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月 《当代医学》2016,(36):187-188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采集具有完整资料的糖尿病肾病病例120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学规律进行总结归纳,为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结果Ⅲ期糖尿病肾患者者主要表现为阴虚、气虚证候;IV期糖尿病肾患者者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气虚证候;V期糖尿病肾患者者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气虚证候。由此可知,糖尿病肾病是以阴虚、气虚以及阳虚的顺序依次过渡。除此之外,糖尿病肾病不管是那个病期阶段,均存在血瘀、痰湿等证候。治疗前后,患者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初期表现为气虚证候和阴虚证候,到了后期阶段,则表现为气虚证候、阳虚证候以及湿浊证候,研究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症候群规律,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珠三角地区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为南方地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珠三角地区4家三甲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确诊为DN的患者.收集包括人口学一般情况、个人既往病史、四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病例共292例,其中DN分期为Ⅱ期14例,Ⅲ期42例,Ⅳ期210例,Ⅴ期26例,以临床期病例为主.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以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口干、腰脊酸痛最多见,而咽干口燥、肢体麻木、目睛干涩、大便干燥亦常见;以善太息、盗汗潮热最少见.中医证型方面.虚证中,五脏虚依次为肾虚证、脾虚证、心虚证、肝虚证、肺虚证;气血阴阳虚证依次为阴虚证、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复合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而肺肾气虚证、阴阳两虚则少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最多见,其次为湿热证、水湿证,气滞证最少见.[结论]珠三角地区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有:虚证中,五脏虚以肾虚证、脾虚证多见;气血阴阳虚证中以阴虚、气虚证多见;复合虚证中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多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见.病属本虚标实,虚以气阴两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实则以瘀血内阻为主.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发展到Ⅲ、Ⅳ期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临床观察,根据预先设计的观察表和临床证候诊断标准,按纳入标准严格选择病例,以先辨单证,再辨复证的方法进行辨证分型.结果 共收集到11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Ⅲ、Ⅳ期患者,不同中医证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证中气虚证占总病例数的67.52%,其次分别为血瘀证占47.86%,痰湿证占35.90%;复证中,气虚血瘀证占41.88%、气虚痰湿证占19.66%;3个或以上的单证相兼以气虚痰湿血瘀证(占23.77%)、气虚血瘀气滞证(占17.95%)常见.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发展到Ⅲ、Ⅳ期证候分布复杂,单证少,复证多,且多虚实互见,最常见的虚证为气虚证、阴虚证,在虚证的基础上容易合并血瘀证、痰湿或痰热证、气滞证等兼夹证,总以气虚、血瘀、痰湿相兼多见.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与西医分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医证候演变特征。【方法】对24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结果】经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及其合并证候与病变的分期和病程均存在相关性(均P=0.0000)。①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脾虚湿热证在亚临床期、单纯期分别占33.85%、33.00%、32.30%、25.00%、21.54%、26.00%;与同期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增殖期,气阴两虚证、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分别占39.74%、26.92%、19.23%,与阴虚内热证、脾虚湿热证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在增殖期所占比例与单纯期、亚临床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程在5年以下者,气虚证占85.48%为最多见,其次是阴虚证;病程在15年以上者,血瘀证型、痰湿证型达100%。【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在各期、各病程阶段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症状、中医证候的分析,探讨MS中医证候特点及证候组合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遴选MS患者20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客观填写统一的病例调查表,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S症状分布特点及其中医证候分布、证候组合形式的规律。结果 MS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16个;9个主要证候的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湿热证、燥热证、肾虚证、气郁证、阳虚证;证候组合中2证组合占复合证候组成的50%,其中实证以痰湿证+血瘀证多见,虚证以气虚证+阴虚证多见。3证组合占复合证候的50%,均为虚实夹杂证。结论 MS以复合证候为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瘀证均明显高于阴虚证及燥热证(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远期预后差别。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于广安门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191例,采集其住院时的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数据,出院后进行长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取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率)的发生及时间。结果5种证候要素慢性心衰患者的远期预后比较,从优排序依次为痰阻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阳虚证(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痰阻证者预后优于非痰阻证者(P=0.017);气虚证预后优于非气虚证(P=0.011);阴虚证预后与非阴虚证差异不显著(P=0.633);血瘀证总体预后与非血瘀证差异不明显(P=0.182),但在500 d后预后差于非血瘀证;阳虚证预后差于非阳虚证( P=0.002)。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较差,不同中医证候预后差异显著,其中气虚、痰阻可能为其早期常见证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阴虚可能贯穿于CHF的发展过程,血瘀在病程早期可能作用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血瘀证者预后较差,且晚期常表现为阳虚。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上海市延吉社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的分布情况。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2038例60~90岁常驻居民进行病史调查、空腹血糖检测、X线检查及骨密度测试,对筛检出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DO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结果:该社区DOP人群多见的虚证证候为阴虚证(55.86%)、气虚证(43.24%)和阳虚证(43.24%),多见的实证证候为血瘀证(41.44%)和痰证(32.43%)。病位以在肾(64.86%)、脾(44.14%)、为主。结论:DOP人群的中医证候以阴虚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和痰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肾、脾。  相似文献   

8.
1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证证候分布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虚证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80例CRF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中医虚证证候分布特点。结果:CRF患者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占45.6%;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次之,分别占20.0%与17.8%;阴阳两虚证占10.6%,肝肾阴虚证占6.1%。同时,CRF患者虚证证侯分布有其阶段性,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以脾肾气阴两虚和脾肾气虚为主;尿毒症期虽然仍以气阴两虚为主,但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均有所增加;肝肾阴虚散见于各期。结论:脾肾气阴两虚证为CRF虚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9.
308例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当前糖尿病患者中医临床证及证型的构成情况.方法 对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计算机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 8个基本证中湿热证179例次、血瘀证155例次、阴虚证122例次、火旺证89例次、气虚证16例次、血热证2例次、阳虚证和血虚证0例;证型分布:单证型107例、两证相兼型115例、三证相兼型53例、四证相兼型2例、无证型31例.结论 湿热证、血瘀证、阴虚证是构成糖尿病临床复杂证型的基础,湿热证已成为当今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11.
手术前谈话律师见证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大手术术前谈话、签字进行律师见证的作用。方法:对本院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1303例重大手术的术前谈话、签字所进行的律师见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及其亲属和医务人员对这种手术签字形式予以肯定,未发生因告知不足导致的医疗纠纷。结论:手术前谈话律师见证,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谐医患关系,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多元综合性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元综合性评价体系包括教师授课质量、教学课件质量、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学生学习状态及教学环境等方面.课堂教学的反馈包括教学督导对授课质量反馈、对学生及教学环境的反馈,也包括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的反馈.通过对一学年100次评课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证实多元综合评价和反馈体系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特点,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应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吗啡、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1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55例)选用吗啡10mg(1ml)加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各20ml加生理盐水59ml;Ⅱ组(n=55例)选用芬太尼0.5mg(10ml)(代替Ⅰ组配方中的吗啡)加生理盐水5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加持续剂量2ml/h加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 Ⅰ组与Ⅱ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Ⅱ组高(P〈0.01)。结论 吗啡较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更多,应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16.
本学期,我院首次进行了网上评教尝试。发现:公共课教师的评教分数低于专业课(P〈0.01)和基础医学课(P〈0.01)教师.基础医学课教师低于专业课教师(P〈0.05);一年级组低于二、三年级组(P〈0.01)。外聘教师低于本校教师(P〈0.01)。认为学生对公共课和基础医学课与自己未来就业及职业的意义不明确;公共课和基础医学课不如专业课直观、具体、实用.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差异等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气血论脱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脱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临床诊断较易,但辨证复杂。气和血均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毛发的生长和濡养有赖于气血的充盈和条达,气血的异常改变可导致毛发的脱落。主要从气血两方面论脱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头颈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2例(β体阻滞剂治疗)。结果:5天内总的症状消失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停药反跳率分别为8.8%和4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峡谷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且稳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苦参碱对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解苦参碱对人粒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采用MTT法,光镜观察、S-AP免疫组织化学法、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观察苦参碱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分化诱导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移行和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碱明显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向成熟粒系分化;苦参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与其下调c-myc基因表达,阻滞细胞在G1期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打造高质量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课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泰山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采取提高教师的学历和学位水平,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度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选“十一五”规划教材,自行编写双语教材和实验教程,将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资源上网,加强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考试等诸多教学环节中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