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量向质的转型反映出空间由批量生产向高品质、个性化消费转变的趋势。基于空间生产与消费理论,分析资本生产逻辑下特色危机成因,构建城市特色"消费—生产—治理"内涵逻辑框架,提出回归日常生活的空间体验、特色外部效应制造超额剩余价值、城市规划管控空间消费风险等城市特色塑造途径。以重庆地域性特色城市为例,从社会、资本、政府3种视角总结城市空间特色形成机制,验证"消费—生产—治理"模型架构。结合空间经济转型背景和网络信息数据环境,提出凝练城市空间特色资源、山城品牌与特色空间结构规划、城市特色要素规划管控、规划管理实施模式等策略建议,实现理论研究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时空和人三重视角谈城市特色的认知和表达,认为城市空间特色体系具有复杂多维结构,城市特色的空间表达须关注空间、群体和社会性三个主导价值,其表达路径包括既有特色的彰显、当代特色的塑造和公众认知教育。结合对江苏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的回顾与总结,肯定了规划在强化江苏13个城市特色的认知、表达和实践中的现实意义,并就城市社会生活的空间特色表达、"先底后图"的空间特色规划编制以及规划实施管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特色指的是一座城市的物化环境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空间个性特征,其规划任务是通过对城市特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以城市整体的物质空间美学个性作为规划导向,建构良好且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形态和形体空间环境。本文阐述了城市空间特色的技术框架和研究范围,提出以魅力模型的方法构建城市空间特色的结构;以特色要素比较矩阵的方法,从不同尺度探求城市空间不可复制性的独特价值;以历史地图解析的技术挖掘与追溯隐含在历史文脉中的空间特色根植性;以多因子叠合的方法探寻现状城市空间特色要素;以特色资源分级评价技术精确划分特色要素等级;以管理单元导则的编制引导城市特色空间的建设控制。据此可明确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基础分析、特色评价、空间梳理、规划调控和导则编制途径,初步建立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工作方法,并可使之进一步拓展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城市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特色一直是规划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而要在宏观规划的层面上体现城市空间特色却往往无处着手。文章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对其进行客观分析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思路、手法及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5.
袁勇  王磊 《规划师》2020,(3):73-78
文章以淮南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项目为例,论述了如何在“多规合一”的指导下进行总体城市设计的方法,以期为新时期城市特色的塑造和城市设计的方法探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浩  王亚军 《中国园林》2007,23(9):90-94
从城市特色及其构成要素的把握与辨识出发,分析了城市特色危机的原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特色的内在因素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意义。阐述了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实践策略:即梳理城市自然脉络、挖掘地域性自然地理特色,构建以城市绿地系统为先导的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城市生态绿地空间格局、塑造结构特色,实现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特色;保护并营造城市整体文化风貌,通过绿地系统保育城市文化,实现在人文环境中塑造特色;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详细规划与园林设计层次特色的构建,实现在人工环境中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6,(7)
运用"山水城市"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是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我国城市品质与塑造城市特色的迫切需要。文章结合《南宁市"山水城市"形态研究与规划实施控制导则》的编研,多维度剖析南宁市在城市扩张中的"山水城市"形态现状及问题,从尊重山水、融入山水和享受山水三方面提出"山水城市"形态的控制实施策略,力求强化南宁市山水特征,加强对城市山水空间的控制与管理,并为其他城市塑造"山水城市"形态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泉  王学锋  陈翀 《建筑学报》2012,(1):98-102
江苏省明确将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作为提升城市化空间品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基于江苏近期内在全省统一组织开展的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工作,对本次规划的组织、规划思路和技术方法、规划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解析,并对规划确定的各市空间特色定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苏州的平江路、山塘街及李公堤三条特色商业街的调研分析,认为城市特色空间能够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延续城市历史、繁荣城市经济、弘扬城市文化以及塑造城市品牌。进而从三条街的规划、建设及管理经验出发,得出了针对城市特色空间塑造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文化成为切入点。本文从背景分析、概念构思、方案生成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永乐经济开发区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的方案创作过程,并以塑造多元性新城市文化和开拓城市新空间来进一步阐述概念规划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是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指导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效手段。浦城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及重要空间环境等景观风貌特色资源进行梳理、组织和提炼创新,对承载其风貌特征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安排,从城市景观特色定位、总体风貌格局、核心风貌控制区规划、"三边三节点"调控规划、景观廊道控制规划、瞭望系统控制规划、游憩路线控制规划等方面,构建了浦城城市景观风貌导控体系,延续了历史文脉、保护了城市大山大水空间格局、强化了城市与山水环境的有机联系,突出了浦城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提升了该城市的可识别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总体城市设计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基础研究工作,迫切需要按照新要求构建和完善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新方法。充分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需求,结合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积极探索市县域层面总体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针对性提出“塑特色——优格局——强管控”的实施路径。在市域景观风貌特色定位的战略共识指导下,重点从安全、品质两个维度,强化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融合统一,塑造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禀赋相协调的特色空间格局,全面支撑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和“三区三线”划定。进一步建立“分区、分类、分级”的设计管控体系,以风貌分区为空间范围,以要素分类为引导对象,以管理分级为管控标准,实现对总体设计目标的价值传递和总体管控要求的落实传导,系统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为了避免城市形象出现"千城一面"的问题,每个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均应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所在。因此如何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体系,成为当下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南通为例,从城市空间特色的概念内涵入手,分析城市空间特色的物质载体,选取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因子,如独特性,根植性,认知度,影响度,支撑性,成长性等,采用单项分级,模糊评价等方式,建构完整的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评价体系。基于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对城市空间特色的发展方向进行预判,并且可以在规划实践中有目标地培育、强化、彰显该城市的空间特色,为建设富有魅力、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对城市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信息和新技术对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城市设计更要清晰认识自身的核心领域与价值,才能更好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文章从城市设计历史发展和产生渊源角度,阐明其核心领域在于城市空间塑造和空间质量的提高;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所不能替代的方面,并通过设计控制手段,制定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原则,确保城市空间品质的底线。城市设计操作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和制定空间生产的机制,从整体上规范、引导空间形态生产,保证城市空间整体和谐又能凸显地区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以发掘人文空间的营建传统为主旨,采用“空间—人间—时间”一体化的方法,在判识古代福州人文遗存丰富性的基础上,解析其人文空间的营建特征,为传统人文空间的当代传承以及现代城市精神的历史重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古代福州人文空间始终坚持空间、人间和时间的统一,呈现以“山水”为自然依据的空间秩序、以“圈层”为区域划分的功能布局和以“传承”为生长准则的动态调试的特征,促成极具文化底蕴和山水特色的城市人文空间格局。当代城市人文精神塑造应从古代福州“人文观”“空间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中汲取经验,为文化场所的塑造提供规划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量,中国也有着最为丰富的城市化实践.面向21世纪中叶,一大批中国城市都有着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雄心与行动.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部署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编制实践入手,兼及当今中国主要城市的国际化、全球化探索,讨论“新时代”全球城市理论的迭代问题.通过对前期全球城市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和对照,从理论上归纳中国实践在空间根植性、经济韧性、社会包容性和文化自信塑造方面,对于形成全球城市发展新范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7,(Z2)
特色小镇作为城镇转型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双修"的提出为其规划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文章结合山西省浑源县恒山古镇规划方案,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产业提升、空间塑造和文化挖掘五个方面提出特色小镇规划策略,以期为其他类似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剖析了城市景观生态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目标和原则,制定了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关键措施、体现城市特色的途径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临汾市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围绕“华夏文明发源地和尧都根祖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北方“濒河傍水花果城”的地域景观特色,塑造独特城市景观,建设可持续的和宜人的人居环境。为此,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是:保持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协调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关系;兼顾环境功能优化和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城市文化景观特色。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是:保护城市景观环境敏感区;建立和完善城市绿脉系统;开放城市景观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现临汾市地域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地化是特色化的核心承载,本地化特征的挖掘和塑造是城市特色风貌规划的关键环节,要避免城市建设面貌的"千城一面",唯有首先避免城市规划的"千城一面"。金寨县城市特色风貌规划中,注重将本地化特征体现于特色风貌体系建构的全过程,从城市发展脉络的梳理、空间特色资源的挖掘入手,提出了城市总体特色的意向,构建了具有金寨特征的城市空间特色体系,并在城市风貌特色的诗性化表达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空间是城市活力的集中体现,研究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手段对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城市的文化空间现状,并基于城市整体发展、文化功能分区、文化基础服务三个层次,从战略引导、功能塑造与集聚、设施均等化和氛围营造等角度,提取国际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的经验。在我国大城市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提出规划层面健全文化规划体系、理念层面提升文化供给、空间层面集聚与均等并重、公众参与层面落实城市与公众互动等适用于我国大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的策略与手段,以期打造城市特色文化空间,提升城市与社会活力,引领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