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术切除肾上腺.术后随访2~24个月.结果:手术平均耗时85.7min,术中失血量平均5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5天.手术近期成功率为100%.3例肾上腺皮质腺癌患者,1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死亡,1例仍在随访.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术后12个月死亡.其余患者随访均无复发,术前症状于术后2~3个月缓解.结论:后腹腔镜术治疗肾上腺肿瘤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性,51岁.因"腹膜后肿瘤术后10年,体检发现右腹膜后肿块1周"于2010年5月20日入院.患者10年前曾因腹膜后肿瘤于我院手术,腰部斜切口腹膜后入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门前内侧,囊性,术后病理为"黏液囊肿".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术后2年随诊无异常,后未再复查.入院前1周患者体检B超发现右腹膜后肿块7.0 cm×4.0 cm,故再来我院就诊.患者饮食正常,无腰痛、腰酸,无腹痛、腹胀.患者既往16年前有阑尾切除术史.体检:体温36.8 ℃,发育正常,营养较好,偏胖,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检查正常,无腹水.肝功能、生化、血常规等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对23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其中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有腓骨远段和后踝的骨折,其中17例存在内踝骨折,2例为单纯三角韧带损伤.同时对后外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骨折处钢板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直接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23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伤口无裂开、坏死,除1例术后10 d出现浅表感染,经积极换药及适量抗生素处理后愈合外,其余均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绛损伤症状,末做特殊处理,3个月后自行缓解.1例出现症状轻微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优良率为95.6%. 结论 后外侧入路可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能在直视下对后踝进行有效复位及可靠固定.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25岁.骑摩托车突然被拖拉机撞伤左小腿后感左膝关节剧痛4h入院.入院查体见左膝关节后侧略肿胀且有压痛,后抽屉试验阳性,X线片未发现异常.入院后第3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膝后侧“S”形切口.于腘窝血管、胫神经与腓总神经之间纵行切开膝后关节囊,探查发现后交叉韧带距胫骨附着部约0.5~1.2cm处完全断裂,断面参差不齐.用纱布擦除两断端处小血块,彻底冲洗.略屈膝后采用后交叉韧带对端“8”字缝合,吻合处松紧度以两断端刚相接触为度.术后给予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于功能位.4周后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7个月后复查患膝屈伸范围90(?)180°,抽屉试验阴性,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膝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性骨折,采用膝后内侧入路显露,采用空心螺钉或聚乙烯线捆绑固定骨折块,术后支具固定,早期行功能训练.结果 12例病例术后6周所有病例均显示骨性愈合,无骨折块移位.术后3月复查后抽屈试验均为阴性.按膝关节膝关节韧带损伤治疗效果判定标准(JOA),优良率为92%.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液漏等并发症.结论 膝后内侧入路显露后交叉韧带胫骨撕脱性骨折,采用空心螺钉或聚乙烯线捆绑固定骨折块,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 对17例脊柱后凸畸形行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42.4˙.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型:C级1例,D级2例.E级14例.17例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1例伴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2例先天性后凸还表现为后凸进行性加重.结果 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7.2˙.术后腰痛均消失,神经功能Frankel C级1例恢复到D级,1例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术后症状有改善.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异物导致骨髓炎屡见不鲜,但多为开放性骨折时,残留的致伤物碎片所引起.本院收治1例由于“柳枝接骨”后11年发生在股骨慢性骨髓炎,症状反复发作再5年后治愈.报告如下.患者男性,于8岁时(1959年)外伤致立股骨中下1/3骨折.伤后在外院就诊,住院行在股骨切开“柳枝接骨”.2个月后骨折愈合.患者于术后感局部胀痛不适,但能正常生活劳动.术后11年,患者突然高热寒战,左大腿内侧红肿剧痛,月余破溃流脓,经治疗愈合.13年后局部症状又复发,破溃流脓,经用抗菌素和中药治疗数月,创口闭合.15年后(1975年)第3次发病,经治疗1年余窦道不愈.16年后,即患者24岁时来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8.
1 病例介绍 患者老年女性,因双侧后背部肿块8年,右侧疼痛伴右上肢阵发性麻木不适2个月入院.查体:双侧后背部肩胛骨后外侧可见明显隆起肿块,皮肤无炎症表现、肿块质硬、界限不清、活动性差、表面光滑,约18 cm×16 cm(左侧),20 cm×18 cm(右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3年.术前诊断脂肪瘤?纤维瘤?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给予手术切除(图1).术后病理为弹力纤维瘤.术后放置引流管.术后患者右上肢麻木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胫后肌腱通过内踝后方的解剖学特点,明确其脱位的解剖学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11侧人下肢标本,测量胫后肌腱腱沟的宽度及深度,破坏胫后肌腱鞘管,查看胫后肌腱的稳定性变化.模拟临床术式判断手术效果.另外,对1例胫后肌腱脱位患者行骨性阻挡手术. 结果腱沟的平均宽度为8.8 mm,深度为3.4 mm.纵向切开鞘管时27%(3/11)的标本出现胫后肌腱脱位,9%(1/11)的标本出现肌腱不稳定半脱位.鞘管前方骨纤维结构切除1/2高度时,64%(7/11)的标本胫后肌腱脱位,27%(3/11)的标本肌腱不稳定半脱位.软组织修补术后55%(6/11)的标本出现肌腱不稳定半脱位;骨性阻挡术后所有胫后肌腱均稳定.1例胫后肌腱脱位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①鞘管及适当的腱沟高度是维持胫后肌腱稳定的解剖结构,鞘管及腱沟的破坏可导致胫后肌腱不稳定.②胫后肌腱脱位依其病理可分为三型.③手术重建腱沟高度可恢复肌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扩张后皮瓣在面部美容整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血管瘤、瘢痕等病损切除后创面的美容效果.方法 总结67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根据面部病损的面积,选择适当容量的扩张器.切口一般选择在病损区,剥离平面位于SMAS筋膜浅层,剥离腔隙大于扩张囊边缘1.0~1.5 cm,止血完善后,置入扩张器,放置负压引流管.皮肤扩张充分后,扩张皮瓣的设计有推进皮瓣、旋转皮瓣、易位皮瓣等.推进转移利用扩张后的皮瓣面积充分,不需考虑供区缺损.易位皮瓣能最大限度利用扩张后皮瓣,并能克服旋转和推进皮瓣所带来的器官移位、变形等.同时,在面部设计皮瓣时应尽量减少切口,如切口不可避免时,使切口顺沿皮纹.结果 67例应用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部病损切除后创面,皮瓣成活良好.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面部有可供扩张的皮肤时,合理设计扩张后皮瓣修复病损切除后创面,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胚胎器官原基(后肾、胸腺)异种移植后的生长发育,作移植后肾、胸腺的形态检查,并检测移植后肾的功能.方法 取受孕第15天(E15)的Lewis大鼠胚胎后肾或胸腺分别植入Balb/c裸小鼠腹腔大网膜及肾包膜下,观察至移植术后第16周.移植术后第5周作移植后肾、胸腺的形态检查,并检测移植后肾的功能.结果 E15 Lewis大鼠胚胎后肾及胸腺在受体裸小鼠腹腔内发育增大明显,后肾伴有包裹性积液囊形成.移植后肾及胸腺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可见发育完好的肾及胸腺的形态结构.移植后肾积液的肌酐、尿素氮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但低于膀胱尿液中的浓度.后肾移植组双肾切除后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未作后肾移植组.至移植术后第16周,移植后肾出现萎缩硬化.结论 E15 Lewis大鼠胚胎后肾或胸腺原基异种移植至Balb/c裸小鼠,移植后肾及胸腺能够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成近似正常器官的形态结构,移植后肾具有一定的泌尿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后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PD手术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8例次,并发症发生率24.6%.术后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结论 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可以预防术后胰漏及出血,发生胰漏及出血后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术后疼痛依然是麻醉医师所面临的挑战之一.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线药物,阿片类药物常伴有一些副作用也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任何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并增强术后镇痛效果的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案均推荐用于术后镇痛.研究发现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目的 现就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术后镇痛的影响作一综述. 内容 从镇痛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给药策略以及对不同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趋向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增强腹部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其对其他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最佳镇痛方案函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确保术后良好效果.方法:选自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45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经科学指导术后功能训练,功能恢复明显良好.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如何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科学的规范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保障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7月-2006年2月,收治9例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男性患者.年龄52~71岁,平均61.8岁.喉癌术后7例,下咽癌术后2例.病理检查均为鳞状细胞癌.咽瘘出现时间为全喉切除术后5~62 d,平均14.7 d.均经25~46 d保守治疗无效.术中见内瘘口直径为1.9~4.1 cm.采用大小为2.5 cm×2.4 cm~4.6 cm×4.0 cm的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咽瘘,术后留置胃管.供区皮肤经松解游离后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Ⅰ期愈合,无明显瘢痕.1例有术前放疗史患者于术后10 d再次出现瘘口,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患者术后14~22 d拔除胃管并经口进食,均无吞咽梗阻感.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27个月.患者颈部外形恢复满意,咽腔内无胡须生长.结论 颏下岛状皮瓣具有距咽瘘口近、血供丰富、切口隐蔽、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小儿睾丸卵黄囊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本组12例,年龄2个月~8岁.多以无痛性阴囊肿块就诊.术前常规进行血清AFP检查,胸片和(或)胸部CT检查,阴囊和腹膜后超声检查,睾丸MRI检查.术中冷冻病检了解肿瘤性质,决定手术方式.采用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后根据瘤体性质进行相应的化疗,必要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个月~2年,监测血清AFP动态变化,并行阴囊、腹股沟、腹膜后超声检查和胸片检查.结果 本组12例,病理结果均为卵黄囊瘤.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11例,睾丸肿瘤剔除术1例.卵黄囊瘤Ⅰ期12例,10例术后化疗一个疗程,睾丸肿瘤剔除术1例术后拒绝化疗,1例因为经济困难未行化疗,术后6个月肝肺腹盆腔、骨骼转移、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转移压迫下腔静脉致布加氏综合征,放弃治疗;1例术后1个月复检AFP再次阳性,PET检查提示阴囊残留复发(再次手术),腹膜后转移1例,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1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结论 卵黄囊瘤Ⅰ期宜行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Ⅱ期以上应考虑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宜配合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采用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5个月。手术时间84~150 min,术中出血量264~403 ml,术后引流量为106~160 ml,骨折愈合时间5~7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为79. 2°~86. 6°(85. 2°±18. 4°),术后1年为83. 6°~88. 1°(84. 6°±17. 9°);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为9. 2°~11. 3°(11. 2°±2. 3°),术后1年为9. 9°~11. 6°(10. 4°±2. 8°)。Rasmussen评分术后即刻为14~18分;术后1年为15~18分; HSS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72~94分,术后1年为84~96分。结论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时术野清晰、复位固定牢靠,利于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和关节面平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术被应用于矫正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此技术具有单一人路和矫正率高的优点.然而,部分截骨矫形术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仍不可避免.Shimode报告7例2年以上随访结果,术前脊柱后凸平均105.4°,术后后凸平均48.9°,后凸平均矫正率为52.9%.海涌报告26例,术前后凸平均106°,术后后凸平均52.3°,后凸平均矫正率为51.6%.国内外文献均显示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在行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仍有可能残留较大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结合临床病例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病人的呼吸管理.方法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40例次肝移植术后病人呼吸治疗的情况.结果 有针对性地强化肝移植术后早期病人的呼吸管理,明显有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结论 加强肝移植术后早期病人的呼吸支持,对于其术后顺利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对寰枕后间隙的影响.方法 观察30例寰枕后膜挛缩症的患者使用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治疗对寰枕后间隙的影响情况.结果 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寰枕后间隙间距改善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可通过松解挛缩的寰枕后膜从而使寰枕后间隙间距恢复,降低局部内压,以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