工程、智能运输系统与交通工程、道路运输、道路环境工程等。  相似文献   

15.
正《交通节能与环保》为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管,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统一刊号:CN10-1261/U,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6478《交通节能与环保》的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反映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与环保科研成果及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面向东盟的国际道路运输业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作为中国内地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发展面向东盟地区的国际道路运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特别是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推进,广西与越南等东盟地区的商贸交往日趋密切,物流和人流快速增长,更为加快广西国际道路运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构建面向东盟地区的广西国际道路运输业,为推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是摆在广西交通行业而前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了“十五”期间,重庆市交通行业的西部项目取得的成绩及重庆市在西部项目成果推广方面采取的措施,指出了西部项目的实施对推动重庆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吸引、培养、留住人才,解决重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信息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交通行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升行业形象,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就交通行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和途径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9月23日,历时70余天的北京市交通行业第二届职工运动会落下帷幕。这是交通行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行业性体育盛会,共有市属交通企业、交通行业各骨干企业和交通系统管理机关组成的40支代表队参赛,共进行了四大类24个项目的比赛。  相似文献   

20.
正平安银行副行长胡跃飞(10月20日职务调整为平安银行行长)10月19日出席"PPP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高端对话"并致辞,他从银行与金融从业者角度展望了PPP在交通基建领域的广阔前景,提出与各界携手共赢,开启中国交通基建大发展的新时代。"PPP是一个超过10万亿的巨大市场,是一场牵动千万人的改革,不断创新投融资模式,不断探索并提升PPP模式在交通行业的适用性,推动交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是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交通行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交通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胡跃飞在"PPP与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