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HDEHP在煤油/H_2O体系中的二聚常数(K_2)和两相电离常数((K_d)/(K_a))位,其结果(25±0.5℃)为: 其中[],()分别表示浓度和活度, (o) 代表有机相,水相不加下标。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考察了HDEP—煤油/0.1M(N_a,H)Cl体系萃钠的行为。在不直接取样分析两相纳含量的情况下,通过对两相滴定数据的数学处理,表明: 当α(体系中HDEHP被NaOH中和的分数)较低时,萃取反应为当α>25%且有机相HDEHP的初始浓度C_(HA(0)=1×10~(-3)M时,萃钠的反应为1g K_(1,0)~(Na)=-6.70±0.04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1-苯基-3-甲基-4-己酰基吡唑啉酮-5(简称PMHP)的电离常数K_a、溶解度S、两相分配常数K_d及两相电离常数K_(aE),并根据Hildebrand的非电解质溶液理论及PMHP在两相体系中的两相常数的测定结果,推导出计算PMHP在有机溶剂与水两相中的K_d与K_(aE)的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
HDEHP的基本常数及其萃取三价轻稀土离子平衡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测定难溶酸(HA)在水中的电离常数的简便方法。该法只需用标准NaOH溶液连续滴定HA-HA的饱和水溶液两相体系,同时测定水溶液的pH变化,再用适当方法测定HA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即可求得HA的电离常数。应用该法及两相pH滴定法测定了25℃时HDEHP在纯水中的溶解度S、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a、在苯及正十二烷中的二聚常数K_2、以及在水和上述两种溶剂间的分配常数Kd。结果为S=(3.52±0.02)×10~(-4)摩尔/升,pK_a=2.79±0.06,lg(K_2)苯=3.87±0.07,lg(Kd)水/苯=3.23±0.07,lg(K_2)正十二烷=4.43±0.04,lg(Kd)水/正十二烷=1.94±0.06。应用两相pH滴定法测定了μ~10~(-3)时三价轻稀土离子在(Na~ ,H~ )NO_3~-—H_2O/HDEHP-C_6H_6体系中的分配平衡常数β,它们的对数值为:La,-2.17±0.03;Ce,-1.43±0.05;Pr,-0.77±0.03;Nd,-0.45±0.04;Sm,0.28±0.03) Eu,0.66±0.05。用放射性示踪法测得Nd~(3 )、Pm~(3 )、Eu~(3 )在上述体系中的lgβ值分别为-0.52±0.02,-0.08±0.02和0.61±0.03。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氮化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简称 P_(507))-磺化煤油——HCl 体系萃取重稀土元素(D_y、H_o、E_r,T_m、Y_b、L_u)的分配规律.在氨化 P_(507)-K_(ero)-HCl 体系中,随着水相酸度的变化,萃取机理亦发生变化.低酸度时为酸性萃取剂的阳离子交换萃取机理;高酸度时为中性溶剂化物萃取机理,并从有相的红外光谱得到了证实.从本实验条件看,P_(507)的氨化对萃取分离重稀土元素的影响,比对萃取分离钕—钐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在正辛烷中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代号P_(507))萃取La~(3+)、Ce~(3+),Pr~(3+)、Nd~(3+)、Sm~(3+)的萃合物组成及相应的萃取反应常数K_M。  相似文献   

6.
用 pH—pM 同时测定法测得5-磺基水杨酸(H_3L)-铜(Ⅱ)体系中生成的络合物 CuL 的稳定常数 K_1=10~(8.85),CuHL 的稳定常数 K_(CuHL)~(Cu)=10~(1.44),K_(CUHL)~H=10~(4.05)。又用 pH 电位滴定法测得络合物 CuL_2的逐级稳定常数 K_2=10~(6.85)。以上所有测定都是在25°±0.5℃及离子强度μ=1的条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简称P_(507))萃取碱土金属镁、钙和过渡金属锰、铁、锌离子,得到了相应的固体萃合物,测量了它们的红外光谱,探讨了化学键特性,推测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这些金属离子被P_(507)萃取后是与P_(507)的磷酰基氧原子相键合,形成的萃合物为聚合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25±1℃下用分配法考察了P_(507)—煤油从硫酸盐介质中萃取Co(Ⅱ)Ni(Ⅱ)、Mg的机理。求得其萃合物组成分别为CoA_2·2HA,NiA_2·4HA,MgA_2·3 HA;表观萃取平衡常数K_(1,2)~(CO)=10~(-6·27),K_(1,4)~(Ni)=10~(-7·14)和K_(1,3)~(Mo)=10~(-6·30)。革取反应为下式所示的阳离子交换反应:■考察萃取分离条件的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金属离子浓度比时,PH对分离系数有较大影响而温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两相滴定法在(25±0 5)℃下测定了仲壬基苯氧基乙酸(CA-100)在水中的溶解度S,离解常数Ka,以及庚烷中的二聚常数K2和水-庚烷两相间的分配常数Kd.实验测得S=1 30×10-4mol/L,Ka=2 94×10-4,K2=3 29×102,Kd=4 15×102.  相似文献   

10.
HTTA和P_(350)对三价稀土离子的协同萃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两相滴定法研究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和甲基膦酸二甲庚酯对三价稀土离子(除P_m、含Y)的协同萃取机理,结果如下: 1.测得HTTA在CCl_4-H_2O(0.1MNa ClO_4)相间的两相电离常数,25±0.5℃时,pK_(aE)=7.63±0.01。 2.起始有机相0.01MHTTA-CCl_4,起始水相10~(-3)M RE~(3 )(0.1MNaClO_4),在25±0.2℃下用P_(350)进行萃取滴定。形成RE(TTA)_3(P_(350))和RE(TTA)_3(P_(350))_2两种类型协萃络合物,它们的稳定常数β_(301)和β_(302)的对数值列于表1。logβ_(301)随镧系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logβ_(302)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四分组效应。 3.钇形成和镧系元素相同的两种类型的协萃络合物,其稳定常数大小位置均在Ho和Er之间。  相似文献   

11.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2-乙基己基)磷酸(简称P_(204)是一种酸性磷型萃取剂。本文采用P_(204)的正己烷溶液从盐酸体系中萃取钐,确定了其萃取机理和萃合物的组成,测定出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并用P_(204)的磺化煤油溶液对钐的萃取条件及负载有机相的反萃条件进行了筛选。实验表明:当起始水相的PH值等于3.86时,萃取率达99.54%,而采用2N盐酸进行二级反萃,反萃率高达99.68%。  相似文献   

12.
在水-乙醇及水-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体系中,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新β-酮螯合剂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5-吡唑酮(简称HA)在不同有机溶剂含量(x)时的酸离解常数(K_a),建立了K_a与x的关系式,通过外推,求出HA在纯水中的酸离解常数pK_a=4.18±0.02(I=0.10,t=25±0.5℃),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HA在七种有机溶剂与水相间的两相分配常数。用Hildebrand正规溶液理论解释了实验结果,进而建立了溶度参数(δ)与两相分配常数的关系式:log K_d=log(1000d/M)+3.07-0.248(δ-9.80)~2,式中d和M分别是溶剂的密度及摩尔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于电离常数小于10~(-7)的极弱酸的终点测定问题,已由瑞典的化学家Ingman和Johansson作了研究,提出了采用滴定直线——线性滴定法来测定,此法可直接测定电离常数小达10~(-11)的极弱酸,从而扩大了测定范围。线性滴定法可分成两种:①线性作图法;②直接计算法。这两种方法均以电位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两相滴定法研究稀土离子与吡唑类β-双酮的络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两相滴定法研究1-苯基-3-甲基-4-己酰吡唑酮-5同十五种三件稀土离子及1,3-二苯基-4-苯甲酰吡唑酮-5和1-苯基-3-甲基-4-丁酰基吡唑酮-5同La~(3+),Eu~(3+),Gd~(3+),Lu~(3+)的络合反应,得到萃合物组成随中心离子及配位体变化而变化的结论。同时测定了上述三种配位体的电离常数pK_a~c,两相分配系数Kd,两相电离常数pK_a~cE和络合物的稳定常数β_(31)、β_(30)。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一种对脂肪酸进行α单氯取代的新方法.我们用此方法制备的α-氯己酸作了理化常数、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测定,证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选择性.首次报道了α-氯己酸的电离常数K_α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钴(Ⅱ)、镁在高氯酸钠和二——(2—乙基已基)磷酸的苯溶液之间的分配。钴(Ⅱ)和镁的萃取络合物分别是CoR_2·2RH,MgR_2·2RH。萃取平衡如下: Co_(α)~(2+)+2R_2H_2(ο)K_(12)~(Co) CoR_2·2RH_(ο)+2H_(α)~+ Mg_(α)~(2+)+2R_2H_2(ο)K_(12)~(Mg)MgR_2·2RH_(ο)+2H_(α)~+ 式中K_(12)~(Co)=~(-5,53),K_(12)~(Mg)=10~(-5’46) 同时考察了高氯酸钠浓度对钴(Ⅱ)、镁萃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广无爪图G在闭包运算下是唯一确定的并且保持路长不变这一结论,对包含无爪图的(K_(1,4);2)-图进行研究,主要采用逐一讨论、排除的方法对此类图的路长在闭包运算下保持不变的性质进行证明。结果表明:在已知K_1∨P_4-free或T_3-free的(K_(1,4);2)-图在闭包运算下也唯一确定并且仍为(K_(1,4);2)-图的条件下,如果G是K_1∨P_4-free或T_3-free的(K_(1,4);2)-图,则在闭包的运算下保持路长不变;K1∨P4-free或T3-free的(K_(1,4);2)-图G可迹当且仅当其闭包是可迹的,其中K_1∨P_4为一个点与长为4的路的联图,T_3为K_(1,3)与K_2的并图。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pH电位法在25℃,μ=0.1(KNO_3)条件下测定了间(β—羧基丁内酰胺)苯酚的质子化常数为log K_1H=9.68±0.07.logK_2H=4.00±0.06,log K_3H=1.16±0.07,与铜(Ⅱ)络合的稳定常数为log K_1=3.79±0.07.并对络合作用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两相分配法测定了25±1℃条件下,反式N_(510)在煤油/水(pH=4.0)体系中的二聚常数 K_2和两相分配系数 Kd,用 CBVP—A_3型界面张力仪测定了反式N_(510)在煤油/水(1MNaCl+1MHCl)体系中的界面吸附特性参数,根据实验结果和 N_(510)单体及二聚体的分子结构推测,在液—液界面上吸附的是单体分子。  相似文献   

20.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萃取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以HPZL表示)具有β-双酮结构。它具有萃取能力强,较好的辐照稳定性和合成方法简单等优点。1959年B.S.Jensen合成了一系列1-苯基-3-甲基-4-酰基代吡唑啉酮-5,测定了它们的电离常数,并且对Be~(2 )、Mn~(2 )、Zr~(4 )、UO_2~(2 )、La~(3 )和Th~(4 )在氯仿—水体系中进行了萃取,求得各个离子的表观平均络合常数。在国内也做了不少工作,诸如HPZL与中性磷萃取剂或有机亚砜的协同萃取效应,用两相滴定法研究螫合萃取和协同萃取机理,以及分析分离方面的应用等。本文研究了HPZL对示踪量铕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