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药品广告业的迅猛发展,违法药品广告的现象也日益暴露。目前,我国的药品广告市场秩序不容乐观,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立法层面和执法层面的问题使本身设计良好的药品广告事先审查制度被架空,该制度的良性运作有赖于药品广告立法和执法的进一步规范。药品广告审查员制度从制度设计和运行方面都有待改进。违法药品广告公告制度应进一步扩大公开的普遍性,增加公开的透明度和动态性。违法药品广告公众举报制度可引进利益激励机制,从而构筑起打击违法药品广告行为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2.
从药品双重属性看基层药品监管实践中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药品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在全国药品安全正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这一大背景下,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困难和薄弱环节,引发重大药品安全事故的隐患仍然存在.在基层药品监管实践中,要力求达到药品的双重属性的统筹兼顾.作为监管部门,要把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首位,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可获得性的同时,通过监管政策培育药品市场,支持医药经济发展.作为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在注重药品商品性,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特殊性,要认真履行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企业自律,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药品注册审批制度是市场许可制度的子制度,是药品本身进人药品市场的重要环节,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对医药市场监管的难度与水平。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实行药品监管的国家,在药品注册审批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作为药品监管刚刚起步的国家,在药品注册审批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在药品监管方面对两国进行比价研究,认清我国药品监管的不足,通过借鉴美国先进的经验,提高我国在药品监管尤其是在药品注册审批方面的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4.
政府部门在专利药品和独家药品的国家价格谈判中的行为,其法律属性应该定性为行政合同行为。只有依法规范政府权力,保障相对人合法权利,才能实现公共利益与企业合法利益的共赢,因此需要明确国家药品价格谈判依法规制的合法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和权责一致原则,程序控制主要包括价格谈判过程的具体程序控制、政府部门相应行为的控制程序以及相对人的权利救济规则。  相似文献   

5.
假药是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药品管理法第48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为假药: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除了传统的以非药品冒充药品,以低价药品冒充高价药品,而且还采用了高科技犯罪手段,以活性成分近似的此种药品代替他种高价药品,用普通企业药品冒充名牌企业药品等,这就要求检测手段和控制方法也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顺加作价出售构成了我国药品流通体制的主要内容。在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往往会而且也能够形成医疗机构、中介机构、供应商在药品招投标过程中共同推高药品价格的激励。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药品价格持续不断上涨的局面,眼光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药品招标采购上,必须对药品流通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更为均衡的设计,改革、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外药品规制与监管体制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药品监管责任主体、监管机构与监管范围、药事咨询委员会制度、医疗保险基金制度对药品政策的影响、中介组织制度在医药监管中的作用、行政检查与司法执法等方面对国外药品监管体制进行了比较 ,提出我国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应当借鉴国外经验 ,尽快实现药品、食品、化妆品、农药、兽药、医疗器械等行业的统一监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问题也备受重视。2012年4月,青海各拉丹东等9家药厂生产的13种胶囊剂被检测出铬超标,更令人震惊的是,经媒体曝光这些企业涉嫌用皮革废料制作药用胶囊。“以价定论”的药品招投标制度被认为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药品采购中的“寻租”问题,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实行药品集中招投标制度,并在2007年出现了以“挂网竞价限价”为主要特点的“广东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但这种模式仍有其弊端。我们将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利用支付矩阵证明这种模式下,企业为中标压低报价,从而产生压低成本的动因。本文将以广东省为例,研究我国现存药品招投标制度中的利弊,并以数据分析作为依托,说明政府历年的药品招投标价格和企业成本价格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完善现存药品招投标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网上购物呈现欣欣向荣景象,网上购物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药品通过网络销售也是大势所趋,然而药品由于其具有的特殊属性,使药品在网络上销售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这种风险直接关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文章根据药品在网络上销售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药品这把“双刃剑”在治病教人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面对日益严重的药品侵权事件,如何构建药品侵权事件受害者的救济体系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立足于责任保险领域,构建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完善我国药害救济制度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药品安全事故原因多种多样。本文从制药企业新药R&D投资角度分析药品事故原因。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目前的药品安全规制环境使得制药企业R&D所谓的新药获得的收益与承担的风险严重不对称是药品安全问题严重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药品这把"双刃剑"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如何最大化地保护药品侵权受害者的利益,实现社会整体价值?构建药品侵权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为解决现阶段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探讨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药品政府定价方法应采用成本加利润控制法,设计合理的成本规则,建立对药品成本的调查和审核制度,确定合理的利润标准;应逐渐完善药品价格监测体系,适时建立药品价格监测领导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同时,应建立公正透明的药品定价程序,完善政府定价中的价格听证制度,并赋予消费者主动提起调价申请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伪劣药品销售的新平台,这其中搜索引擎明知是伪劣药品而提供竞价排名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然而这种行为与传统的帮助行为相比,在表现形式和地位作用上都发生了异化,导致定罪和量刑上的争议。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合理运用刑法解释方法作出恰当的回应,在坚定入罪化的同时,将起主要作用的帮助犯认定为主犯。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中,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的属性认识存在一定分歧。河南“贩毒妈妈”案件引发热议后,我国对氯巴占这类精神药品临时进口工作制定了方案,为麻精药品合理使用制度构建提供了参考。但我国管制的麻精药品数量庞杂,氯巴占的解决方案并非能直接应用到其他麻精药品合理使用程序之中。为此,需要提升麻精药品临时进口工作的法律位阶,准确梳理符合临床急需药品标准的麻精药品种类,同时应进一步完善麻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并提升药物滥用风险评估预防水平,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毒情的麻精药品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有助于促进在药品科技发展带动下的我国药品产业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药品经济发展。在药品市场转变的新兴趋势中,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因势利导完善促进药品科技创新法律体系,激发我国药品科技创新活力;增加自主科技药品的保护类别,加大我国药品的保护力度;提高专利风险的合法规避能力,加强仿制药的法律保护与监管将会为我国药品科技创新力量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加强药品专利保护才能避免"公地悲剧",促进医药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医药产业"专利丛林"现象,极易造成专利成果利用不足和上游基础研究被闲置的"反公地悲剧",为此学界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中形成了"药品专利消极主义"和"药品专利积极主义"两种不同观点,论文指出"药品专利消极主义"更具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针对药品安全的立法已相当完备。然而,近几年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数量增长迅速并造成严重后果,犯罪手段科技化含量高致使该类案件不易定性,犯罪组织严密导致犯罪行为隐蔽性强。为了遏制该类犯罪,从增强从业者法律素质、规范药品安全领域监管、增强公众的被害预防能力等方面建立该类犯罪的防控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与国内公共医疗卫生状况不相匹配,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自1984年专利法制定以来一直处于"零实施"的状态,引人深思.需要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分析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实施困境,即制度定位不明、可能破坏药品创新激励机制、加剧贸易摩擦等困境.必须以利益平衡为目标,借鉴域外经验,明确制度定位,细化法律规定,简化审批流程;还要完善药品专利创新机制,鼓励专利权人自愿开放许可;最后,努力弱化国际贸易摩擦,优先采用谈判方式解决争议;同时,辅之以更注重利益平衡的药品政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专利药品价格已成为国内外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1999年至2010年美国面板数据对专利药品价格影响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专利保护期限、仿制药价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专利药品价格变动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