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癌是一种凶险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增多。因胰腺位置深,早期症状不明显,不特异,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中晚期,确诊时已有局部浸润或扩散,只有10%~15%的病人有手术切除的机会。未能手术切除的病人平均生存期6个月。1年生存率仅10%左右。因此,探讨中、晚期胰腺癌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胰腺癌生存率关键所在。我们自1999-03/2001-03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胰腺癌2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皮埋置125碘籽治疗不能切除性胰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经皮埋置^125碘籽对不能手术切除性胰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在B超监视下,经皮穿刺注入^125碘籽入胰肿瘤内。按肿瘤大小,注入30~80粒,放射活性15~40mCi。结果 13例均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经^125碘籽局部埋置后,69.2%的病例腹痛改善,38.5%的病例腹痛几乎完全消失;53.8%的病例肿瘤缩小;中位生存期13个月,6、12、18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3%、53.8%、38.5%和15.3%。结论 经皮植入^125碘籽对病人的侵袭性小,而取得的结果与常规手术、放化疗的结果大体相似,可作为不能切除性胰腺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朱宪军  苏磊 《山东医药》2010,50(6):54-54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切除机会较少,5a生存率仅1—4%。2005年4月~2008年11月,我们采用局部适形放疗联合以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2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早期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癌约占全身肿瘤的1%~3%,占消化道肿瘤的8%~10%,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近几年,胰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2002年发表的研究计划显示3/4的胰腺癌病人确诊后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为第5位致死病因。在我国上海地区,胰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第7位,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是,如能早期发现胰腺癌,早期手术治疗则可显著改善预后。有研究报道直径≤2cm的胰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19%~41%,而直径≤1cm的微小胰腺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总结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8—01/2000—04经病理确诊的21例胃MALT淋巴瘤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2l例胃MALT淋巴瘤,平均确诊时间为19个月,平均年龄51.8岁,50--7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比例1.6:l。病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的表现是腹痛。病变累及胃窦7例、胃体6例、多部位3例。胃镜表现弥漫型5例、溃疡型8例、结节型3例。病理活检确诊率75%。临床分期为IE期10例。ⅡE期8例,ⅢE期2例,ⅣE期1例,有B症状3例。手术18例,单用手术10例,术后有5例合用化疗,3例合用放疗,3例单用化疗。随访16例,失访5例,随访率76.2%。生存期39~156个月,平均69个月,中位数55个月。结论胃MALT淋巴瘤是原发于胃NHL的一种独特亚型,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进展缓慢、发病率低、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治疗疗效和预后良好等特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下具有病变范围广、病灶多发等特点,内镜取活检时多取或深取可以提高内镜诊断准确率。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松杰  赵玉沛 《胰腺病学》2004,4(3):187-189
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仅80%的患者可根治切除,51%的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因此手术切除率很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3~4个月,5年生存率则通常在4.4%左右。胰腺癌的化疗和放疗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寻求其  相似文献   

7.
根据治疗后逐月淡涂片检验结果,确定104例入选的初治涂阳肺结核使用含利福喷丁化疗方案的治疗期间,探索缩短9个月疗程的可行性。2个月时痰菌转阴率为83.7%,5个月时痰菌转阴率为98.1%,6个月时转阴率为100%,平均化疗期为5.2个月,两年细菌学复发率率为2.0%。表明除少数病人外大多数病人的疗程可以缩短;短化个体化的 进一步缩短化疗期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世界范围内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和预后差等特点.近年来的发病率上升明显,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8% ~10%、全身恶性肿瘤的1%~4%[1].胰腺癌确诊时50%以上患者存在远端转移,失去手术时机[2].目前不可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为放化疗,但疗效不尽人意.如一线药物吉西他滨化疗是Ⅳ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评价的病例的生存期仅为5.6个月[3].因此,探索胰腺癌新的治疗手段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胰腺癌迄今仍是一种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临床被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人大约只有10%可以外科切除[1],然而,30年来胰腺癌的预后基本没有改善,总体5年生存率仍维持在5%[2]。肿瘤局限于胰腺的病人平均生存期为6~10个月,一旦转移则只有3~6个月的生存期[3]。长期以来,5-FU一直作为一种首选的治疗胰腺癌的化疗药物。自1997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0.
王兴鹏  徐刚 《胃肠病学》2004,9(2):107-109
胰腺癌是目前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即使包括可手术切除者,患者的1年生存率仍低于25%,可手术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也不超过5%,局部进展期和伴转移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10个月和3~6个月。胰腺癌预后较差除与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1.
2000~2009年,我们对C—erbB-2蛋白与肺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2000~2004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88例,术前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26—75岁;其中鳞癌60例,腺癌28例;Ⅰ期12例,Ⅱ期37例,Ⅲ期39例;死亡67例,存活21例;术后生存期中位数为32.5个月,1、3、5a生存率分别为93.62%、46.01%、18.5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时间特点,为冠心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53例确诊为AMI者1天24h、每年12个月发病分为4个时间段。找出4个时间段的分布规律。结果每天早晨6时至中午12时,每年1~3月是AMI的发病高峰。每日6~12时发生率为38.6%,每年1~3月发生率为39.9%,与其他时间段的发病例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MI发病高峰为每天上午。每年的1~3月.发病在我市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相似文献   

13.
治疗内镜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解放军总医院(100853)张子其万军目前,虽然胰腺癌的诊断技术发展迅速,但确诊时仍有约90%的病人已出现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进入了胰腺癌晚期,因此胰腺癌的外科手术切除率不足30%。针对癌性浸润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或疼痛,大部分病人...  相似文献   

14.
改善胰腺癌预后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腺癌治疗极为困难。仅5%~15%的胰腺癌患者可做胰腺癌根治性切除,即使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20%,中位生存期仅12个月左右。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治疗更为棘手,绝大多数在1年内死亡。近年来,为改善胰腺癌的预后,做了若干探索。  相似文献   

15.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病人,男24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42岁。30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首次就诊至确诊时间为1个月至3年,平均8个月。  相似文献   

16.
CEA、CA19—9、CA50水平与胰腺癌分期和肿瘤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50水平与胰腺癌分期和肿瘤大小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5例胰腺癌和3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EA、CA19—9与CA50水平。外科手术和(或)病理学判定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CEA、CA19—9、CA50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2%、82%、74%。特异性分别为75%、83%、77%。Ⅲ-Ⅳ期的CA19—9和CA50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CEA超过正常值者仅见于Ⅲ期以上胰腺癌患者。TS3-TS1组的CEA、CA19-9、CA50水平比TS1-TS2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胰腺癌血清CEA、CA19—9、CA50水平与胰腺癌分期和肿瘤大小有一定相关性.对手术前判断胰腺癌的可切除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因诊断延误,致使73%的肺癌病例确诊时病情已处晚期;8%的病人于确诊后月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7%,为探讨肺癌诊断延误状况。本计1990 ̄1994年监测的1108例肺癌诊断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延误占46.3%,平均延误时间为4.3个月,医生诊断延误占67.9%,平均延误时间为5.1个月。医生诊断延误所占比重及时间均明显大于,长于病人延误,本文结果同时提示,当前病人延误及医生诊断延误均较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胰腺癌超声内镜(EUS)引导下^125I粒子种植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肿瘤变化及粒子移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行EUS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内照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参照治疗设计系统估算期望植入粒子数量。治疗后每月复查,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变化及粒子移位、脱落等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经EUS植入^125I粒子成功。治疗前肿瘤最大长径平均值为5.4cm(3.7~9.0cm),平均植入粒子数量为27颗,平均每次植入粒子中位数为14(7~24)颗,平均植入2次。平均单颗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0.689±0.016)mCi。治疗后平均随访4.8个月(2~14个月)。治疗后3个月评估疗效,部分缓解5例(29.4%),疾病稳定7例(41.2%),进展恶化5例(29.4%)。治疗后腹部平片示5例(29.4%)出现粒子丢失移位。1例脾区移位,1例肝脏移位,3例肠腔移位。治疗后粒子丢失4例。1例出现脾脏及左膈下囊肿。结论EUS引导下^125I粒子内照射治疗晚期胰腺癌,可使粒子照射区域内病灶明显萎缩。但需注意放射性粒子对周围脏器的损害及粒子脱落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补片在腹壁切口疝修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02/2003—02问收治的25例腹壁切口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出院,围手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l~2.5h,平均1.5h。术后放置闭式引流3~7天,平均4天;术中和术后抗生素使用4~7天,伤口全部I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平均住院7天,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结论人工合成补片腹壁切口疝修补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腹壁缺损较大的病人,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补片和疝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20.
14例恶性组织细胞病肺胸膜表现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单核噬细胞系统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极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十分困难,误诊率高。现将我院1978年4月~1996年12月住院(经骨容、淋巴结穿刺或活检,外周血或胸腔和/或心包积液浓集徐片及体表肿块病检确诊)的33例中14例合并肺胸膜表现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中男10例,女4例,男:女为25:l。年龄16~65岁,平均34.2岁,>45岁12例(85.7%),病程0.5~6个月不等,平均生存期2.8个月。1.2发生率1978年4月~1996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确诊恶组33例,其中有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