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提高黑曲霉中葡萄糖氧化酶的产量。方法紫外诱变法选出产酶优势菌株,优化碳源、氮源、碳酸钙、发酵时间等条件。结果黑曲霉发酵液酶活达到6.5U/mL,比初始酶活提高5倍;单因素条件试验表明,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NaNO3,发酵周期为48h,培养温度是30℃,液体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6.0产酶效果最好。结论紫外诱变后,葡萄糖氧化酶的活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SY0607菌株在小型不锈钢发酵罐中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发酵温度、起始pH、发酵时间及接种量等因素对菌株产纤维素酶酶活的影响。确定了黑曲霉XSY0607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以水稻秸秆粉为碳源,以黄豆饼粉为氮源,在温度为30℃,初始p H为5.5,接种量为5%~7%,发酵72h。此条件下黑曲霉XSY0607菌株的CMC酶活为188U/m L,FPA酶活为34U/m L。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外诱变黑曲霉的方法产生葡萄糖氧化酶并研究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以酶活力、蓝紫色透明圈的直径为主要指标,确定了紫外诱变法最佳诱变条件为:15 W的紫外灯在照射时间为8 min,照射距离20 cm处,获得1株优良的正向突变株,其产葡萄糖氧化酶的能力是出发菌株的11.8倍。并且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酶的最适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30℃、5%接种量、转速160 r/min条件下恒温培养72 h,为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优化后酶活力是优化前的9.56倍。  相似文献   

4.
半纤维素酶高产菌种的选育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黑曲霉WA301为出发株,经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半纤维素酶的高产突变株WA9024.通过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水分和起始pH值的优化,突变株WA9204以麸皮为基质的固态发酵产半纤维素酶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在较适的条件下,WA9024的甘露聚糖酶酶活达到8984U/g,木聚糖酶酶活达到503U/g,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160%和210%.  相似文献   

5.
以产黄青霉A4(Penicillium chrysogenum A4)作为葡萄糖氧化酶胞外酶生产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提高酶活的发酵培养基组分。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组合为:碳源(葡萄糖)10%、有机氮源(麦芽浸粉)0.5%、无机氮源(Na NO3)1.7%。在最佳培养基上研究得到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 m L、装液量50 m L、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6 d。在此条件下,葡萄糖氧化酶活力提高到17.2 U/m L,为初始发酵酶活的17.2倍。  相似文献   

6.
弹性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尚玲  吉园 《食品科学》2007,28(11):306-309
从污水河的土壤中采集样品,分离得到一株产胞外弹性蛋白酶活性较高且稳定的细菌。经初步鉴定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1),其酶活力为74.25U/ml。对其进行物理诱变,诱变后的菌株(B9)产酶活性有较大的提高。B9酶活力为120.00U/ml,较原菌株提高了1.62倍。同时研究了其产酶最适条件,产酶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干酪素,并对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发现氮源对产酶的影响最大。当蔗糖的用量为4%、干酪素为3%、玉米提取液为0.1%时具有较高的产酶水平。最适发酵初始pH为8.0、300ml最适摇瓶装量为40ml、最适接种量为3%。经发酵条件的优化后,B9酶活达到311.54U/ml、提高了2.59倍;较以往国内报道的酶活要高。  相似文献   

7.
局限曲霉产β-葡聚糖酶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局限曲霉(Aspergillusrestrictus)QY-003产β-葡聚糖酶的条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大麦粉,氮源为硫酸铵;最适初始发酵pH为6.0;最适接种量为每瓶1ml孢子悬液(孢子悬液的浓度为2.5×107cell/ml);最适的发酵温度为32℃;500ml三角瓶发酵液的装量为80ml;发酵周期为72h,酶活达到1898.52u/ml,比初始的产酶水平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产α-转移葡萄糖苷酶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对产α-转移葡萄糖苷酶的黑曲霉U菌株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麸皮和水的质量比为1:1较好,35℃培养48h时产酶量及酶活较高;U菌株生长的最适pH值为6.0;麸皮中的碳源和氮源可以满足该菌株产酶的需要,可以不外加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9.
以菊粉为唯一碳源,对样土进行产菊粉酶黑曲霉菌株的初筛,得到17株菌株.用跟踪测酶活的方法进行复筛,获得3株高产菊粉酶菌株,最高酶活达到25.41U·mL-1.然后探讨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黑曲霉产菊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菊粉,氮源为酵母膏.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优化的产菊粉酶黑曲霉液体发酵条件:菊粉用量为2%.pH5.0,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量为50mL,发酵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绳状青霉菌(Penicillium funiculosum)发酵培养产右旋糖酐酶的条件。研究碳源、氮源对绳状青霉菌产右旋糖酐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发酵产酶的碳源、氮源分别是右旋糖酐和蛋白胨。采用正交试验对绳状青霉菌产右旋糖酐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发酵瓶装液量为80mL/250mL,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 值为5.5,培养温度为28℃,在该条件下,右旋糖酐酶的酶活力为18.963U/mL。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可经诱导产生胺氧化酶,该酶具有催化生物胺氧化脱氨生成相应醛、氨气和过氧化氢的特性。黑曲霉胺氧化酶产生分菌体生长和诱导产酶两个阶段。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得出黑曲霉产胺氧化酶的菌体生长最佳培养条件:氮源为NaNO3,碳源为麦芽糖,接种量1%,培养时间24 h;诱导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诱导氮源为质量浓度60 g/L的正己胺,诱导碳源为葡萄糖,培养时间36 h,培养温度30 ℃,摇床转速160 r/min,初始pH 7.0,胺氧化酶酶活力从诱导前的1 006.5 U/g提升至1 422.4U/g,提高幅度为41.3%。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黑曲霉发酵生产葡萄糖氧化酶的产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碳源和氮源的种类对产酶的影响,然后采用均匀设计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KH2PO4、MgSO4·7H2O、CaCO3的浓度水平进行考察,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糖、(NH4)2HPO4对产酶影响效果显著;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16.24%、(NH4)2HPO40.12%、KH2PO40.57%、MgSO4·7H2O0.63%、CaCO35.69%。  相似文献   

13.
同步糖化发酵菊芋生产酒精中黑曲霉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以菊粉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6株产菊粉酶较强的菌种,其中黑曲霉SL-08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塞尔雏亚酵母Z—06的发酵活力和耐酒精能力,通过紫外和亚硝基胍诱变,得到菌株SL-09,酶活提高近两倍。以菊芋粉为底物,利用黑曲霉SL-09和塞尔雏亚酵母Z-06采用同步糖化与发酵法,30℃发酵60h,使发酵醪酒精体积分数达到19.0%,转化率为理论转化率的86%。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曲霉、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发酵羊胎盘菌种,筛选出黑曲霉作为发酵羊胎盘的菌株,制备羊胎盘活性肽.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料液pH、碳源含量、发酵时间对制备羊胎盘抗氧化肽工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pH值4.61、葡萄糖添加量2.79%、发酵时间76.38h,此条件下的DPPH清除率为83.78%;对发酵液进行超滤处理得到6组分,其中60%的产物分子质量均<10 000u,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大小为分子质量为3 000~10 000u的产物高于分子质量<3 000u的产物,并得出了发酵液中不同分子质量段的多肽含量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米曲霉、黑曲霉混合人工发酵小麦酱,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对影响小麦酱人工接种发酵工艺的因素,包括菌种接种量、食盐用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乙醇用量进行优化筛选.最后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米曲霉和黑曲霉分开制曲,混合发酵,二者菌株添加比例为8∶1,接种量为0.3%,添加9%的食盐及0.5%的乙醇,在定期揿酱的前提下,28-40℃间歇式控温发酵35天;所得人工接种发酵产品氨基酸态氮值高,且感官评价较好,与传统自然发酵小麦酱风味相似.  相似文献   

16.
曲霉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实验室常规霉菌米曲霉和黑曲霉出发,通过唯一碳源法筛选出2株可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菌株,并建立了气相色谱检测甘油和1,3-丙二醇的方法,用于测定实际发酵液中1,3-丙二醇的含量。目前有关微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种条件致病菌上,采用霉菌既考虑了安全问题,又丰富了1,3-丙二醇发酵法生产的可用菌株,为进一步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沪酿3.042米曲霉、AS 3.35黑曲霉、AS 3.324甘薯曲霉、沪酿3.130毛霉、AS 3.972红曲霉、米根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菌种进行制曲、发酵,通过测定发酵7 d后蛋白酶活力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研究单菌种制曲发酵、曲料混合发酵和多菌种混合制曲发酵方式对黄豆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曲料混合发酵产蛋白酶活力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效果最好,其次为多菌种混合制曲发酵和单菌种制曲发酵。曲料混合发酵和多菌种混合制曲发酵中,2菌种和3菌种组合产蛋白酶活力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整体较高,其中曲料混合发酵5号(沪酿3.042米曲霉、AS 3.35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活力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最佳,分别达到713 U/mL和0.89 g/100 g。研究发现,沪酿3.042米曲霉成曲、AS 3.35黑曲霉成曲和枯草芽孢杆菌成曲按照曲料混合发酵方式接种更有利于得到品质较优黄豆酱。  相似文献   

18.
固态发酵黑曲霉产单宁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紫外线诱变黑曲霉菌株筛选出1株高产单宁酶的黑曲霉B0201,利用五倍子为诱导物,固态发酵该菌株得到的单宁酶活力有较大提高。单因素优化试验表明,五倍子用量为8%,初始水分含量为50%,初始pH6.0,温度30℃为优化产酶条件。在优化的条件下,培养96h后产单宁酶酶活力达到了58.2 U/g(干基)。因此,黑曲霉固态发酵产单宁酶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废弃茶末为原料,接种黑曲霉,以液态摇瓶的形式进行单宁酶生产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优化黑曲霉B1401液态发酵产单宁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诱导物为6%单宁酸+3%茶多酚,碳源为复配碳源,即0.746%可溶性淀粉:0.254%蔗糖,氮源为复配氮源,即0.3%尿素:0.7%硝酸钠,接种量为1%,装液量为90 mL/250 mL,转速为140 r·min-1,温度为30 ℃,发酵时间为72 h,此条件下单宁酶酶活可达104.82 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