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毛主席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因此,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的规律性加以研究,不特有助于阐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可以丰富世界史的内  相似文献   

2.
封建社会是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但同时我们应当承认,各民族、各国的封建社会都必然拥有一些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在肯定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一视同仁地研究各民族、各国封建社会的特点,而不应当把某一民族或某一个国家的封建社会看作绝对的典型和标准的样板。什么是封建社会的典型呢?某一个国家的封建社会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越是以最单纯、最直接的形式体现共同规律,就越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具有典型性。但必须指出,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封建社会在所有的方面和各个环节上都成为典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历史学家不应当形而上学地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3.
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总是离不开对民族关系的考察。把民族关系的特点视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之一,由此出发研究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规律性,在当前的史学界,似嫌不足。在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性的论著中,对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就充分说明了这个事实。在我国历史上,汉族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 ,由于其相同性质的社会制度 ,不同朝代可以传抄、沿用。而社会主义必须彻底废除旧刑罚 ,创立新刑罚。但是 ,不管旧刑罚还是新刑罚 ,作为法律文化 ,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历史的联系。社会主义的刑罚适用在法律文化方面对封建社会刑罚适用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社会主义“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对封建社会“刑礼并用”治国方略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封建社会严惩贪官污吏为我们反对腐败提供了历史经验 ;封建社会对死刑的慎用对我国改革死型制度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郑国庆 《理论界》2003,(4):96-96
加人WTO,使我们全面融入整个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方位地跟上世界时代发展的步伐。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使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成为世界上最领先的国家;同时,这种封建意识和文化的巨大惯性也对新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五·四时期,追求民主,崇尚科学,使我们从封建社会的羁绊中挣脱出来。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唤发出极大的热情和斗志。改革开放,使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发奋图强。今天,…  相似文献   

6.
鉴别社会性质的主要标准是生产方式.封建生产方式是封建社会存在的基础.世界上各国封建社会的类型和特点,互有区别和差异,但封建社会中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并非受"古典进化论"影响的结果.史实充分证明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历史阶段较长.对中国同欧洲、西亚及日本封建制社会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7.
农民战争历史作用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问题,是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史学界争论较久的问题之一。对之进行深入的探讨,不但有助于农民战争史研究的深入,而且对历史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丰富和发展,也将会起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探讨中,虽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和看法,但总的来说,大体不外乎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是推进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农民阶级并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因而农民战争破坏和阻碍了封建社会的正常发展。这两种对立的观点,虽然在理论和立论的史实上,都可以找到各自的依据,但都难以说服对方,使看法逐步一致起来。这是因为,虽然总的来说,封建社会对外是一种封闭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秦汉时期,形成了封建专制主义的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虽然在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上屡有斗争,但一直是集权的思想占上风,封建集权的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体的政治制度。如何评价这种历二千多年而一直奉行不衰的集权制度,在历史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不止的问题。而林彪、“四人帮”一伙,为了给其推行的封建法西斯专制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更将秦汉时期的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无限地加以美化,以“历史发展的必然”和“阶级斗争的需要”为借口,为封建帝王的独裁专制辩护。为了肃清封建主义的遗毒,很有必要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集权思想,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和剖析。  相似文献   

9.
<正> 所谓从宏观角度看农民战争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把农民战争放在封建社会的广阔背景上,从封建社会的基本规律出发,去把握这种历史现象。特别注意社会基本规律对它的制约作用;二是从中西历史比较来看中国农民战争的特点及作用。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规律中国农民战争次数之多、声势之大、斗争之壮烈,都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这一点已为史家所公认。照以往的“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论断进行逻辑推理,中国应该较早地结束封建制度,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然而历史事实却恰好相  相似文献   

10.
法家学说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产生过消极影响。特别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它对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消极作用十分明显,导致了生产方式的单一化,社会结构的凝固,对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抑制作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不能迅速成长,往往夭折,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相悖。最后以中西历史比较研究的方式,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对中国封建社会有一种想法,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不象马克思所说的西欧的纯粹封建社会,而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封建社会,它是早熟而又未成熟,有发展而又有迟滞的社会。但它绝不是长期沉睡的,也和其他国家一样,会按照共同的历史规律走上历史的道路。为着具体地说明这个问题,我曾经就封建土地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现在我想就中国农民斗争说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道路来论证中国是个具有弹性的封建社会。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生产的条件下,要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是相当困难的。特别中国这个弹性的封建社会,由于它早熟又未成熟的历史特点,要冲破它的束缚颇为不易。所以我仍认为阶级斗争还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谈到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便必须从明清时代的农民斗争谈起。  相似文献   

12.
<正> 以严酷苛暴为特征的酷吏的肆虐,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列出专章对他们的活动加以记述以来,其后的封建正史,除少数几部外,大多数都以专传的形式对他们的事迹予以论列,从而为我们研究这一历史现象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因为司马迁对酷吏的记载始自西汉,所以,我们也试图通过对西汉一代酷吏的剖析,探索一下酷吏的本质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在我想单就尚钺同志“中国历史纲要”第六章中所提及的几个经济问题表示一点意见: 尚钺同志这书的第六章是专论明代以及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历史情况的。就中国的封建时期历史来说,这实在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因为这时代的历史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末期”的历史。在欧洲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末期”,就在封建社会的内部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这种“萌芽”并且发展起来,终於否定了固有的封建社会,产生了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但在我们中国则不同,中国在封建社会後期虽然也产生了所谓“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但这种“萌芽”发展得很缓慢,以致一直到外国资本侵入以前,中国还并未能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是从外国资本侵入後才逐渐地发展起来的。为什麽中国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中央集权制是唯一的政体形式。它的具体表现就是以封建帝王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独裁的官僚政治。这一政体,在历史上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统一,对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同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一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也有两重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实践中,越来越阻滞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成为中国社会沉重的历史包袱。研究封建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严重影响,对于我们今天批判封建主义,铲除封建专制主义的恶劣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因素对于经济发展及社会演进的作用,可以在政治腐败与经济崩溃、王朝更替的关系,国家的制度和政策与历史上经济发达局面的出现之间的关系,封建专制政治与中国没有产生出近代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中典型地表现出来。从这三种关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政治因素的作用的两种特性:决定性和双重性。这两种特性对现代中国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仅就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人。政治腐败与经济崩溃、王朝更替的关系纵观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从封建社会的内部来说,造成封建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6.
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我们正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需要联系中国近代史和香港发展市场经济的实际,深刻地认识这一选择的历史必然。 改革开放,还是闭关自守?这是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就遇到的一个直接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生死攸关的问题。 十八世纪,世界上发生一件大事:西方资产阶级展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亦即产业革命,始于英国,继之以法国、德国、美国。从历史发展方面看,这场革命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在庐山召开了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还办了个讲习班。我在讲习班讲了一个题目,叫做“改革的哲学和哲学的改革”。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题目我是分作两部分来讲的。第一部分:改革和改革的哲学。首先谈改革。在我看来,改革不是我们现代历史的一种特殊现象,而是整个人类历史当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人类就是在不断地改革当中前进的。假如没有改革,我们现在仍然是茹毛饮血的雪地野人。而改革的步伐、节奏,总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越来越快。原始社会是非常慢的,封建社会也是非常慢的,所以往往使人形成一种停滞的、僵化的观念。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改革的步伐加快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史学界正在进行“中国通史”的编写工作,从而重新引起对我国历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如:我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问题、封建社会内部的分期问题、王朝体系与王朝称号的存废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等等。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都是很有意义的。本列将续陆发表有关这一方面的文章。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分期问题,各家看法,有很大分歧。本期发表了百石同志的“略论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问题”一文,对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分期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我们准备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欢迎参加。  相似文献   

19.
中西封建社会人口发展的异同及其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王渊明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深刻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对中西封建社会中人口的发展作些比较分析,以期对加深中西封建社会形态和中西历史发展道路的认识有所帮助。(一)由于中国与西欧的封建社...  相似文献   

20.
<正> 自秦统一迄清灭亡,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曾出现过若干次改革运动,其中虽然不乏暂时或局部的成功,但从长远或整体上来看却大多失败了。尽可能全面地总结这些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正在从事的改革大业来说,一定很有意义。(一)根本原因一场改革运动的成败与否与它的性质紧密相关。中国封建社会的改革,其性质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在不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则下,对已经处于某种危机中的封建统治秩序进行修修补补,对地主阶级内部权益进行再分配,以缓和社会矛盾,而从上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