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苏州市生畜禽肉与调理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菌株性状.方法 2020年对采集的87件样品(生畜禽肉56件、调理肉制品31件),按GB 4789国家标准方法,并辅以荧光定量PCR和质谱鉴定技术,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及产气荚膜梭菌4个致病菌项目的监测.对分离的沙门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四川省生肉中常见致病菌污染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2017—2022年在四川省采集生禽肉和生畜肉共1 763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利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率的差异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总检出率分别为26.65%、9.95%、7.66%、0.40%和1.24%。沙门菌在生禽肉和生畜肉的检出率分别为27.40%和24.11%,鸭肉检出率(36.00%)高于(χ2=11.711,P=0.008)鸡肉(25.70%),猪肉检出率(30.77%)高于(χ2=8.746,P=0.026)牛肉(13.7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羊肉中的检出率(30.77%)高于(χ2=13.611,P=0.002)猪肉(5.59%),在冷却肉(13.95%)和冷冻肉(22.48%)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市售肉与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预防控制建立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机制。方法随机抽取各地州市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店等场所肉与肉制品1 506份,按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法监测致病菌。结果 1 506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169株,致病菌总阳性率为11.22%,生禽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阳性率为18.30%,其次为生畜肉,阳性率为12.21%,熟肉制品阳性率为4.98%;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分属4个群,13个血清型,排前3位的为鼠伤寒沙门菌、布利丹沙门菌、新斯托夫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检出4个血清型,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率最高。结论甘肃省市售肉与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生禽肉、生畜肉致病菌污染严重,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空肠弯曲菌和沙门菌是公共卫生学上重要的人畜共患致病菌,也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本研究了解潍坊市生禽(畜)肉中沙门菌和空肠弯曲菌污染状况,为食品风险评估、安全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第1~4季度从潍坊市各县市区采集生禽肉和生畜肉共110份,其中生畜肉40份,生禽肉40份,调理肉制品10份,血液制品20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通化地区农贸市场销售肉与肉制品中几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8年对通化市及其周边县、市农贸市场随机购买肉与肉制品125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125份肉与肉制品中检出6种食源性致病菌49株,阳性率为39.2%。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单增李斯特菌9株,致泻大肠杆菌9株,产气荚膜梭菌7株,弯曲菌6株,沙门菌2株。其中生禽肉几种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占采样量75.0%(15/20);其次为调理肉制品占采样量46.7%(7/15);生猪肉占采样量40.0%(14/35),生牛肉占采样量35.3%(6/17),生羊肉占采样量22.0%(4/18),熟肉制品占采样量15.0%(3/20)。结论肉与肉制品在制售、流通环节上污染比较严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些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说明这些食材存在污染和健康危害。虽然样品是生肉与肉制品,也存在因加工过程中生熟交叉污染和加热不彻底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隐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平市生畜肉及含肉馅速冻米面制品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状况,发现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按2017年福建省卫生计生系统食品中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方案,采集南平市农贸市场、超市、肉制品小摊的生畜肉和含肉馅速冻米面制品共136份,按GB 4789.13-2012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结果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总检出率19.1%(26/136),其中生猪肉检出率35.0%(21/60)、生羊肉(3/10)、生牛肉(2/10);含肉馅速冻米面制品56份未检出。结论南平市生畜肉中存在不同程度产气荚膜梭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和食物中毒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  相似文献   

7.
2011年烟台市市售肉及肉制品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烟台市市售肉及肉制品安全水平和污染程度.方法 按照相关国标和标准检测方法对2011年市售肉及肉制品中瘦肉精、亚硝酸盐、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H7进行常规监测.结果 化学污染物监测中,生鲜肉及其制品中莱克多巴胺检出率为3.85%,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合格率为100%,火腿肠蛋白质含量合格率为100%.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中熟肉制品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合格率仅为36.17%;生畜肉合格率88%,其中沙门菌检出率12%,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为52%;生禽肉合格率为76%,其中沙门菌检出率24%,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32%.结论 该市市售肉及肉制品莱克多巴胺检出率为3.85%,亚硝酸盐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熟肉制品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合格率较低,但致病菌检出率为零.生畜肉和生禽肉致病菌污染严重,需要加强监管和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季节湖南全省非发酵性豆制品安全状况和污染水平,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冬春、夏秋两季在湖南全省14个地州市共采集非发酵性豆制品380份,按照GB4789.4-2010和GB 4789.30-2010检测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果 203份夏秋季样本检出1份沙门菌阳性、2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177份冬春季样本检出1份沙门菌阳性、3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冬春季和夏秋季沙门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春季和夏秋季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生产季节非发酵性豆制品均存在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自贡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预警及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按国标GB/T4789-2003检测程序对4类食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TEC)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空场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于2005~2007年253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33株,总检出率为13.0%(33/253).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2l株.检出率为8.3%(21/253);沙门菌检出5株,检出率2.0%(5/25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4株,检出率为9.1%(4/44);空肠弯曲菌检出2株,检出率7.4%(2/27);STEC 0157:H7检出1株,检出率0.4%(1/253).生畜肉、生禽肉、海水产品、熟肉制品的污染率分别为20.7%(17/82),10.2%(6/59),15.9%(7/44),4.4%(3/68).样品中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结论:自贡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生肉产品和海水产品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及STEC 0157:H7是污染食品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浦东地区市售生禽畜肉中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方法按GB 4789—2010对420件生禽畜肉样本中的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420件样本中沙门菌的检出率为18.6%,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7.4%。沙门菌检出率最高的为鸡肉(25.0%),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的为羊肉(11.1%)。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均在6月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8.6%和31.4%。冷冻样本中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3.8%和10.6%,高于冷藏或常温样本。食物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冷冻样本最高(31.9%),冷藏次之(24.8%),常温最低(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1,P0.05)。结论市售生禽畜肉存在一定程度的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尤其是冷冻样本更为严重,由此导致的二次污染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隐患,应加强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舟山地区冰鲜海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针对舟山地区码头、农贸市场、工厂的163份17类冰鲜海产品,利用荧光PCR方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结果 163份样品中,有29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总阳性率为17.8%。其中贻贝肉的阳性率最高,为50.0%,在所检秋刀鱼样品中未发现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最高,为13.5%,其次是沙门菌(4.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1%)。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冰鲜海产品中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舟山地区冰鲜海产品致病菌的控制和监测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安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及《2014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全市5个区县7类食品共352份样品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从352份样品中共检出36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0.23%,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为5.4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41%)、沙门菌(1.42%)。7类食品中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是生肉制品,为31.67%,其次是凉拌菜(10.91%)、熟肉制品(10.00%)、糕点(8.00%)、皮蛋(3.33%)。结论 2014年广安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制品、熟肉制品、凉拌菜、糕点制品、皮蛋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主要病原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  相似文献   

13.
2011年许昌市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了解许昌市肉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及分布,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方法在全市6个县(市、区)28个监测点(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冷鲜肉门店等)采样并检测了四大类(生禽肉、生畜肉、动物性水产品、熟肉制品)食品,共计353份。结果 353份食品中63份检出了致病性病菌,总阳性为17.85%,其中沙门菌13.31%,单增李斯特菌4.53%,弯曲菌1.71%,大肠杆菌O157:H7 0.33%。4大类食品中,生禽肉阳性率为37.61%,生畜肉阳性率为17.82%,动物性水产品阳性率为3.85%,熟肉制品阳性率为2.41%。结论许昌市肉食品存在较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禽肉是主要污染品种,熟肉制品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市售肉与肉制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的肉与肉制品,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法检测致病菌.结果 310份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12.90%,阳性检出率较高的样品均为生肉制品,以调理肉制品的阳性检出率最高,达70.00%,熟肉制品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仅为2.70%,熟肉制品中检出的阳性样品均为酱卤制品.5种畜禽肉中猪肉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不同种类肉制品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病菌总检出率为3.74%,检出率较高的是单增李斯特氏菌,弯曲群、空肠弯曲杆菌和志贺氏菌均没有检出.农贸市场的样品阳性检出率最高,达27.91%.结论 肉与肉制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以单增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为主,加强农贸市场肉与肉制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管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江北区市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对市售食品做危险性评估,查证食物中毒的高发原因,同时为食品安全预警提供检测数据。方法采集3家大型农贸市场在售生肉制品、散装熟肉制品、生海水产品等样品进行沙门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监测,每季采样1次,共采集样品100份,检测上述食源性致病菌321项次。结果 100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11.0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6.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00%;沙门菌检出率为1.2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18%;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未检出。被检食品以生海水产品卫生状况最差,检出率最高,为40.00%,检出的8株菌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在生鲜肉制品中检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种致病菌。在散装熟肉制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农贸市场在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议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发现污染食品,及时预警,同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加强食品生产的综合治理,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评价其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市售肉及肉制品样品,根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标准操作程序,监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DK〗∶H7、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弯曲菌等6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3759份样品中共检出485株阳性菌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90%。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较严重,检出率为7.21%(255/3539),空肠弯曲菌次之,检出率为3.51%(13/370),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O157〖DK〗∶H7检出率分别为2.98%(92/3089)、2.95 %(111/3759)、1.20%(12/998)和0.11%(2/1830)。各类食品总检出率范围为2.89%~34.78%,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熟肉制品最低。结论 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较高,存在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爱莉  赵白雪  刘丽  时慧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94-1895
目的了解辽宁省丹东市部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查出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按GB/T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弧菌等的检测。结果 181份样品中共检出22株食源性致病菌,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2%。其中40份活体海产品中检出5株副溶血弧菌、1株创伤弧菌和1株霍利斯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17.5%;40份鲜冻海产品中检出1株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2.5%;10份生拌海产品中检出7株副溶血弧菌,致病菌检出率为70.0%;21份中式凉拌菜中检出1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检出率为4.8%;30份沙拉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检出率为6.7%;30份生畜肉中检出1株病牛沙门菌和1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检出率为6.7%;10份生禽肉中检出2株单增李斯特菌,致病菌检出率为20.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和空肠弯曲菌均无检出。结论丹东市5类食品中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为明显,尤其是生拌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应当作为关键控制食品加以管理,以消除此类食物中毒发生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提高食源性疾病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市售的8类食品样本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弯曲菌等9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自2027份样品中共计检出阳性样品39份,检出率1.92%。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达3.64%,此后依次为弯曲菌(1.50%),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2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0.62%)、沙门菌(0.4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37%),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食品监督管理,以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庆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依据《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验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进行检测分离、鉴定。结果监测肉与肉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产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冷冻食品等八大类共计1620件,检出致病菌93株,总检出率为5.74%(93/1620)。其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63%(25/153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0.34%(4/117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6.11%(22/36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5.24%(41/780);创伤弧菌检出率0.28%(1/360);阪崎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及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结论重庆地区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畜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而熟肉和生食水产品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廊坊市高危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提高我市食源性疾病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进行。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速冻米面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共300件,检出沙门菌3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6株,副溶血性弧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1株,未检出弯曲菌。结论:廊坊市居民主要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株污染较重,生肉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