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种辅助软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辅助软尺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管理。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透析充分性(KT/V值)。结果 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KT/V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9.17%比96.45%、1.42±1.65比1.22±1.25,均P<0.05),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辅助软尺的动静脉内瘘穿刺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保证了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经肱动脉顺行穿刺,行前臂动脉造影检查及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段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治疗,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消失,术后透析血流量大于250ml/min,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91.9%,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3、6和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4.2%、88.5%和78.3%,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甚至可作为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透析第1个月内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显著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通畅,保证内瘘充足的血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阶段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干预组实施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内瘘成熟率及时间、自护行为能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内瘘成熟率及自护行为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瘘成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自护行为能力和内瘘成熟率,并有效减少内瘘成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6月对89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观察手术并发症,评价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及有效性。结果3例术后发生急性左心衰,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血栓,2例出现肿胀手综合征。87例患者内瘘成熟,血液透析效果良好。结论采用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能有效进行血液透析,可作为血管条件欠佳的透析患者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阶段式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血透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血透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阶段式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对动静脉内瘘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内瘘成熟时间、内瘘通畅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动静脉内瘘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各项评分、术后6个月及1年内瘘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内瘘成熟时间、并发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动静脉内瘘护理知识的掌握度,改善其内瘘成熟与通畅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瘘操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在促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1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瘘操与治疗远红外线干预。比较两组的首次一针穿刺成功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穿刺成功率、术后3个月的VA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首次透析血流量、透析3个月血流量、透析6个月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瘘操联合远红外线可有效缩短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降低痛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区域穿刺组)和研究组(钝针扣眼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0.82±0.46)分]低于对照组[(3.72±1.08)分],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大大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痛苦,内瘘的血流量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前臂常规内瘘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优点。方法对40例前臂无法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手术一次性成功,1例因静脉条件太差未获成功,予长期深静脉置管,内瘘在术后4~8周成熟后开始穿刺,血流量均可达230~300ml/min。并发症:4例在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堵塞;5例出现内瘘侧远端肢体肿胀,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和透析治疗。结论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管条件差的透析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还可以保护患者血管资源,为移植血管作准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6月收治的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 fistula)的血液透析患者共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初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绳梯穿刺法,观察组采用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绳梯穿刺技术执行率、患者满意率、联机在线尿素清除指数(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Online Kt/V)达标率、穿刺中度疼痛率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73%(χ~2=10.012,P=0.001);观察组绳梯穿刺技术执行率100%,高于对照组绳梯穿刺技术执行率46%(χ~2=16.123,P0.001);观察组Online Kt/V达标率95%,高于对照组Online Kt/V达标率80%(χ2=7.479,P=0.008);观察组的穿刺中度疼痛发生率3%,低于对照组的穿刺中度疼痛发生率30%(χ~2=9.729,P=0.003);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低于对照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20%(χ~2=8.279,P=0.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与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P=0.657)。结论 B超下画图计划绳梯穿刺能帮助护士更好的实践绳梯穿刺技术,减少穿刺造成的血管并发症,降低患者中度疼痛率,从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中药泡手方联合TDP照射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泡手方联合TDP灯照射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对照组采用温水泡手法配合TDP灯照射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结束(T0)、护理30d(T1)内瘘成熟率、使用率、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及内瘘成熟时间、内瘘皮下血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成熟率、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1时,两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T1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泡手配合TDP照射利于增加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血管管径,改善血管内皮条件,从而有助于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提高内瘘成功率,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血管通路管理及护理质量不断提升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不同穿刺方法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透析中心门诊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3例)采用区域穿刺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23例)采用阶梯穿刺法进行临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3.0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17%)(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阶梯穿刺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血液透析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临床血透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穿静脉内瘘手术方法以及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老年(年龄>65岁)血液透析患者,年龄(75.7±8.9)岁,分为观察组(穿静脉内瘘术,n=48)和对照组(肘上高位动静脉内瘘术,n=54),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一次性内瘘成功率、内瘘成熟时间以及内瘘血流量,同时随访观察患者手术后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2种手术方式一次性成功率均为100%。通畅率方面,对于糖尿病透析患者,早期即可发生内瘘失功,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内瘘生存率低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χ^(2)=6.971,P=0.008);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与观察组非糖尿病患者之间比较,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8,P=0.414)。观察组患者的假性动脉瘤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5.768,7.761;P值分别为0.014和0.007);在血栓形成和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56,0.260;P值分别为0.248和0.698)。结论对于腕部及前臂中段血管条件差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行穿静脉内瘘术可获得满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我锻炼护理指导在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后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后实施自我锻炼的指导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住院诱导血液透析患者118人造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60人,对照组58人。试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有针对性对每名患者制定教育方案及目标,由专人护士进行全程跟踪教育,指导患者自我锻炼方法,制定个性化自我锻炼方法实施的方案;按计划对患者进行动-静脉造瘘术前、术后护理的有关宣教。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实施自我锻炼的依从性、内瘘的彩超血流量及内瘘口内径、首次穿刺成功率、使用中血流量及使用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彩超显示内瘘口内径、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动-静脉造瘘术后实施自我锻炼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使用中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穿刺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性自我锻炼内瘘护理指导应用于动-静脉造瘘术后血液透析患者,可促进血管扩张、充盈,增强血管的弹性,促进静脉动脉化,保证血液透析的血流量,增加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远红外线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功能锻炼联合远红外线照射,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两组术后内瘘首次使用时间、透析时的血流量及透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动静脉内瘘初次使用时间、透析时的血流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明显提高透析血流量,缩短内瘘成熟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晓洁 《临床医学》2013,33(7):121-122
目的探讨向心方向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影响,寻找科学的内瘘穿刺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选择内瘘血管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对照组25例选择距离瘘口3~4 cm处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式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达标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两组患者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穿刺方法在内瘘早期启用的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及1年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选择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内瘘并发症,保护内瘘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王慧  姚苗苗  王金环  张文博 《护理研究》2022,(13):2433-2435
目的:探讨关卡前移在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进入慢性肾脏病3期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关卡前移一体化管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观察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21.2%);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卡前移应用于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一体化管理中,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对尿毒症血液透析(HD)患者炎症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行HD治疗的155例尿毒症患者,根据透析血管通路分为内瘘组(自体动静脉内瘘,n=80)与导管组(颈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n=75),两组均持续透析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透析效果、治疗前后炎症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两组尿素氮(BUN)、肌酐(Cr)及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降低,且内瘘组低于导管组(P0.05);内瘘组血管通路血流量、尿素清除分数(Kt/V)、尿素下降率(URR)均高于导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导管组(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效果优于颈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且能更好地减轻尿毒症HD患者炎症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非热康谱治疗仪结合钝针穿刺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肾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74例按照随机数字双盲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内瘘钝针扣眼穿刺,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结合非热康谱治疗仪完成穿刺。比较两组病人内瘘情况、穿刺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0d血管内径较对照组长,血管壁较对照组厚,每分钟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内瘘首次应用时间较对照组早,首次透析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59%)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穿刺中采用非热康谱治疗仪结合钝针穿刺可促进内瘘成熟,增加血流量,降低穿刺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