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玉鸿  严蕾 《电气技术》2017,(12):157-16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储能型分布式发电离网逆变器控制方案:当市电正常时,可并网运行,供给负载运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当市电不正常时,快速切换到离网运行,确保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方案采用双向BUCK-BOOST电路实现小容量分布式光伏发电离网或并网运行,从而优化并降低户用型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的配置成本,提高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率。通过调节光伏储能离网逆变并联市电输出的相位和幅值,使市电提供负载大部分功率的同时,该逆变器的并网电流和市电之间只存在给定的相位差,从而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2.
基于济南供电公司落地项目,对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管理及技术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电源侧分布式光伏发电信息监测技术手段、检测技术和实现方法,实现并/离网远方控制,使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设备情况实时"可视化",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同时,基于发电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分布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继续探索区域负荷预测运作机理与运行模式,优化供电计划,实现有序用电,进而合理规划分布式发电并网接入。  相似文献   

3.
光伏并离网发电系统同时具有光伏离网、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优势,不仅可离网单独运行,还可并入公共电网运行,与传统纯并网发电系统相比,应用范围更广,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更高.为此对光伏并离网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进行研究,并设计一种小型分布式光伏并离网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4.
合理选取与配置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计量点,对上下网电量、发电量的准确计算和计量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介绍了分布式比伙发电系统的背景与原理,并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仔往的问题。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特点与电能计量点的设置原则,详细研究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高/低压并网以及小同运营模式下的并网计量点与关口计量点的选取与设置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光伏并网用户窃电的情况进行原理分析与实验验证,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分布式发电光伏-储能联合微网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微网控制管理系统设计。重点介绍了光伏电池阵列、并网逆变器、储能装置充放电系统、储能系统容量规划、微网电网结构、光储联合微网系统整合运行等设计内容。本工程将建设一个分布式光伏电源、储能系统友好接入电网,实现微电网双向潮流环境下控制保护协调工作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光伏-储能联合微网系统工程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分布式发电光伏-储能联合微网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进行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微网控制管理系统设计.重点介绍了光伏电池阵列、并网逆变器、储能装置充放电系统、储能系统容量规划、微网电网结构、光储联合微网系统整合运行等设计内容.本工程将建设一个分布式光伏电源、储能系统友好接入电网,实现微电网双向潮流环境下控制保护协调工作的系统.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工作模式,实现这两种工作模式的无缝切换,是双模式运行分布式电源发电并网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运行控制策略。该策略为对光伏电源的逆变器进行多环反馈控制,同时在并网过程中加入电压加权控制,离网过程中加入电流加权控制,抑制切换过程中并网电流和负载电压的冲击,波动在电力系统允许的范围之内。采用PSCAD/EMTDC软件对双模式运行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实现了双模式运行的无缝切换,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应用的锂电池储能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的应用需求,对锂电池储能系统组成、锂电池成组方式、电池管理系统(BMS)功能特点、储能变流器(PCS)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研制了80 kW/128 kWh锂电池储能系统,并搭建了含光伏、储能和负载的微电网试验环境,对储能系统的并网PQ控制、离网VF控制、并离网平滑切换等控制策略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证明所采用的控制策略能满足微网并网和离网的运行要求,能实现并、离网平滑切换,为深入研究大容量储能系统及更复杂的微电网运行条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比较清洁的发电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依据苏州市区配电网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的现状,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并网运行时对该市区配电网电能质量、配电网保护与调控以及规划产生的影响,分别从管理与技术层面提出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对策,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并离网切换控制和孤岛检测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孤岛检测的微电网并离网切换控制技术。分析了当微电网系统外部电源发生故障时,系统切换至离网运行状态,在并离切换过程中,利用快速孤岛检测技术,通过并离网控制器实现微电网快速孤岛检测与整体隔离,实现微电网由并网到离网无缝快速切换,确保重要负荷不间断供电的可能性,并用实际事例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设计方案。分析了光伏系统的构成、类别、运行原理及运行模式。列举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工程应用实例。为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及节能评估工作者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流微网系统能量管理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基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蓄电池储能的多电源直流微网系统。归纳总结出了系统的九种工作模式,提出了包括最大功率跟踪控制、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和直流微网系统的整体协调控制策略。根据分布式电源、电网、负载和蓄电池的工作情况,进行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并完成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多电源供电的微网系统运营的可靠性。最后通过仿真证实了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对莎车机场电气设计中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了探讨,包括系统运行方式的确定、系统组件的选择等,并简要分析了该工程的节能效果,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单相光伏并网系统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主电路的动态数学模型。简要分析了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和准滑模控制逆变工作原理,完成了准滑模并网控制的逆变单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准滑模控制的并网系统模型不仅能够实现功率因数为1的并网控制目标,而且具有动态响应快、稳态跟踪性能优良等特点,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运行参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光伏发电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为即将建设的智能电网示范园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分析光伏并网逆变器群控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为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可靠性和发电效率,提出了基于CANBus通信协议的固定主/从策略和循环主/从策略2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群控策略。通过对2种控制策略的分析,介绍了各自特性和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7.
以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为例,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其建设所需要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并提出了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及并网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光伏逆变器常用的集中式控制系统,存在信号处理过于集中、强弱电信号不易分离、弱电信号易受干扰等缺点,设计了一种模块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并应用于光伏逆变器。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构架和控制流程,各分布式单元的功能与光纤通信机制;主电路系统和控制策略。逆变器在光伏电站进行了长期运行试验,验证了其性能与可靠性,给出了并网运行波形。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微网和分布式电源的特点,着重讨论了其设计、运行、优化、控制等问题.通过设计实例,指出微网的设计要遵循安全可靠、功率平衡、运行灵活的原则;分析了微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对于并网运行模式、孤网运行模式、双模式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微网设计的特点;对于微网和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系统和优化运行提出了建议,提出了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储能变流器的微电网稳定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网是一种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变流器、负荷以及监控保护装置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微电网运行方式复杂,为维持微电网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提出一种基于储能变流器的下垂控制与恒频恒压(V f)控制相结合的微电网稳定控制策略。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储能变流器采用下垂控制;微电网离网运行时,若电压和频率在设定的范围内,储能变流器仍然采用下垂控制,若超出设定范围,储能变流器采用V f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在微电网并网运行、离网运行、以及并/离网切换过程中均能维持微电网电压和频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