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校工程力学专业从1959年开始筹建,1960年招生,1962年调整专业时停办.当时设在基础部。1977午重新开始招生,以固体力学为主,固体力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是山西省两个博士授予点之一受到山西省重点支持,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2.
王志双 《工业计量》2008,18(6):62-62
固体表面的温度,受附近物体温度的影响,一般不同于固体内部的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固体表面温度时,由于表面热状态很容易发生变化,很难进行准确地测量。因此测量时必须特别注意,正确地测量表面温度是要在固体内部、固体表面和周围物体处于热平衡的状态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技术为固体激光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全固态激光器同时具有固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的双重特点,它的出现和逐渐成熟是固体激光器的一场革命,也是固体激光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28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固体密度基准”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固体密度基准研究课题是实现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量中物质量“摩尔”测量的关键和基础研究,属于国际计量基础的前沿研究,是计量院“十五”期间实施的“新王牌”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5.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纳米物质中心开发出使用不燃性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全固体锂离子电池(LIB),其输出特性已提高到市售LIB的水平。全固体LIB除安全可靠外,循环特性和存储特性均很优异。但由于固体电解质离子传导性差,输出特性比目前使用的LIB低,因此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该研究小组不仅对固体电解质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泥基材料和石膏基材料对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要求的提高,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因运输方便、存储时间长、性能稳定等特点,应用越发普遍。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制备方法各异,性能也各有不同。概括固体聚羧酸减水剂不同制备方法所使用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品性能,总结固体聚羧酸减水剂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生产成本范围;详细阐述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喷雾干燥法、本体聚合法、沉淀法、吸附法等制备方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基于喷雾干燥法生产工艺成熟,但多级干燥及节能降耗问题导致生产成本较高;本体聚合法存在反应温度不均等工业化技术问题;沉淀法和吸附法存在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环保和成本等问题,短时间内均较难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提出本体聚合法在未来几年将会得到深入研究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综述聚吡咯固体片式铝电解电容器的研究进展,介绍聚吡咯固体片式铝电解电容器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措施,展望今后聚吡咯固体片式铝电解电容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功耗越来越高,计算机逐渐使用液体冷却技术解决其散热问题。固体颗粒污染物存在于计算机流体通道内部,这些污染物在冷却液流动过程中对会冲蚀计算机的流体通道甚至造成快速接头故障。为了减少固体污染物对液冷计算机的危害,应限制液冷计算机的固体颗粒污染度水平,以保证液冷计算机在某一污染度水平下能够正常工作。因此,准确测试液冷计算机的固体颗粒污染度指标就至关重要。本文对固体颗粒污染度分级标准、污染度检测方法和检测要求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出了液冷计算机固体污染度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功耗越来越高,计算机逐渐使用液体冷却技术解决其散热问题。固体颗粒污染物存在于计算机流体通道内部,这些污染物在冷却液流动过程中对会冲蚀计算机的流体通道甚至造成快速接头故障。为了减少固体污染物对液冷计算机的危害,应限制液冷计算机的固体颗粒污染度水平,以保证液冷计算机在某一污染度水平下能够正常工作。因此,准确测试液冷计算机的固体颗粒污染度指标就至关重要。本文对固体颗粒污染度分级标准、污染度检测方法和检测要求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出了液冷计算机固体污染度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计测技术》2005,25(3):63-64
2005年6月16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32nm(纳米)碘稳定固体激光频率标准,通过了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使我国长度基准由气体发展到固体,提高了长度计量的精确度,为我国更为准确地实现长度单位“米”定义的复现提供了新途径,标志着我国长度计量跃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利用解析法建立了两流体固体介质中斯通利波的特征方程及其位移计算公式,并进一步分析讨论了流体固体介质中瑞利波的弥散特性和传播规律。两半无限流体固体介质中斯通利波波速度是非频散的,波速比c/ Vs 比匀质半空间中瑞利波波速比小,且c/ Vs 受泊松比μ影响较小,一般情况模量比q 对c/ Vs 影响很小。流体固体成层介质中瑞利波具有弥散性,波长短时,相速度c 趋于最上层固体的斯通利波波速,波长长时则趋于最下层固体的瑞利波波速  相似文献   

12.
固体矿产区域找矿技术方法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薛忠强 《硅谷》2012,(17):96-96,87
固体矿产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在总结分析目前固体找矿技术的现状之后,结合世界先进的找矿技术,分析目前主要的找矿方法,从基本的固体矿产区域的找矿思路着手,具体分析找矿的技术方法和未来找矿技术方法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石油化工厂的烷基化装置基本采用液体酸技术,液体酸催化剂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污染环境、腐蚀设备等缺点,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且制备方法简便,催化反应温度低,对环境友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及其技术。本文介绍了常见固体超强酸ZrO2/SO4 2-上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的研究,重点讨论利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进行异丁烷和丁烯的烷基化反应,认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许多石油公司正在致力于开发一种无公害、易分离的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其中ZrO2/SO42-型催化剂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一种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固体摄像技术在摄录机中的应用刘文开,丁启芬固体摄像技术是半导体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在视频摄像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固体摄像技术的核心是很像器件的固体化。固体摄像器件的研制始于六十年代,从一开始便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制造技术与工艺方面的进展十分...  相似文献   

15.
应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所邀请,日本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极低温专家生嶋明教授来我国访问。1983年10月5日至14日在北京物理所讲学,还到了北京大学参观,讲学。他介绍了液氦的临界现象、极低温的核绝热去磁制冷技术,交流方法测固体比热,以及潜热测量等。他们用铜棱绝热去磁方法获得了27μK的极低温。在固体相变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有突出贡献的疲劳与断裂专家、博士生导师吴学仁吴学仁,1946年12月生于江苏宜兴县,196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78年被录取为天津大学固体力学研究生,1979年被派往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深造,1983年获该院博士学位后继续作博士后研究。198...  相似文献   

17.
借鉴陶瓷材料模压成型工艺提出了适用于环氧树脂基固体浮力材料制备的真空辅助模压成型自由固化方法,实现了固体浮力材料制备过程中成型与固化环节的分离,为高性能固体浮力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以环氧树脂(E-4221)为基体,空心玻璃微珠(Hollow glass microsphere, HGMS)做填充材料,采用模压成型自由固化方法制备高HGMS体积分数的HGMS/E-4221固体浮力材料,研究了HGMS体积分数、成型压力对HGMS/E-4221固体浮力材料密度、抗压强度、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辅助模压成型自由固化方法适用于HGMS体积分数为65%~67%的HGMS/E-4221固体浮力材料制备,所获得的HGMS/E-4221固体浮力材料密度为0.621~0.655 g/cm3,适用深度可达到8 000~10 000 m。   相似文献   

18.
论文对激光烧蚀液体产生的激光等离子体推进技术进行了简单总结,浅谈了液态水作为推进剂的优缺点。 1 引言 1972年Kantrowitz提出了用激光烧蚀产生的等离子体代替化学物质燃料推进空间飞行器的设想。因为等离子体可以吸收激光的能量产生化学物质燃烧无可比拟的巨大推动力。工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也就是说推进剂的来源很丰富。开始,人们只是把目光放在固体和气体上,然而逐渐的人们发现液体,尤其是水与固体气体体靶材料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水的化学性质决定了水具有非常高的藕合系数,也就是说,水可以提供更大的推进力。  相似文献   

19.
低聚醚/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的形态及离子导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氧化乙烯或聚二氧戊环作为增塑剂对分别以聚四氢呋喃(PTHF)和聚己二酸乙二醇酯(EGEGPU)为软段的聚氨酯固体电解质体系进行了共混增塑,并对所得固体电解质体系的形态和离子导电性能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低聚醚可以作为增塑剂而有效地改善聚氨酯固体电解质体系的链段柔顺性及聚集形态,从而提高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能,PEG可以对EGPU固体电解质体系进行有效的增塑改性,其中EGPU132-PEG600-12的离子电导率在室温下可以达到10^-5S/cm以上;PDXL对EGPU固体电解质增塑改性效果较差,但是PDXL是PTHFPU固体电解质体系的有效的增塑剂。  相似文献   

20.
日本第45届电池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7日~29日在京都召开,发表论文330篇。其中锂2次电池160篇,占48%;燃料电池132篇,占40%;镍氢电池15篇;电容器12篇:铅电池8篇,其余3篇。在锂2次电池中,正极69篇:负极、电解液、固体电解质68篇;大型电池、评价、安全性23篇。在燃料电池中,PEFC(固体高分子燃料电池)83篇;D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35篇;SOFE(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0篇:MC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4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