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46例CHB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PEG-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予普通干扰素500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结果:治疗12、24、48周时,结束后24、48周:治疗组HBeAg阴转率高达68.6%,HBV—DNA定量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阴转率57.4%,肝功能恢复情况ALT复常率为49%,HBsAg阴转率5%,其以上统计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有效地抑制其病毒复制,且能持续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8g(52例)予α-2b干扰素(6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对照组(30例)每天给予甘利欣胶囊、凯西莱片等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肝功能、血常规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转阴率分别为42.3%,3.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5.8%,3.3%;治疗组停药12周后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8.5%,40.4%;两组病毒的应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α-2b干扰素冲击疗法能促进HBeAg,HBV—DNA转阴,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PEG—IFNα-2a180μg或135μg,每周一次,对照组给予α-干扰素(IFNα—1b)50μg,隔天一次,两组均联合利巴韦林(900mg/d)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生化应答及病毒学应答情况。结果治疗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早期病毒学应答21例(70.0%)、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23例(76.3%)、持续病毒学应答16例(53.3%),与对照组的9(30.0%)、10(33.3%)、6(20.0%)例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生化应答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α—1bIFN,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Interferon,IFN)α-2b联合三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干扰素α-2b治疗,500万U,肌肉注射,3次/周;治疗组患者30例,在使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同时,加用三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前12周3次/周,后10周2次/周。两组患者干扰素使用疗程均为24周。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12、24周以及治疗停药后24周观察CHB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HBeAg定量以及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干扰素α-2b联合三氧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干扰素α-2b治疗组(P<0.05),ALT复常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IFN)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100名HBeAg(+)的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IFN+ ADV组)及单药治疗组(IFN组).IFN组予500MU普通IFNα-2b隔日1次皮下注射,IFN+ ADV组在IFN组治疗基础上加服ADV 10 mg·d-1;所有患者均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前筛查、治疗后每4周血常规、每12周检测HBV DNA,乙肝两对半定量、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IFN+ ADV组与IFN组HBV DNA水平分别下降(3.67±0.96)log10IU·ml-1和(2.85±1.14)log10IU·ml-1,较基线均显著降低(P =0.000),两组比较,IFN+ ADV组优于IFN组(P=0.000);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线比例分别为46.0%vs24.0%(P=0.021),ALT复常率分别为76.0% vs 56.0% (P =0.035),IFN+ ADV组均高于IFN组;两组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0.0% vs 28.05% (P=0.826),21.2% vs 17.6% (P =0.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 ADV组脱落2例,IFN组脱落4例,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未影响治疗.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干扰素单用治疗对HBeAg(+)的CHB患者均有效,安全性良好;治疗24周,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未能提高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及联合应答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单一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普通干扰素和联合另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2例经核苷(酸)类似物(NUCs)初治治疗6个月疗效不佳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42例为治疗纽和联合另一种NUCs治疗40例为对照组,疗程48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为85.7%,HBVDNA阴转率为71.4%,HBeAg转阴率为61.9%,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45.0%、37.5%、25.0%,P〈0.05);治疗组(干扰素联合组)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6%、19.0%),对照组无患者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和HBsAg血清学转换,联合治疗组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联合组无1例发生耐药现象,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耐药。联合组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一a联合NUcs)能有效的提高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能快速增加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转换率,并能降低核苷(酸)类似物(NUCs)(的耐药性,而且安全有效。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应答不佳时应早期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l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倒患者分成3组,拉米夫定组疗程12个月,干扰素组6个月,联合治疗组为拉米夫定(1年)联合IFNα-1b(6个月)。结果 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P〈0.01),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血清转氨酶复常率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1)。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IFNα-1b治疗CHB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合α干扰素(CIFN)在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阳性药物对照的研究设计。选择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CIFN9μg,前4周每天1次,后20周每周3次,共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对照组给予干扰素-α2b,300万IU,疗程同试验组。观测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随访24周时患者的肝脏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ELISA法)和HBVDNA含量(PCR法)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后24周,试验组病毒学部分应答率及总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44.1%V825.7%;65.7%vs45.5%),完全应答率两组相似;试验组血清学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4%V812.9%;25.7%V812.2%);生化学应答无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显著差异。结论:CIFN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和促进机体产生持续应答方面优于干扰素-α2b。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INFα-2a)和胸腺肽α1(Ta1)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单一PEG INFα-2a组和PEGINFα-2a联合Ta1治疗组。结果:治疗6个月时,PEGINFα-2a+Ta,组HBeAg血清转换率(62.5%)明显高于PEGINFα-2a组(40.0%),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7.5%(23/40)和35.0%(14/40),P〈0.05。治疗6个月时,PEGINFα-2a+Ta1组HBVDNA阴转率(65.0%)明显高于PEGINFα-2a组(42.5%),P〈0.05。停药6个月后,持续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2.5%(25/40)和40.0%(16/40),P〈0.05。治疗6个月时和停药6个月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完全应答率(62.5%)明显高于PEGINFα-2a组(40.0%),停药后6个月,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7.5%(23/40)和35.0%(14/40)。联合治疗组有4例患者HBsAg阴转,而PEGINFα-2a组仅有2例患者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Ta1与PEGINFα-2a联合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PEGINFα-2a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干扰素阻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演变为肝硬化(LC)和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方法63例CHB分为A、B两组,A组33例有IFN—α3~5mU深部皮下注射,第1月1次,第2~6月隔日1次;B组30例用辅助对症治疗。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清ALT,HBeAg,抗-HBe,HBNDNA,AFP,B型超声,CT扫描,连续观察15年。结果A组ALT复常,HBeAg阴转,抗-HBe阳转,HBVDNA阴转,分别为78.7%,48.5%,42.4%,48.5%;B组分别为50%,10%,6.7%,6.7%;A组肝硬化,HCC发病率分别为12.1%,3.0%;B组为43.3%,26.7%。结论HBV是LC,HCC的主要病因,用α-干扰素抗病毒不仅是治疗CHB的有效方法,而且是阻断CHB演变为LC,HCC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