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炼厂气胺法脱H2S装置烷基醇胺溶液(简称醇胺溶液)中热稳定盐(HSS)的种类和成因、对醇胺脱H2S系统的危害,介绍了脱除醇胺溶液中HSS的技术现状,重点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法脱除醇胺溶液中HSS的技术现状,建议结合原醇胺脱H2S装置的工艺设备及现场的公用工程条件,采用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胺净化技术,装填国产树脂,减少胺净化单元的胺液损失和再生水的带入,降低装置的能耗和物耗。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法从茶叶中提取茶氨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采用离子交换法从茶叶中提取茶氨酸的生产工艺。通过实验,确定了离子交换过程中的操作条件:用732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为吸附剂,吸附平衡时间6h;磷酸盐缓冲液为洗脱液,洗脱液pH7.38,洗脱液流速为0.5~1.0BV/h;试液浓度为5~10mg/mL;在此操作条件下茶氨酸的提取率为67%,产品纯度达到99.41%。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同时分析N-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硫液中小分子有机酸根和无机阴离子的方法。将MDEA脱硫液稀释200倍定容后,经过吸附树脂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合柱预处理;添加体积分数3%的丙酮于METROSEPASUPP4阴离子分析柱推荐的1.8mol/LNa2CO3-1.7mol/LNaHCO3淋洗液中,淋洗液流量开始为0.8mL/min,7.40min后增至1.9mL/min,抑制电导检测模式,SO23-单独标定和作校正曲线导入。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样量为20μL时,主要热稳定盐的阴离子测量下限为0.01~0.10mg/L,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同一浓度下7次测定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为0.44%~3.44%。用于原料进厂及生产控制分析,操作便捷,结果可靠,实现了主要热稳定盐种类和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4.
胺法气体脱硫胺液中热稳态盐离子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两种胺法气体脱硫胺液中热稳态盐的分析方法:离子交换-容量法和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优化了这两种方法的试验条件,并对这两种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相对偏差,以及对实际样品的分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检出很低,且重复性好;当胺液中的质量分数大于1.0%时,应采用离子交换-容量法,简单快速,当HSS的质量分数小于1.0%时,应采用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比较准确,相对偏差为3.6%。  相似文献   

5.
圆盘塔中CO2吸收的传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圆盘塔吸收装置,测定水和醇胺溶液吸收CO2的速率。建立吸收传质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吸收液流量、浓度对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为4.8L/h,乙醇胺浓度为0.06%为最佳;乙醇胺溶液中添加甲基胺可明显提高CO2的吸收速率,且混合溶剂中乙醇胺与甲基胺浓度比5:1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采用醇胺法的脱碳系统用于脱除天然气中高含的CO_2,系统运行中发现溶液受到明显污染,热稳定盐含量增加、金属离子超标、设备存在一定程度的腐蚀现象。采用合适的阴离子树脂对胺液进行离子交换测试,确定了热稳定盐吸附、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吸附时间为60 min,流量为2 m~3/h,再生液采用5%的NaOH溶液。胺液净化后,热稳定盐脱除率达78%,胺液颜色明显改善,同时胺液中铬离子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HPLC法同时测定月桂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振寰  刘霞  翁蕊  罗幼松 《油田化学》2004,21(4):381-384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月桂酸钠(SL)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的方法。所用色谱柱为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柱长200mm,内径4.6mm,填料孔径5μm。实验确定流动相A为体积比50:50的甲醇/水混合物,用稀H3PO4调pH值为4.5,用于洗脱SL;流动相B为含30mmol/L NaH3PO4的甲醇/水(50:50)混合物,用于洗脱SDBS。SL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SDBS用紫外检测器在254nm检测。单一SL或SDBS标准溶液浓度测定结果表明,SL和SDBS的可检测浓度范围分别为0.44~31mmol/L和0.31~30mmol/L,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和0.999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和0.83%。在不含和含大量盐、碱(0.5mol/L NaCl 0.51mol/L NaHCO3 0.5mol/L NaOH)的SL和SDBS混合标准溶液的色谱图上,SL峰和SDBS峰均完全分离。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在95%石英砂 5%高岭土上吸附后SL NaCl NaOH和SL NaCl NaHCO3溶液中SL的浓度,得到了正常形态的SL吸附等温线(吸附量~平衡浓度关系曲线)。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或分别测定含大量无机盐、无机碱溶液中的SL和SDBS。图6参7。  相似文献   

8.
黄宏度  何涛  吴一慧  万安 《油田化学》2004,21(4):361-363,371
在45℃下测定了石油羧酸盐(室内制品O126,工业品ICO435)和重烷基苯磺酸盐(工业品WGN和ORS-41)从混合溶液中的吸附量。配液用水为大庆采油四厂净化污水,矿化度为4.3g/L。在静态吸附测定中波固比(mL/g)范围为1:8~8:1。在人造岩心粉上,O126/WGN(2.4/0.6g/L)溶液中O126和WGN的静吸附量随波固比的增大而增大;加入电解质NaOH,NaCl或Na2CO3(9.0g/L)使吸附量增大,其中Na2CO3的影响程度较小;在液固比1:4下,吸附后的不含和含电解质的溶液中O126和ORS-41的摩尔浓度比大体上接近初始比值(0.7971)。在大庆去油油砂上,吸附后ICO435/WGN/Na2CO3(5.33/0.67/10.0g/L)溶液中ICO435与WGN的摩尔浓度比,在液固比1:4时为0.9063,接近初始比值(0.8919)。在人造岩心驱油中,注入O126/ORS-41/NaOH/HPAM(0.77/0.82/12.0/1.2g/L)驱油溶液0.3PV和HPAM(0.8g/L)溶液0.3PV后,流出液中O126和ORS-41的质量浓度与初始质量浓度之比随累计流出体积(0.31~3.49PV)的变化趋势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认为:在接近实际驱油过程的液固比下(1:3~1:4),石油羧酸盐和重烷基苯磺酸盐的色谱分离较弱,在驱油液中可大体上保持初始比例。图1表4参5。  相似文献   

9.
用AmiPur胺净化技术去除胺法脱硫装置胺液中的热稳定性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炼油厂气体和液化气脱除硫化氢采用的胺法脱硫工艺,普遍存在胺液中热稳定性盐(HSS)的积聚。胺液中HSS含量增加不仅导致装置设备和管线腐蚀,而且导致胺液发泡。分析了HSS的成因,介绍了AmiPur胺净化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在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Ⅱ套催化裂化脱硫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胺净化设备投运后,胺液中HSS质量分数从3.8%下降到0.5%左右,设备的腐蚀速率从2.286 mm/a下降到0.0508 mm/a,胺液消耗下降了25%左右。  相似文献   

10.
劣化环丁砜再生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国内外环丁砜抽提芳烃工艺中环丁砜的劣化问题,在不添加单乙醇胺的前提下,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劣化的环丁砜,可使系统的pH值从3.4升到5.5左右,离子交换树脂需30d左右再生一次,降低了设备的腐蚀,减少了装置的堵塞,使系统运行稳定,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子色谱电导法,利用电化学自动再生抑制器,同时选择了1.35mmol/L的Na2CO3与1.0mmol/L的NaHCO3混合液作淋洗液,对炼油厂蒸气水中的阴离子进行了分析测定,回收率在98%~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分析测定方法准确、快速,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离子色谱电导法,采用电化学自动再生抑制器,分别选用1.35 mmol/L Na2CO3、1.0mmol/L NaHCO3混合液及20 mmol/L甲烷磺酸做淋洗液,对废碱液中多种阴、阳离子进行了分析测定,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非抑制离子色谱法测定炼油厂脱硫液中N-甲基二乙醇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交换色谱法,以硝酸作为流动相在阳离子色谱柱上非抑制电导检测分析炼油厂脱硫液中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处理后的样品经过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H-CC-02B阳离子色谱柱,在流速为1.00 mL/min、淋洗液为7 mmol/L硝酸时等度洗脱分离,能够快速稳定出峰,且与其它干扰离子充分分离。MDEA的检出限为0.638 3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对炼油厂生产过程中含MDEA的贫液和富液进行测定,MDEA的回收率范围为99.1%~100.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 %。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使用离子色谱对MDEA溶液中无机阴离子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淋洗液模式(等度模式、一步梯度模式、多步梯度模式)进行研究比较,确定了分离度最好模式为多步梯度模式。采用多步梯度洗脱方式分别对F-,Cl-,Br-,NO3-,SO42-无机阴离子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进行测定,建立了外标定量曲线, 5种无机阴离子的质量浓度在其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99%以上,检出限可达到10 μg/L以下,该方法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度较好,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试验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5.9%~105.6%之间,准确度较高。通过对使用了一年左右的MDEA溶液进行测试,可知溶液中含有Cl-,NO3-,SO42- 3种无机阴离子,其质量浓度分别为1191.055,3.155,41.595 mg/L。  相似文献   

15.
胺法脱二氧化硫溶液中热稳定性盐去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烧结烟气可再生胺法脱硫工艺,脱硫溶液中SO42-等酸根离子累积量大、累积速度快,生成的热稳定性盐必须去除以保持脱硫溶液的脱硫性能。采用石灰乳化学沉淀法、冷冻结晶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冷冻结晶+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对脱硫溶液中SO42-等酸根离子进行了去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乳化学沉淀法对SO42-去除率为68.51%左右,SO32-的去除率达到97.46%以上;冷冻结晶法,在7℃下,Na+与SO42-摩尔比为1.61时,SO42-去除率为86.45%,Na+浓度为11.8g/L;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对SO42-的去除率均低于石灰乳、冷冻结晶法对SO42-的去除率,同时Cl-、NO3-等酸根离子也被树脂吸附;冷冻结晶+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对SO42-、Cl-、NO3-等酸根离子去除率高,效果明显好于单独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  相似文献   

16.
南化集团研究院开发的NCMA脱碳溶剂在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干气提浓装置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与原设计的MDEA脱硫溶剂相比,采用NCMA脱碳溶剂,胺液吸收CO2的能力大幅提高,在处理量相当的情况下,干气提浓装置提浓干气吸收塔的胺液循环量由 33 t/h下降到 14 t/h;胺洗后提浓干气中CO2体积分数低于50μL/L,溶剂的H2S负荷以及脱除硫醇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硝基苯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常见无机钠盐和有机物在超重力场中对O3/H2O2工艺降解硝基苯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超重力技术强化O3/H2O2工艺降解硝基苯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重力技术通过强化臭氧传质速率提高臭氧溶解量进而提高硝基苯的去除率。超重力场中共存物对硝基苯的降解动力学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碳酸钠、氢氧化钠、磷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钠对硝基苯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主要作用原理是添加物可升高溶液pH值进而促进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OH)提高了氧化效率;氯化钠、碳酸氢钠、硫酸氢钠、乙醇、乙酸、甲酸和叔丁醇对硝基苯的去除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添加硫酸氢钠、乙酸和甲酸使溶液pH值降低阻碍了自由基链反应的进行,而氯化钠、碳酸氢钠、乙醇和叔丁醇可消耗·OH,从而对硝基苯去除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N-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碳工业装置,考察了贫胺液MDEA浓度、吸收塔贫胺液与合成气的质量比、吸收塔压力、再生塔蒸汽用量与贫胺液循环量的质量比等工艺条件对CO2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上述各工艺参数的增大,净化气中CO2的含量均呈先快后慢的降低趋势,MDEA溶液对CO2的吸收性能明显增强。在吸收塔压力为3.1 MPa,温度为45℃,贫胺液中MDEA的质量分数为30%,贫胺液循环量为75 t/h,合成气的进料量为17 t/h,再生塔蒸汽用量与贫胺液循环量的质量比为0.08的优化条件下,合成气中CO2组分的摩尔分数由10.22%可降至0.01%,脱碳率大于99.5%。  相似文献   

19.
电渗析法连续脱除醇胺溶液中的热稳态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张运  陆克平 《石油化工》2009,38(10):1076
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构成三室结构的电渗析装置中,对N-甲基二乙醇胺为主要组分的醇胺溶液中热稳态盐(HSS)的脱除进行了实验;采用厚1.2 mm的单层聚丙烯隔板和一级一段模式,自组装10组100 mm×300 mm的膜堆;考察了阴、阳离子交换膜的性能,膜电压和脱HSS室内醇胺溶液流速对脱除HSS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条件为:膜电压0.53 V、醇胺溶液流速1.32 cm/s,在此条件下,可使醇胺溶液中HSS的质量分数降至0.87%,N-甲基二乙醇胺的损耗率为0.62%;当脱除的HSS量累积达6.60 kg/m~2时,需用盐酸和Na_2CO_3溶液对膜进行再生,再生对脱除HSS基本无影响。电渗析装置脱除醇胺溶液中的HSS具有连续、清洁及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