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湖市人工降雨办公室是1987年成立的.在省、地人降办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认真搞好人降工作,使人降办由小变大,赢得了领导信任、社会认可和群众赞誉.一、搞好自我完善,是开展人降工作的基础市人降办刚成立时,只三人编制,一门退役的旧三七单管高炮,每年0.42万  相似文献   

2.
日本气象研究所成立于1946年,其前身为中央气象台研究部。原设在东京,近年迁到茨城县筑波研究学园城。所内设预报、台风、物理气象、应用气象、气象卫星、地震、海洋、高层物理、地球化学等9个研究部,每个研究部下设2~4个研究室。另外有一个总务部和一个由所长直辖的计划室,计划室是1972年增设的。气象研究所编制最多的年代是1948年,曾达235人,其中研究人员160人、辅助技术人员38人,行政人员37人。1949~1958年为217人,以后逐年减少,1974年为187人,其中研究人员141人,辅助技术人员较前大大减少,只有4人。但研究经费从1956年以后是逐年增加的,从1963年开  相似文献   

3.
人有所长,也 有所短。用人,要 用其所长,这是一 般人都懂得的道 理。但在党风和社 会风气尚未根本好 转的情况下,要实 行起来,真正做到 “用人所长”,却 又“谈何容易”! 用人所长,首 先要知人所长。知 人所长,才有可能用人所长。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长处是易为人知的,也有一些人的长处是不容易被人看见的。领导者、、先进工作者、名流者、专门家……,这些人的长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经常被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平头百  相似文献   

4.
1994年9月10日是湖北省气象学校建校三十五周年纪念日。35年共培养大专毕业生97人,中专毕业生2000余人。各类短训人员3000余人,现有在校生860余人,教职员工75人(含中高级职称者30余人)。从1992年开始面向社会招收委培生700名,实现了“立足气象、走向社会”的目标。现设有气象,气象通信、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等专业,正在成为专业门路齐全、桃李芬芳的理工科中等专业学校。  相似文献   

5.
人的思想指导行动。思想开窍了,智慧、勇气、干劲什么都来了。反之,思想结了疙瘩,背上包袱,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会受到限制。我们提倡做思想政治工作,目的为了提高人的政治觉悟,调动人的积  相似文献   

6.
<正>1934年9月10日气象研究所登报为第3届气象练习班招生。23日考试,28日揭榜,共录正取40人、备取10人。10月3日在气象研究所图书馆举行了开学典礼。上课地点在成贤街文德里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二楼教室。学员除了我们35人(开学报到的正取生32人、补充报到的备取生3人)外,还有从江苏、湖南、福建、陕西、四川、浙江、云南等省保送的学员13人(陈学溶,2012)。在气象研究所开办的第3届练习班上,竺可桢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18日,中国-欧盟第3次气候变化双边磋商在德国外交部举行。参加磋商的中方代表团8人,分别来自外交部(3人)、发改委(3人)、中国气象局(1人)、环保总局(1人),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苏伟任团长。欧方代表团27人,分别来自欧盟委员会(7人)、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德国(14人)、欧盟下任轮值主席国葡萄牙(2人)、翻译及辅助人员(4人),  相似文献   

8.
位于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272.3米的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气象站创建于1952年11月。属于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玛多县气象局担负全县地面气象、牧草等监测、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及防雷技术服务等气象服务工作。现有干部职工12人,其中大学本科8人,大专3人,中专1人。  相似文献   

9.
人是从哪儿来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是地球上生命进化的杰作;而李洪志所谓的"法轮大法",却肆意歪曲有关地球发展及生命起源的科学理论,胡诌什么"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你造出来","人都是从宇宙各个空间掉下来的","沙子里也存在人,还分黑人、白人、黄种人,甚至还有古代装束的人"等歪理邪说,借以蛊惑人心.  相似文献   

10.
和田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地区气象局地处和田市郊。地区局辖8个市县气象局(站),共有职工202人(包括离退休职工39人),由汉、维、回、哈、土5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总职工人数的42%以上。几年来,经过各族气象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田地区气象部门民族团结工作一年比一年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逐步形成,“两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处处呈现出“入人都具有民族团结的思想,入人都懂得民族政策,入人都争做民族团结好事”的良好氛围。民族团结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果,到1998年全地区已有1人…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1979,(2):17-18
讨论会于1977年10月22日-26日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召开,共有46名(法国5人、意大利1人、瑞士1人、阿根廷1人、美国8人、加拿大30人)科学家参加。会议目的是对各种测雹装置进行检定和对比,对地面降雹强度测量的有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参加检定和对比的测雹仪器有:包有0.2毫米厚铝板的苯乙烯泡沫测雹板、包有铝箔的苯乙烯泡沫测雹板、雹块动量感应仪、包有0.015毫米铝箔的氨基甲酸酯测雹板以及未加包复的苯乙烯泡沫测雹板。检定是用一些直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勃然掀起的人才流动大潮中,我校中青年教师外流的现象也令人堪忧.据统计,从1991年至1995年共5年的时间里,我校共流出人员20人,其中大学本科生16人,占80%,讲师4人,助讲16人;此外,还有借助停薪留职、借调、请长假等流出的共4人,其中讲师3人,助讲1人.这些人员中,大多是80年代初期毕业的大学本科生,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且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和主力.与此同时,流入的人员与外流的人员相比,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首先是入不敷出.  相似文献   

13.
孙颖 《气象知识》2014,(1):50-51
凡到过绍兴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三乌”: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这是绍兴民俗文化的标志。它概括了绍兴人吃、穿、行等生活的全部,体现了古 代绍兴人的勤劳朴实与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小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和谐小区的主体也是人。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只有小区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和谐的愿望、和谐的意识,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和谐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能构成小区和谐的乐章。小区和谐,需要小区的每一个成员自我做起,也就是做到自我和谐。只有绝大多数人能做到自我和谐,小区才能和谐、美好。本文以西宁气象小区为例,就构建和谐小区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的武穴市气象局 ,只有在职干部职工 14人 ,但这支略显势单力薄的科技队伍却不乏荣耀与辉煌。近几年来 ,该局有 1人受到中国气象局表彰 ,4人受到湖北省气象局表彰 ,2人受到黄冈市委市政府记功奖励 ,4 0余人 (次 )受到黄冈市气象局或武穴市委市政府表彰。也是这支队伍 ,3人有本科学历 ,8人是工程师 ,党员占了一半 ,他们在当地有口皆碑 ,久负盛名。提起他们的能耐与作为 ,局长陶治华自豪地说 :“除了我们本身政治素质高、技术力量强之外 ,这与武穴市局领导班子多年来坚持不懈狠抓单位形象和职工形象建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热通过给人体加负超过人自身承能力的负担而置人于死。据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显示:一般年份时,美国每年约有近400人死于夏季热作用。夏季热作用是仅次于冬季冻害的陆地上的自然灾害,其危害性大于雷电、飓风、龙卷、洪涝、地震。1995年7月发生在芝加哥州Illinois城的热浪5d时间内造成了525人死亡。这只是直接的结果,没有人知道到底还有多少人间接死于热浪天气,多少人生病。造成热浪的原因主要有:夏季高温高湿天气,城市热岛,缺乏适宜的热浪预警系统和急救、医疗服务,城市人口老年化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温高湿天气。1NOAA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公元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发生里氏7.1级地震。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70人失踪、12135人受伤。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气象》2010,(6):F0004-F0004
2010年11月25日上午,九三学社贵州省委直属气象支社在贵阳宣布成立。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姜刚杰,省气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机关党委书记韩先建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据介绍,截止目前气象部门九三学社社员人数已达到21人,其中在职社员16人,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硕士5人、副研级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14人,广大社员积极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19.
《青海气象》2009,(3):F0003-F0003
位于彩陶故里的青海省乐都县气象局,成立于1956年10月。属国家气候观测一般站。主要承担地面气象、生态环境监测、气象服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及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行政管理等工作。现有职工14人,其中大学本科2人,大专11人;中共党员4名。  相似文献   

20.
国家气象数值预报技术创新基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在2001年初进行了首批研究人员和流动客座研究人员的招聘工作,4月份人员基本到岗并开始运作。共招聘了固定研究人员13人,流动客座研究人员8人。所招聘人员之中有工程院院士1人,正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3人,其中博士6人。数值预报研究中心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一支最年轻的研究队伍,但这是一个完全按照开放、流动、竞争、台作的新机制建立起来的新型研究开发机构。数值预报中心2001年共争取到国家支持的项目3个,其中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气象数值预报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