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干硬性混凝土的定义及其使用范围凡在振幅为0.5毫米的ДНИПС式振动台上,以标准工业粘度计测得干硬度指标大于30秒的混凝土,均属于干硬性混凝土。根据干硬度的大小,干硬性混凝土可分为普通干硬性混凝土(干硬度指标为30~200秒)和特殊干硬性混凝土(干硬度指标为200秒以上)两大类。实际上使用的干硬性混凝土多为普通的一类。表1为公路  相似文献   

2.
干硬性沥青混合料和脆弱沥青混合料路面压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华 《中外公路》2007,27(1):174-176
分析了干硬性沥青混合料和脆弱沥青混合料产生的原因,压实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干硬性沥青混合料和脆弱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压实温度、压实机械组合和压实工艺。实例分析表明,根据混合料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压实技术,无论脆弱混合料还是干硬性混合料,都可以压实,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窦莘元  孙之明 《公路》2001,(4):7-10
碾压混凝土与振碾混凝土虽然碾压方式大致相同,但他们施工的对象不尽相同,碾压混凝土的混合料为水泥稳定骨料,而振惰混凝土主要使用干硬性混凝土,他们在道路工程中的用处也不相同,在道路工程中使用振碾混凝土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碾压混凝土是一种需要通过振动碾压施工工序成型的超干硬性混凝土,它在碾压成型过程中,会出现振动液化现象。也只有振动液化后的碾压混凝土才能达到密实状态。而目前国内外对碾压混凝土振动液化现象的研究还很少,主要停留在机械施工的角度研究。而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影响碾压混凝土振动液化的材料及配合比设计因素进行较细致的分析,旨在为我国碾压混凝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搅拌均匀性,改善抗压强度,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水泥质量比(用量,下文同)为4%的悬浮密实型混合料,通过分析振动搅拌条件下不同位置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其变异系数,确定搅拌时间、湿拌时间、振动频率和搅拌速度的合理取值与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对3%、4%和5%水泥用量的悬浮密实型和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开展振动搅拌与普通搅拌的对比试验,分析振动搅拌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动搅拌条件下,搅拌时间对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振动频率和搅拌速度次之,湿拌时间的影响最小,并且随着各搅拌参数取值的增大,抗压强度增加且变异系数降低;在选用合理搅拌参数的基础上,振动搅拌能够显著提升混合料的强度指标,但随着水泥用量增加,振动搅拌混合料的强度提高率降低;与普通强制搅拌相比,振动搅拌悬浮密实型混合料的强度平均提高20.7%,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的强度平均提高16.1%,强度变异系数降低约40%;在相同的水泥用量下,振动搅拌和普通强制搅拌的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强度都明显高于悬浮密实型,但振动搅拌对悬浮密实型混合料更为敏感,强度提升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6.
振碾混凝土是使用振动压路机通过外部振动和碾压的一种干硬性混凝土,它与普通混凝土的主要区别是,由于拌合物配合比的不同,使振碾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各节约1/3。这种拌和物在充分振碾下将获得最大密实度,它所需要的振动碾压能力是很重要的。安徽省公路局于1982年铺了一段试验路,1983、1984年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合作又铺了一段试验路,证明可以使用325~#水泥铺筑300~#的混凝土路面,结果令人满意。其施工工序与铺筑沥青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新方法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敬东  孙祖望 《公路》2004,(5):175-178
针对提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新方法——静力热压法,根据朗肯土压力理论和流变学理论,分析了在静力热压条件下高温热沥青混合料剪切流变密实的机理,同时建立了高温热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模型,并通过坑槽修补密实性验证试验,证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成型方式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对3种不同级配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分别采用振动压实与马歇尔击实方式成型试件,对比分析了成型方式对其级配、空隙率、透水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成型方式密切相关,与马歇尔击实试验相比,振动压实更有利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矿料颗粒的空间排布,振动压实状态下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明显提高,而透水性能略有降低。通过试验路工程的铺筑与检测,验证了采用振动方式压实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是可行的,以振动击实试验确定的标准密度控制现场施工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9.
依托高速公路水稳基层铺筑实体工程,在相同的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条件下,对振动拌和水稳基层混合料强度提升效果及微观的拌和均匀性进行试验分析。现场检测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拌和芯样相比常规拌和芯样其强度提升近40%,且振动拌和芯样的强度试验变异系数更低。采用SEM扫描电镜对6 h及7 d后的水稳混合料微观形态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拌和工艺的水稳碎石混合料,其水泥分布和粗集料裹附更为均匀,水泥结团现象消失,水化反应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0.
振动螺旋式搅拌器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混合料制配过程中,由于振动搅拌器结构存在用材和耗能增大的问题,原料振动搅拌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还有所得到的混凝土往往不具备所要求的物理-机械性能。其原因不仅是对这种方法的工艺条件估计不足,而且是对振动搅拌器设计与计算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振动搅拌研究表明,其具有重要的工艺优点,即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原料的搅拌,由此缩短混合料制配的时间,提高单机搅拌器的生产率,还能得到传统搅拌器中得不到的混合料(例如弥散钢筋混凝土混合料)制配。振动搅拌器结构分析可以建立规则,要在设计中遵守。分析确定由混合料结构-流变学性质所决定的振动作用工艺参数:频率ω与振幅A,以使这种结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复合冷再生混合料在振动拌和方式下界面的强度,采用SEM电镜观测混合料的界面微观状态,研究其微观状态下的界面强度,并对其进行了宏观抗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拌和方式可使水泥与RAP、RBP、新集料之间的裹附更加致密,混合料界面强度的稳定性更高,不仅能有效改善混合料的搅拌均匀性,还能够提升混合料30%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2.
田文 《中外公路》2006,26(5):146-150
在详细分析目前水泥碎石混合料设计方法、评价指标的缺点的基础上,为提高半刚性基层路用性能,采用振动法设计水泥碎石混合料,并应用于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的铺筑。设计及检测结果表明,振动法确定的水泥碎石最大干密度较大,振动成型试件抗压强度远大于静压成型试件抗压强度。实体工程检测结果表明:振动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现场芯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基本吻合。采用优化的骨架密实型级配,并采用振动法设计的混合料在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中未发现明显离析,使用现有的施工设备,以振动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基层压实度标准可定位于98%。严格采用振动法设计结果施工的基层抗裂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挠度限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分析挠度限值是否能控制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的振动,在对桥梁活载挠度限值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以3座不同结构形式的钢管混凝土拱桥为典型算例,分别采用挠度限值和动力参数限值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行车舒适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挠度限值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在活载作用下的实际振动和振感;建议在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中,采用振动参数控制法取代活载挠度限值法来评价和控制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干硬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硬性混凝土与塑性混凝土比较,具有用水量小、水灰比小、砂率小、快硬、高强、密实性好,以及抗冻性、抗渗性强,收缩小、耐久性好等特点。文章以锡林郭勒盟五间房煤矿至省道307线一级公路预制厂为例,阐述了干硬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过程。通过实例得出结论:在满足技术、经济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干硬性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强可分为干硬性,一般与软性,其压实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该文针对不同类型混合料的压实性能,提出适于压实设备和工艺,可供施工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静压法与振动法成型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结构和性能与成型方法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击实方式对混合料级配和结构的影响,对同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分别按振动法和静压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成型试件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振动法成型的混合料物理性能和结构性能明显优于静压法成型的混合料。以工程实例对试验研究进行了验证,振动法更适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该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来控制现场施工质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李炜光  袁志英  彭加武 《公路》2008,(4):180-182
平衡面积法被广泛应用于沥青混合料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当集料间密度差异很大,按此方法设计的混合料使用性能出现较大波动,尤其对新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推荐的AC-20C沥青混合料,因此,文中根据平衡面积法设计原理,提出修正平衡面积法用于密度差异显著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并成功应用于高等级公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水泥剂量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干缩和温缩性能、抗冲刷性能等路用性能及其变化规律,采用振动拌和、振机无振动拌和、普通静力拌和3种不同搅拌方式进行研究,然后基于试验结果对振动拌和工艺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振动拌和工艺加大了拌和激振力,增加了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均匀性;2)相比振机无振拌与普通静力拌和方式,振动拌和工艺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提高了30.8%、49.5%;振动拌和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提高了46.1%;3)振动拌和工艺还能有效改善混合料干缩、温缩及抗冲刷等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振动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振动时间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对比了振动法与重型击实设计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振动时间与混合料的级配关系密切,一般为2~3 min;与传统的重型击实法相比,振动法得到的混合料密度偏高,最佳含水量偏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偏大。  相似文献   

20.
RCC路面碾压施工是在 RCC路面摊铺之后进行的 ,由于 RCC材料属于超干硬性的碾压混凝土材料 ,所以 RCC路面压实工艺不同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工艺。要使 RCC材料密实成型 ,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平整度的混凝土路面 ,必须有一套合理的适合于干硬性 RCC材料的压实工艺。碾压使 RCC混合料充分密实 ,在摊铺作业完成后 ,就要立即进行碾压作业 ,它是保证路面最终密实成型的关键工序。1 合理确定碾压工作段的长度碾压混凝土拌和完成之后 ,随着水分蒸发、化学反应的进行 ,混凝土稠度越来越大 ,可碾压性越来越差 ,如碾压过迟则会造成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