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在门诊输液室中对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表现,并分析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到门诊输液室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2组患者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对比观察,分析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与哪些药品具有相关性.结果 通过对来门诊输液室治疗的2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药物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6例,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致输液不良反应主要药物品种为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β一内酰胺类以及其他.结论 对门诊输液室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门诊输液中心护患关系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我院门诊输液中心发生护患冲突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响门诊输液中心护患关系的因素主要有环境结构、工作人员因素和病人因素。[结论]改善环境、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改变管理观念是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晔 《全科护理》2016,(7):734-736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区安全管理风险及应用精细化管理后的效果。[方法]将1 320例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区的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进行输液管理,干预组则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患儿进行输液管理,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在摆药配药、医嘱转抄、身份核对、药物核对、巡视、拔针后处理各环节而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97%,对照组为8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区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保证患儿输液安全的同时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毛艳君  陈月媚  叶辉莉 《全科护理》2008,6(31):2884-2885
[目的]分析影响门诊输液中心护患关系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我院门诊输液中心发生护患冲突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响门诊输液中心护患关系的因素主要有环境结构、工作人员因素和病人因素。[结论]改善环境、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改变管理观念是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门诊输液中心护患关系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我院门诊输液中心发生护患冲突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响门诊输液中心护患关系的因素主要有环境结构、工作人员因素和病人因素.[结论]改善环境、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改变管理观念是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门诊输液患者4 00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2015年1~12月4 00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及对药物使用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基层医院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提高患者对药物使用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玲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58-1759
随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门诊输液室的日常工作中,护患纠纷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2001~2006年发生在我院门诊输液室的37例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寻找问题,探讨管理对策,改进工作。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门诊共有输液患者142 640例次,发生37例护患纠纷的投诉,将调查及处理记录进行分析。1.2发生原因(表1)表1 37例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投诉原因护士因素服务态度护理差错穿刺不成功小计其他因素接头脱落局部肿胀输液中的杂质或颗粒药物…  相似文献   

8.
肖少芳  梁运转  王位琼 《全科护理》2008,6(31):2827-2828
[目的]探讨常见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资料。[结果]输液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晕针反应、静脉炎、热源反应等。[结论]预见性的观察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少量药液的“合理”丢失现象,使进人体内的药液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浓度^[1]。如有资料表明,冲洗输液管及针头应不超过5滴^[2]液体,而在实际操作中,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为减少药物的浪费,探索影响输液瓶残余量相关因素,作者对门诊输液患者试行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68例静脉输液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输液不良反应患者11例作为研究组,未发生输液不良反应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输液药物种类进行总结,归纳比较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种类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68例门诊输液患者中有11例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输液速度为影响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输液速度快以及输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为影响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独立性因素;分析不良反应药物分布发现,头孢菌素类45. 45%、喹诺酮类27. 28%为主要药物。结论老人以及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门诊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以防输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室和谐护患关系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3月到我院门诊输液的1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输液时间的差异分成综合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例和71例;综合组患者均采取门诊输液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门诊输液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输液过程中未出现投诉、护患纠纷;在输液室环境、护理技术、健康宣教、身心舒适、巡视检查等方面的满意度,综合组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构建良好的、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少量药液的"合理"丢失现象,使进入体内的药液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浓度[1].如有资料表明,冲洗输液管及针头应不超过5滴[2]液体,而在实际操作中,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为减少药物的浪费,探索影响输液瓶残余量相关因素,作者对门诊输液患者试行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1 0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3年1~12月收治的1 229例患者作为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输液结果及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局部肿胀、针头滑落或阻塞、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门诊输液结果,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见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资料.[结果]输液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晕针反应、静脉炎、热源反应等.[结论]预见性的观察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安全用药风险事件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门诊输液的3 7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010年1月~2012年6月共1 755例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前组,将2012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护士安全用药护理干预的2 003例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后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用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的4.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门诊输液患者用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异常的急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4月门诊38例小儿门诊输液异常反应的临床护理资料,归纳其急救及护理要点。[结果]症状缓解38例,好转离院36例,收入院继续治疗2例,无一例死亡,抢救成功率100%。[结论]严格遵守输液操作原则,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正确评估病情,及时有效的实施抢救和精心的护理,能及时解除输液异常反应对患儿的伤害,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可避免医患矛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患者多患慢性疾病,输液次数较多,是门诊输液中的常见对象。但是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血流速度、血管闭合速度要较其他患者差,因此对于老年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也较为特殊。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门诊老年输液患者满意度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分析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原因,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药物外渗率。[方法]由8名圈员组成,以“降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为主题,分析药物外渗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干预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由每周9.5件降低为每周5.75件。[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静脉输液药物的外渗率,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穿刺后药物输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手段,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χ2=4.1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t=11.12,P<0.01)。结论: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孙长文  杨文东 《家庭护士》2008,6(3):790-791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的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反应特征和观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调查、访谈、心理行为观察法及面容直观法,对1 140例门诊输液学龄前患儿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分型与分组,分为外向型724例,内向型416例.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患儿输液合作率为85.4%,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患儿输液合作率63.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行静脉输液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