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CT对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但仍然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 ,特别是假阴性影响了胰头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为探讨更加客观、简便、灵敏的指标 ,我们复习了2 0例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但术前CT诊断未发现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片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胰腺钩突角”的概念 ,并测量了 4 90例患者CT片上胰腺钩突角的大小。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4 90例患者系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本院住院患者 ,分 3组 :A组 (CT诊断假阴性组 )为 2 0例术前CT未能发现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胰头占位性病变的患者 ,男 12例 ,女 8例 ,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全胰腺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8月为1例患者行腹腔镜全胰腺切除术(保留脾脏)的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因体检发现胰头部占位2 d入院。术前诊断:胰腺头部占位(胰腺囊性假乳头状瘤?胰腺癌?)。探查胰腺病变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采用胰颈切开入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提示:胰腺组织内可见癌浸润,行保留脾脏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完成胃肠吻合与肝总管空肠吻合。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1 h,术中出血300 mL。术后使用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补充胰酶制剂。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血糖控制良好。术后病理示:全胰腺中分化导管腺癌。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全胰腺切除术治疗全胰腺病变是安全、可行的,围手术期应加强血糖控制,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进行替代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根据影像学方法以及细针抽吸活检(FNA)诊断为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48例患者(38%)初始选择手术治疗,79例患者(62%)初始选择影像学随访;40%(19例)初始手术治疗的患者经术后病理确诊存在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随访患者中有9例(11%)因病变有恶变倾向而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恶性肿瘤为3例(3.8%)o对于囊性病变直径<3 cm、无实性占位且临床无症状的囊肿,在影像学随访中恶性转变危险<4%,与手术切除胰腺囊性病变死亡率相似.结论:对无实性占位、囊肿直径小、囊肿无分隔和无症状患者,可初始选择影像学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误诊为胰腺肿瘤的胰腺结核患者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因反复上腹胀痛10余天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腹部增强CT及MRI提示胰头延展至肝门区实性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可能。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散在粟粒样多发小结节,胰头至肝门触及质硬肿块,手术切除肿物解除压迫,术后病理结果示肉芽肿性炎,考虑结核。遂行抗结核治疗半年后痊愈。结论:胰腺结核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极易与胰腺良恶性肿瘤相混淆,常常造成误诊。详细的病史采集及肺外结核表现应引起重视,加强对胰腺结核的认识,才能提高诊断率。积极规范抗结核治疗,可有效治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巨大胰腺实性乳头状肿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 女,40岁。反复左上腹疼痛不适3年,加重2周于2 0 0 3年12月17日入院。体查:左上腹可扪及一包块,质稍硬,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B超检查示左中上腹部混合回声肿块。上消化道钡餐示胃左后壁弧形压迹,考虑胃外占位所致。术前诊断为腹占位性病变:(1)胰腺肿瘤;(2 )胃肿瘤。术中见肿块位于小网膜囊内,约12cm×8cm ,与胰腺体部紧密粘连,胰腺尾部被推向下方,包膜完整,脾动脉、脾静脉位于肿块后方,难以分离,遂将胰腺体尾部及脾脏连同肿块一起切除,肿块剖面为实性。病理诊断:胰腺实性-囊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Gruber -Frants瘤) ,…  相似文献   

6.
胰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5 4岁。因上腹不适半个月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胰腺头部占位病变” ,于 2 0 0 0年 8月 10日入院。查体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肝脾肋下未及。CT示胰腺头部实质性占位病变。临床诊断 :胰头癌。行胰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大体检查 :在胰腺头部有 6cm× 5cm× 4cm肿物一个 ,切面呈灰白、灰黄 ,血肉状 ,质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瘤组织由肥胖的纤维母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的组织细胞、巨细胞、炎细胞组成。纤维母细胞呈车轮状排列 ,作者单位 :2 62 5 0 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组织细胞异型性明显 ,可见多数…  相似文献   

7.
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9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胰腺恶性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岛素瘤6例,胰多肽瘤23例,胰高血糖素瘤4例和胰腺类癌5例.结果除1例胰岛素瘤外,所有患者经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手术切除率87%(33/38),病理学检查提示肝转移7例,淋巴结转移5例,血管、淋巴管发现瘤栓1例,局部浸润28例.术后随访24例,1例胰岛素瘤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1例胰腺类癌肝转移再次射频治疗,其余无转移、复发表现.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主要诊断依据.其恶性程度应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术中探查、术后病理检查并结合随访综合判定.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低,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US)对胰腺及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壶腹部占位患者术前EUS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评估EUS术前诊断准确性。结果 EUS对胰腺占位病灶显示率92.31%,诊断准确率84.62%,T分期判断准确性为76.92%,N分期判断准确性为53.85%;对壶腹部占位病灶显示率为93.75%,诊断准确率93.75%,T分期判断准确性为62.50%,N分期判断准确性为68.75%。结论 EUS对胰腺及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及术前TNM分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 0岁。因"右肾切除术后1 9年,发现胰腺占位8年"于2011年5月4日入院。患者19年前曾因右肾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癌,术后予放疗和IL免疫治疗。2003年体检B超发现胰腺占位,大小2.3 cm×0.9 cm,怀疑良性病变,一直保守治疗,定期复查彩超,增大不明显。曾于2008年3月和2009年6月分别行两次PET-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对胰腺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92例胰腺占位患者行EUS-FNA检查的病史资料,结合术后并发症、开腹探查结果及术后的病理结果,评估EUS-FNA对胰腺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率、相关血管侵犯准确性、手术可切除性和安全性。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EUS-FNA操作,仅1例出现贲门黏膜轻度撕裂出血,保守治疗痊愈,无胆瘘、消化道穿孔、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成功获得病变组织条86例(93.5%),获得病理诊断69例(80.2%),无法诊断为17例(19.8%),肿瘤小于2cm和临床诊断为非肿瘤病例是无法获得病理诊断的两个重要因素,超声探测20例肿块与血管侧壁侵犯,准确率为83.3%(20 vs 24例),预计不可切除8例,准确性达100%。结论 EUS-FNA在进行胰腺占位病变的术前诊断是安全可行的,但诊断率偏低,对判断肿块与血管侵犯情况和可切除性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29.5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和腰背痛.术前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占位,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CT检查肿瘤多为囊实性占位,实质部分为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增强后肿瘤周边或实质内出现不规则强化.2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随访时间为4~54个月,平均25.1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无复发或转移表现.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正确的诊断和根治性手术切除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胰腺囊性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约占胰腺囊肿病的10 %~ 15 % ,仅为胰腺恶性病变的 1%左右[1,2 ] ,临床上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我院自 1983年 2月~ 2 0 0 1年 3月间共收治胰腺囊性肿瘤患者 1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18例 ,男 6例 ,女 12例 ,年龄 16~ 72岁 ,平均5 5 .6岁。 18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其中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入院 9例 ,因发现上腹部包块入院 3例 ,无症状而于体检中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入院者 6例。B超检查18例 ,CT检查 9例 ,MRI检查 6例 ,均可显示胰腺囊性占位性病变 ,肿瘤直径最小 3cm ,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术(EUS-FNA)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可能原因。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住院期间行EUS-FNA患者,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108例患者行EUS-FNA,其中74例行胰腺占位穿刺,17例行食管占位穿刺,10例行胃部占位穿刺,5例行十二指肠壶腹部占位穿刺,2例行直肠占位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2例(1.85%)出现感染,2例(1.85%)出现腹痛,经内科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术后出血、消化道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EUS-FNA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项较为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6岁.因上腹痛4个月,CT检查发现胰腺占位病变3个月于2008年7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3月因腹痛伴呕吐就诊,疼痛向左侧背部放射,蜷曲抱膝位可稍减轻,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间断腹痛,2008年4月行腹部Ct和MRI检查发现胰腺占位病变(图1),未行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始发症状为急性胰腺炎(AP)的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今后该类情况的诊治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0年9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例典型上述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点等多项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诊断为AP入院;男女性别比列为11:1,明显高于胰腺癌发病的性别比(1.4:1);12例(100%)尿淀粉酶均显著增高(1500IU/L),伴明显腰部放射痛8例(66.7%),CA19-9升高6例(50.0%);胆红素增高6例(50.0%),胰管扩张7例(58.3%);5例获根治性手术,其余因失去根治手术机会行非手术或姑息手术治疗,其中1例(8.3%)姑息手术术后病理确诊慢性胰腺炎。结论:在AP患者中,男性患者、尿淀粉酶持续增高、伴有腰部放射痛、轻度胰管扩张、黄疸持续不退等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1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20 d"入院.患者入院20天前体检时发现胰腺占位.一周前复查CT示:考虑胰腺颈体部来源占位性病变,内分泌肿瘤可能(图1).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行剖腹探查术见胰体部下缘、Tritze韧带右侧,肠系膜血管左侧见一椭圆形棕红色囊实性肿块,约5 cm×4 cm大小,似有包膜,边界尚清(图2),术中冰冻病理提示Castleman病(血管透明变性型).完整切除肿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于手术后第6天出院.术后病理确诊为Castleman病(血管透明变性型),见图3.  相似文献   

17.
我院微创外科共完成腹腔镜下胰腺中段切除手术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5岁、39岁和56岁,均为体检发现胰腺颈部占位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平软,未扪及包块.血清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均正常.CT和MRI均诊断:胰颈部占位(考虑良性).  相似文献   

18.
正病例1,51岁女性以"胰腺占位性病变,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入院;病例2,53岁男性,以"胰腺癌"入院;病例3,34岁男性以"胰腺、肝内低密度待查,急性胰腺炎"入院。所有患者均有间断性上腹疼痛,疼痛时间从数天到数年不等;病例1和病例3伴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病例2在半年内体重下降10余斤;所有患者均不伴有腹胀、腹泻,里急后重,烧心、反酸等。辅助检查:病例1超声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末端结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抽吸与超声引导经皮粗针穿刺活检(CNB)在胰腺占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2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刺方式不同,分为A组(n=31)和B组(n=41),A组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抽吸,B组应用超声引导下CNB。以最终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及穿刺效能差异情形,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抽吸与CNB的价值。结果 B组患者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其中轻度疼痛15例,中度疼痛3例,一过性晕厥2例,A组为26.83%,其中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3例,未见一过性晕厥,B组患者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敏感度、准确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抽吸与CNB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中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抽吸并发症发生率较低,CNB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方法定义CT片上胰腺钩突前后两边之夹角为胰腺钩突角。测量490例患者CT片上胰腺钩突角大小。分3组A组(CT诊断假阴性组)为20例术前CT未能发现胰头占位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有胰头占位性病变的患者;B组(胰头占位组)为50例CT及病理均诊断胰头癌的患者;C组(对照组)为42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结果自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上和胰头最下层向上测量称为Ⅰ-Ⅳ个层面。对照组各层面胰腺钩突角的大小从下向上依次为30°±9°、34°±10°、37°±10°、37°±12°、38°±14°和25°±13°。计算A、B、C3组各病例各层面中最大角度之平均值分别为90°±7、96°±16°、47°±9°,与C组相比,A、B两组均明显增大(A组与C组比较,t=31.42,P<0.001;B组与C组比较,t=36.53,P<0.001)。结论胰腺钩突角增大是诊断胰头占位的有意义指标。凡是钩突角增大(>75°)的病例均应高度怀疑胰头占位,有待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