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应用银染技术,对25例乳腺腺病、12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囊肿病、2例管内癌、67例浸润癌进行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定量观察。结果表明:良、恶性病变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数目、分布、形态类型有明显差异;纤维腺瘤、囊肿病与腺病细胞核内的AgNOR颗粒数目有明显差异;乳腺癌分型分级各组间AgNOR数目无差异。结果提示,AgNOR技术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核仁组成区银染色(AgNOR)方法对127例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数目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其分布、大小和形态各异;恶性肿瘤类型中以硬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AgNOR数目最高。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越高,AgNOR颗粒在细胞核内的数目越多,瘤细胞增殖亦越活跃。该技术可作为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质及分型、分级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使用胶质银染对61例乳腺病变组织石蜡切片进行了核仁组成区(AgNOR)定量研究。乳腺腺病10例、腺瘤11例、管内乳头状瘤13例,导管内癌10例,导管浸润癌10例,髓样癌7例。观察结果表明,乳腺良性肿瘤和恶性病变之间,平均每核AgNOR颗粒数相差非常显著(P<0.01)。腺瘤与管内乳头状瘤之间,以及导管内癌与导管浸润癌之间,AgNOR颗粒数亦有明显差异。本文结果提示:AgNOR定量观察不仅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对乳腺肿瘤分类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肿瘤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表达在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乳癌、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各20例,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和嗜银染色技术,对乳腺病变组织的AgNORs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观察每个细胞的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等8项参数。结果:正常乳腺及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细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明显小于乳癌组织(P<0.01),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在乳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8项参数4组间多类判别分析回代符合率为72.5%,癌和非癌的判别回代符合率达100%。结论:图像分析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精确、客观的AgNOR定量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5.
赵力 《浙江医学》1991,13(5):10-11
应用胶银染色技术,对55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细胞内AgNOR颗粒数量、大小、形态分布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AgNOR数在乳腺结构不良、男性乳腺发育、纤维腺瘤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乳腺结构不良、纤维腺瘤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AgNOR颗粒的大小在乳腺结构不良、男性乳腺发育、纤维腺瘤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乳腺结构不良、男性乳腺发育、纤维腺瘤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提示结合细胞内AgNOR颗粒数量、大小、分布特征,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作出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在诊断子宫内膜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以10例增生性内膜作对照,对子宫内膜腺癌、不典型增生及腺囊型、腺型增生过长的30例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切片,观察和对比分析细胞核内AgNOR的数量、大小、形态和分布规律.结果增生性内膜细胞核内AgNOR均数与各型增生过长的均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内膜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细胞核内AgNOR核内颗粒均数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AgNOR染色的定量分析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上有一定帮助.而细胞核内AgNOR颗粒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的综合分析,对良恶性病变分型分级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银染技术定量研究了57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数目和分布.计数结果;正常甲状腺细胞核AgNOR计数平均为2.51,腺瘤4.61,乳头状癌5.60,髓样癌与滤泡癌9.76,未分化癌11.86,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此外,AgNOR在不同类型的癌中分布形式也有差别,乳头状癌多呈较规则的团块,未分化癌则呈多而不规则的团块及较多散在颗粒,滤泡癌介于两者之间.表明AgNOR方法不仅可以作为定量或半定量指标区分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而且提示与癌分型和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探讨AgNOR定量分析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细胞中的Ag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甲状腺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AgNOR面积、AgNOR面积/核面积均高于良性细胞。结论:AgNOR图像定量分析可为甲状腺良恶性细胞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1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行常规超声确定病灶部位,在此基础上行超声造影与UE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UE单项检查及联合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效能。结果:病理诊断显示,81例乳腺肿块患者中,恶性50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1例,浸润性小叶癌20例,鳞状细胞癌9例;良性31例,其中纤维腺瘤15例,乳腺腺病8例,乳腺增生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变3例;超声造影联合UE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准确度明显高于两者单项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UE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式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UE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两者单项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gNOR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方法:分别抽取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恶性淋巴瘤病理标本各12、17、28例。参照Ploton改良方法。观察比较嗜银颗粒的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恶性淋巴瘤组中瘤细胞核内AgNOR颗粒平均4~7个,大小不一,散在分布于核内,形态不规则。而慢性淋巴结炎及反应性增生组中,细胞核内AgNOR颗粒平均1~2个,大小较一致,多居核中。结论:淋巴结良恶性病变中,细胞核内嗜银颗粒无论在数量、大小、形态及分布上都有显著差异,故AgNOR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蒋学英 《海南医学》2013,24(24):3649-3651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疑难肿块超声图像特征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超声检查无法确定良恶性并且有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乳腺疑难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结果。结果超声诊断21例疑为良性病变但是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块,25例患者疑为恶性病变术后证实为良性肿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21例疑为良性病变者术后病理为恶性,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13例、2例黏液癌、1例髓样癌、3例乳腺导管内癌同时伴有乳腺小叶增生、2例炎性乳癌;25例疑为恶性病变者术后病理为良性,确诊为纤维腺瘤伴腺病5例、乳腺增生病5例、乳腺腺病伴导管扩张4例、炎性病变2例、潴留性囊肿3例、潴留性囊肿伴纤维瘤1例、乳腺钙化灶2例、复杂腺病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内纤维腺形成1例;病理确诊为恶性、良性的患者超声影像学观察结果进行比较,肿块边缘、包膜、内部回声、血流信号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疑难在肿块边缘、包膜、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方面相似性极高,良性病变具有一定恶性肿瘤的特性影像学表现,而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程度的良性肿瘤特征影像学表现,提示超声检查疑难肿块时要丰富诊断思路,疑难乳腺肿块要进一步采取其他方法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高频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2 15例 (2 80个病灶 )患者均行乳腺高频X线照片 ,常规摄取双侧对照轴、斜位 ,部分加摄侧位及局部放大相。有乳头溢液者 ,加作患侧乳导管造影。本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结果 :肿瘤性病变 92例 ,其中纤维腺瘤 4 9例 ,纤维腺瘤合并囊肿 2例 ,错构瘤 2例 ,浸润性导管癌 35例 ,浸润小叶癌 2例 ,黏液腺癌 1例 ,多中心乳腺癌 1例。非肿瘤性病变 12 3例 ,其中乳腺炎性肿块 2 0例 ,腺小叶增生 2 3例 ,囊性增生 2 1例 ,囊肿 5 9例 (单纯乳腺囊肿 5 7例 ,积乳囊肿 2例 )。结论 :高频X线摄影对显示病变区微小钙化有明显优越性 ,而钙化灶的不同形态表现 ,对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有重要意义。但对乳腺肿块中的实性和囊性病变不能明确诊断 ,需借助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 ;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尚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临床常规制片的54例正常结肠及结肠良恶性肿瘤组织切片进行银染核仁组织区技术(AgNOR染色)形态学定量观察,发现结肠腺上皮出现肿瘤性增生时,腺上皮细胞核的数量和AgNOR计数均明显增多;腺癌与绒毛状腺瘤在AgNOR颗粒的大小和形态方面均明显不同,但AgNOR计数并无显著差异。这提示对AgNOR颗粒大小,形态和计数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肠腺瘤与腺癌,并且在探讨结肠腺瘤增生与癌变关系的机制方面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将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的银染技术应用于9例乳腺单纯癌,13例乳腺增生症,15例乳腺纤维腺癌和6例正常乳腺的石腊切片。结果正常乳腺和良性增殖乳腺的细胞与恶性变细胞核内的Ag—NOR计数有明显差异.这在鉴别乳腺良、恶性增生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AgNOR染色法对73例膀胱肿瘤作AgNOR定量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分级的移行细胞癌AgNOR颗粒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增高、AgNOR颗粒直径变化范围随之增大。AgNOR颗粒数目及AgNOR颗粒直径可作肿瘤诊断分级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染色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1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细胞核内 AgNOR 颗粒的数目、大小、形状、分布和三种类固醇激素受体(SR)进行了检测和观察,结果发现:AgNoR 颗粒/核在良性病变中为2.61±0.41,在恶性病变中为6.24±1.46,二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大小、形状、分布在二者间也有明显不同。在乳腺癌中,随核分裂相的增高 AgNoR 颗粒/核也增高(P<0.05)。三种 SR 阳性率在良恶性病变中也有较大差异(P<0.005)。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随核分裂相的增高而下降(P<0.05),ER 阳性率与 AgNOR 颗粒/核呈负相关关系(r=-0.951,P<0.01),表明癌组织分化好,AgNOR 颗粒/核少,ER 阳性率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叶见波 《微创医学》2000,19(4):464-465
胸腹水中增生的间皮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的鉴别是细胞学诊断中的难题.核仁组成区(NOR)嗜银染色(AgNOR)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肿瘤细胞的良恶性鉴别[1].本文通过92例胸腹水涂片增生间皮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量、大小及分布的定量观察来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乳腺腺病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图象分析仪对 4 9例乳腺腺病、4 1例乳腺癌、6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DNA测定及利用胶银染色法进行AgNOR检测。 结果 :a .Ⅱ级腺病 (伴异型增生 )及乳腺癌的AgNOR数目明显多于Ⅰ级腺病 (不伴异型增生 ) ,Ⅱ级腺病与乳腺癌AgNOR的数目有部分重叠 ,且其大小、形态及分布亦相似于乳腺癌。b .Ⅰ、Ⅱ级腺病及乳腺癌的DNA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与Ⅰ级腺病相比 ,Ⅱ级腺病DNA含量明显增加 ,且有异倍体细胞出现。结论 :AgNOR数目及DNA含量的检测 ,在Ⅰ、Ⅱ级腺病的判定及Ⅱ级腺病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对AgNOR数目增多及DNA含量增加的腺病 ,应警惕其癌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银染技术对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核内AgNOR颗粒数目的平均数,在不同级别的移行细胞癌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和明确的级别倾向性,并与预后密切相关。研究提示AgNOR技术既简单又经济,并有助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其生物学行为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例原发性肺癌的石蜡切片和6例刷检涂片进行了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染色,并各取肺部良性病变病例对照,对其AgNOR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肺癌核内AgNOR颗粒与对照组在数量上有显著差异(P<0.001),在形态上并有明显不同。该法有助于临床上对肺部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涂片染色法并有助于临床上提早对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