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aco-2细胞模型作为ADME/Tox研究平台中肠吸收模型之一,已广泛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可通过体外试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阐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机制、毒性、药物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体内转运关系以及药物代谢稳定性等。以黄酮类成分为代表,介绍Caco-2细胞模型在中药有效成分吸收代谢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伍减毒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主要有药物作用受体调节、药物代谢组学的影响、药物蛋白组学的影响、药物基因组学的影响。配伍药物在体内会改变有毒中药发挥药效物质的分布表现、药物浓度和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同时可以改变有毒物质的分子结构,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体外机制包括组织器官结构和细胞分子水平的影响,Caco-2细胞模型、肝肠微粒体模型、肠道菌代谢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体外机制。总之,中药在配伍过程中药效及毒性均会发生一定变化,变化的具体方式需要体内及体外共同研究确定,进而充分了解药物的毒性改变,对中药配伍研究及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药物代谢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出现,建立基于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和评价配伍禁忌的反药组合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揭示其致毒增毒、减效降效的可能途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科学实质,为中药科学配伍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为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提供借鉴和示范。  相似文献   

4.
枳实为传统中药,具有兴奋或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胃肠道及心血管类疾病。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之一,量较高。讨论了枳实中二氢黄酮类成分体内外吸收代谢以及对其他药物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其功效机制以及药物配伍时的相互作用,为提高枳实活性成分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临床中西药联用日渐普遍,但联合用药后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药效改变及不良反应逐渐引起重视。该文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个方面,阐述中西药联用时的相互作用。其中,中药的酸碱性、胃肠蠕动和胃排空时间变化、螯合物、络合物、沉淀物形成等影响西药的吸收;中药可改变西药主要活性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亦可通过作用于肝微粒体酶和非微粒体酶影响西药代谢;通过胆汁与肾脏影响西药排泄;通过P-糖蛋白改变西药的体内转运过程。全文从药代动力学过程说明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弊,为临床指导中西药联合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中药(单味、复方制剂、中成药或汤剂)与西药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中药、西药或两者)作用与药效的变化.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与西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问题,药物之间可能因为配伍禁忌、药理协同或拮抗、药代动力学改变、相关代谢酶的被诱导或抑制,导致疗效的改变、增加或减少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单味药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新兴学科。开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设计及优选中药给药方案,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剂型改进及质量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安心鼻吸剂在家兔体内外药物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苏安心鼻吸剂家兔体内外的药物化学成分,判断药物在家兔体内可能存在的代谢产物,为中药吸入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的技术,对苏安心鼻吸剂中苏合香、冰片等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别,同时,分析家兔经鼻吸入上述药物后血液中可能存在的药物成分,测定不同时间段冰片在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体外方面,苏安心鼻吸剂中含有肉桂酸苄酯、苯甲酸苄酯、冰片、18-去松香烷等药物成分;家兔体内,冰片分别在第30分钟和第4小时出现血药峰浓度,同时观察到2-羟基苯甲酸甲酯的存在,而体外其它成分在家兔体内未观察到。结论体外的肉桂酸苄酯、苯甲酸苄酯、冰片等成分和方中苏合香、冰片的成分一致。冰片在家兔体内以原型成分吸收入血、分布、代谢和排泄,而苯甲酸苄酯和肉桂酸苄酯的代谢产物为2-羟基苯甲酸甲酯。从冰片的两个血药峰浓度现象可知冰片具有吸收快、消除快的特点,说明该制剂具有良好的速效、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疾病状态下,尤其是肝、肾及心血管疾病时,一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机体组织对药物的反应均可发生变化,此时若仍按普通剂量用药,常可改变药物的治疗作用,并使不良作用增加,因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显然,根据疾病对药物作用的不同影响,适当地选择用药品种,改变给药方法或剂量,对取得满意疗效和减少不良作用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药成分体内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药多为口服用药,这决定了中药成分在体内发挥药效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中药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可能是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还可能是中药成分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尽管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药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一直进展缓慢。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加快该领域研究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并通过一些研究实例揭示中药成分体内代谢研究在阐明中药药效物质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医学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两者源远流长代代相承,中国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找到中医学渗透的痕迹.中医学丰富了中国文学创作内容,中国文学又使中医学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学修养极高的文人雅士,其医学功底亦相当深厚,四大名著作家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等都精通医学,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可领略大量的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教育与高等中医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俊 《医学与社会》2008,21(12):58-6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衡量中医学术定位和科学价值的文化坐标。坚持传统文化特色才能体悟中医学说之真谛,把握中医理论之精髓。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致使中医学与其母体文化出现断裂,严重影响了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教育必须立足中医特色,培植中医传统文化土壤,注重中医特色思维模式的养成,以培养真正具备传统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  相似文献   

13.
从语素、词、句子三个层次分析中医术语词法的结构特征,为中医术语的英译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整体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思维特征.汉语言文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穿越了数千年历史文化隧道.汉语言文字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体现出的思维方式是互为影响的,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与汉语言文字的整体性思维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本精神.中医的整体论虽然有其模糊不足之处,但有着非常丰富的有机整体或日系统整体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业界将《大学语文》定位为人文素质教育课,这是语文教研的一大进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过分强调人文性,忽视语言性的现象。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学科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关键所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必须通过语言教学来实现。没有语言教学,语文学科即丧失了工具性。文学离不开语言,...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近10年来有关小儿哮喘的中医外治法的研究文献,发现中医外治法在小儿哮喘缓解期调理脏腑整体功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应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为治疗小儿哮喘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的角度,从文化进步的角度,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从人道的角度,用充分的理论与事例证明发扬中医中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纳米及微米中药的概念与作用特点,介绍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植物药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中药超细微化研究的进展,并针对中药超细微化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有关设想。  相似文献   

19.
推动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中医诊疗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中医不同学派的矛盾;中医学科与科学技术多学科的矛盾和中医与西医的矛盾。从中医哲学的宏观视角,结合中医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对于探索中医创新发展的路径,把握中医发展的规律性,指导中医现代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层面讨论中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入门难的问题。作者认为最关键的是中国哲学知识的欠缺。而中国哲学不仅是中医学入门之砖,更是晋阶之法。因此要突破入门的障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中国哲学知识的熏陶,这其中应该首重道家思想。同时为了避免中医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和悲观思想,还应站在哲学高度进行中西医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