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殿元 《新闻界》2002,(6):37-38
广告是一门说服(诉求)的艺术,而说服的技巧无非两种,一是晓之以理,一是动之以情。在广告溢出商业范畴开始被人们当作艺术品来欣赏的时候,情感诉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情更像是酒,时间越长,香味越浓,沁人心脾。也许正因如此,近年以历史“说事”的广告开始多起来,对广告的历史诉求解析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广告的历史诉求渊源追溯一提到历史,我们马上就会把它和古旧的、过时的、陈腐的东西联系起来。而一提到广告,除了少数专业人士会想到广告几千年的发展史外,绝大多数现代人都会把广告与全新的、时髦的、鲜活的东西等量…  相似文献   

2.
黄法 《新闻窗》2006,(1):42-43
电视广告(指商业广告)在广告行业中扮演着一个较为重要的角色,然而电视广告在品牌意识上的要求又与其他媒介运用手段不相同。电视广告吸引和保持观众的注意力的要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感性诉求。电视广告中面部、手和眼的运用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力。也就是说,儿童(包括婴儿),动物(如:宠物),知名人士和美女都是电视广告中的积极因素。愉悦的音乐和欢庆的场面在广告中的出现也是提高视觉关注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蔡之国 《新闻记者》2007,(12):63-64
在商业消费文化大潮的冲击下,以表现性感、性诱惑、性暗示、性能力为目标的“性”诉求广告,不断见诸于传播媒介,并成为当下广告传播和消费文化的时尚传播模式。国内各种广告媒体中裸与半裸的广告随处可见:为洗发水做广告,必让女人光膀子洗头;为护肤霜做广告,必让女人光大腿;卖热水器的总离不开女人洗澡的镜头。甚至还有的广告用一些含有色情意味的语言:“拯救乳房”、“做女人挺美”(丰乳霜广告)、“上上下下的享受”(电梯广告)、“突破三点,大得让你心动!”(房地产广告)等等来招徕受众。这类“性”诉求广告受到了大众的议论与批评。2007年9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发文,严令禁播八类涉性广告。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社会在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受众特征等方面不同,各自在电视广告的诉求内容、创意路径、整体风格和投放策略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一、中西方电视广告传播差异1、广告诉求内容上的差异中国的电视广告主要以产品为中心,围绕产品而展开,以产品功能特点为诉求,突显产品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物质利益;西方的电视广告多是围绕品牌而展开,诉求品牌为主。其广告常常运用感性诉求的手法,通过营造一种氛围带出品牌,突显品牌所附加的心理共鸣点,激发消费者的心理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既是广告的出发点,也是广告的最后归宿。这种差异与中西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是为了检验关于东西方文化造成的性诉求中美丽和性感建构的两种方式的假设。本实验是对166名在校大学生对分别对两种诉求方式和两种商品的共六种广告进行态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面孔进行性诉求的广告在引致消费者的广告态度,品牌态度和购买意向均显著优于非性诉求和通过身体进行性诉求的广告。本研究意义在于对广告制作方式的选择提供说服效果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谈广告音乐     
电视广告以图像、语言为主,音乐为辅;广播广告是以语言为主,音乐为辅。有人说,用同一首乐曲配上不同的电视广告,或是不同的广播广告,似乎没什么不可以。比如:珍珠膏护肤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第8-11届(2001-2004年)中国广告节入选电视广告作品的分析研究,指出当代广告中青年女性和男性人物不同以往的诉求特点,揭示出广告中所隐藏的当代中国人的心灵状态。  相似文献   

8.
匡小文 《视听界》2001,(1):48-49
广告尤其是商业广告,其制作的目的是及引消费,劝说消费,诱导消费,而消费是有感情的,并且感情丰富,作为一个社会人,消费有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打动消费,必须要对诉求对象进行情绪,愿望要求等情感上的把握,电视商业广告正是要通过创意,以画画,色彩,字,音乐等多种因素,激发消费的情感,进行“感情投资”,最终激发消费的购买动机,促成消费的情感消费,这就是情感诉求广告的功用。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广告的诉求方式既不属于理性诉求,也不是情感诉求,而是针对受众的潜意识进行诉求.现代广告的信息传播过程是意识--潜意识--意识,后现代广告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前意识--潜意识--意识.两种传播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使受众在大脑中建立起广告所传播的产品、服务、观念或品牌等的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10.
广告是广告主有计划地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信息,以推销商品和劳务,宣传各种启事或观点的一种手段。这种以传播观点为主的信息发布成功与否,取决于广告中介组织或者广告文案(亦包括画面音响)的制作者,在为商品或劳务寻找的定位是否准确。一般来说,广告定位的准确率高低,与商品和劳务推销的多寡是成正比的。欲寻找广告的准确定位,不可忽视广告文案制作中诉求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微电影广告的营销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当代传播》2015,(2):87-88
当前微电影广告迎合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进行娱乐的现实需要,其叙事巧妙融合了广告元素的营销化叙事,具有展示情节,融合营销;承载价值,满足诉求;娱乐为名,营销为实;网络为媒,互动叙事等特点。其营销化叙事的策略是:广告为主,情节取胜;微小叙事,个性诉求;广告融入,相得益彰。在不知不觉地观影娱乐中接受广告信息,达到微电影广告是娱乐更是广告的营销化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广播广告的创意和制作,就是以声音为主要素材,将各种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等)经过精心设计整合来表现广告内容,传播信息,引导消费。语言表意,音乐表情,音响表境。在广播频率的覆盖地域、收听群体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广播广告策划、制作水平的高低对于广播广告的传播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陈妍 《东南传播》2013,(8):121-123
电视系列广告在今天更多的走向了一种影像化、情节化的趋势,这样的发展方向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无疑是步入了一个"感性化诉求"的阶段。广告作为一种说服传播的形态,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产品的出售。当今这种具有微电影形态的电视系列广告,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与精神需求,另一面,这种"感性化诉求"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刺激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和对品牌意识的强化。本文尝试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着力探析电视系列广告的影视化传播,从微观和宏观不同的层面上探讨有说服力的电视系列广告是如何进行叙事安排和策划的,进而来影响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习惯与审美趣味,进而影响了社会观念,形成中日广告在具体呈现上的差异.本文以中日广告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同类商品的不同广告技巧及诉求的比较,研究两国在文化环境、民族和习俗之间的深层文化差异,为促进中日两国跨文化广告交流提供一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王骁 《声屏世界》2004,(1):44-44
“惟有一流的情感才能组成一流的广告”。以“情”见长的情感诉求类广告给广告播音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解读品牌的情感概念、完美地表现广告的创意思想?本文力图从受众接受心理入手,探讨情感诉求类广告播音创作的“攻心”战略。  相似文献   

16.
"爱情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如此富有情感与感召力的钻戒广告,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感性诉求广告。本文就感性诉求广告的特点及应用粗浅谈一下自己看法。一、什么是感性诉求广告它不是从商品本身的特点出发,而是以挖掘或附于商品某种价值观及人为附加的情感,来引发消费者的认同,进而达到购买,以此为主导的广告就是感性诉求广告。感性诉求广告是相对于理性诉求广告而言的,但绝不是对立的,感性广告更易激发人们的感受而达到注意。二、感性诉求广告的特点例:"××表"将于夏季在当地举办一系列促销活动。  相似文献   

17.
尹琪  孙家英 《东南传播》2012,(9):128-129
民国时期香烟广告数量众、形式多,代表当时广告最高水平。以在我国影响范围大、发行时间长的《申报》上的香烟广告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香烟广告的创意诉求丰富多彩,但其诉求却始终围绕"利益"进行,有使用利益,经济利益,还有情感利益。每种利益诉求在不同的广告中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形成了核心突出、形式丰富之香烟广告风格,对当时其他行业的广告和后来的香烟广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中国的电视广告中出现了一股“宝洁”旋风。每当打开电视,“秀发更飘逸”,“头屑去无踪”的广告语,便在亮丽画面烘托下向你袭来。应该说,这些广告,无论是潘婷、海飞丝、飘柔洗发水,还是汰渍、碧浪洗衣粉,以及舒肤佳、护舒宝,都将宝洁产品的品牌表现得淋漓尽致。就中国大陆整个电视广告来看,如此成功地利用广告推销系列产品,实属少见。因此,本文想以宝洁为例,谈一谈理性诉求广告的运用。 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商品的手段,常常采用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两大方式。所谓理性诉求,即以科学、客观的语言,介绍产品的性能、功效等特点,或言明带给消费者的利益,通过  相似文献   

19.
中美广告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广告教育自始以来一直存在着认同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它是应该属于商学院还是新闻学院(曼戴尔,1975)?在美国多数大学里,广告专业设在商学院或者新闻学院,但也有一些大学在两个学院都开设了此专业。虽然这种双轨制显示了广告专业对于两个学院的重要性,但哪个学院都没有给予它全力的支持。在商学院或新闻学院的管理者中,是广告教师的寥寥无几(鲍依德,1984)。广告教育者面临的另一个认同问题是:对于广告教育,广告界虽非不鼓励,却也持漠然态度(沃尔特,1985,英格列斯1984)。对广告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表现的调查显示他…  相似文献   

20.
黄满柱 《新闻采编》2006,(6):18-18,31
广播广告是一种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它依托广播这种媒体传播商品、劳务和公益信息,不过这种信息言过即逝,不同于图文并茂的报纸或杂志广告和声画合一的电视广告,所以如何运用广播广告的语言去实施广告策略、进行广告创意,实现广告诉求就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语言、音乐和音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