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ewis酸引发的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lCl3,BF3.OEt2,TiCl4和AlB3等Lewis酸为引发剂,在不同溶剂中于30℃引发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实验结果表明,AlCl3和BF3.OEt2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AlCl3引发的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但聚合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交联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以AlCl_3、BF_3·OEt_2、TiCl_4和AlBr_3等Lewis酸为引发剂,在不同溶剂中(正己烷、二氯甲烷、甲苯)于30℃引发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实验结果表明,AlCl_3和BF_3·OEt_2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AlCl_3引发的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但聚合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交联产物的生成。用甲苯作溶剂时交联反应可以被抑制。IR和 ̄1HNMR结果表明,甲苯作为聚合反应的链转移剂参与了链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3.
考究了TiCl4浓度,聚合反应时间,温度,外加Lewis碱等对SOCl2/TiCl4引发体系α-蒎烯/苯乙烯共聚活性及其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TiCl4浓度,聚合反应速率减慢,共聚产物分子量上升,但TiCl4浓度太低不利于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4.
用AlCl3、TiCl4、BF3OEt2和CF3SO3H在不同溶剂中引发异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结构有很大影响。AlCl3引发的聚合反应生成不溶性交联产物和可溶聚合物两部分,后者又包含了环状和线型链(主要是1,4和3,4结构单元)两种主要链节,由CF3SO3H引发的聚合反应只生成可溶性聚合物,聚合物链全部由环状结构组成。TiCl4和BF3OEt2引发的聚合反应受反应介质影响较大,在正己烷中有交联产物生成,可溶性聚合物链包含环状结构和线型链,当用极性的二氯甲烷或用甲苯作反应介质时,交联反应得到完全的抑制,且聚合物链的环状结构分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SOCl2/TiCl4引发体系的α-蒎烯(M1)/苯乙烯(M2)共聚产物进行GPC、1HNMR以及微臭氧化-薄层层析法等分析表征,证明该引发体系能在宽广的单体投料比范围内实现有效共聚。在确认仅生成共聚物的反应条件下,采用Mayo-Lewis式积分法测得该体系在-30℃、[SOCl2]=20mmol/L、[TiCl4]=60mmol/L、CH2Cl2溶剂中的竞聚率分别为苯乙烯r2=2.31±0.15;α-蒎烯r1=0.52±0.06。  相似文献   

6.
流态化CVD制备TiO2—Al2O3复合粒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流态化CVD反应器中Ti(OC4H9)4水解制备TiO2-Al2O3复合粒子新工艺,借助于SEM、TEM、BET、XRF和EPMA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复合粒子结构和包覆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在流态化CVD反应器中Al2O3超细颗粒以团聚体形式存在,TiO2包覆量随Ti(OC4H9)4进料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反应温度影响不大;在包覆过程中,同时存在成核和成膜,成核包覆使复合粒子比表面积增加,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流态化CVD反应器中Ti(OC4H9)4水解制备TiO2-Al2O3复合粒子新工艺,借助于SEM、TEM、BET、XRF和EPMA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复合粒子结构和包覆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在流态化CVD反应器中Al2O3超细颗粒以团聚体形式存在,TiO2包覆量随Ti(OC4H9)4进料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反应温度影响不大;在包覆过程中,同时存在成核和成膜,成核包覆使复合粒子比表面积增加,成膜包覆使复合粒子比表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SHS/PHIP工艺制备了致密的TiC-Al2O3-Fe系金属陶瓷,研究了延迟时间,高压特续时间,压力及Fe含量对合成TiC-Al2O3-Fe金属陶瓷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HS/PHIP技术制备了TiC-Al2O3-Fe系金属陶瓷时,合成产物中气体的排放,液相的存在及组成相之间的润湿性是制备密实材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CH3)3SiCl/EtAlCl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阳离子引发体系Me3SiCl(TMSCl)EtAlCL2在正己烷中引发的1,3-戊二烯(PD)聚合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EtAlCl2引发的PD聚合反应中引入TMSCl后大幅主提高了聚合物产率,同时使聚合反应速率明显提高,在「TMSCl」/「EtAlCl22」=0-1范围内,TMSCl/EtAlCl2体系制备的聚合物分子量高于EtAlCl2引发制备的聚合物,这些结果表明Me3SiCl/EtA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法(SHS/PHIP)制备出了致密度为97.7%的TiC-Al2O3-20Fe3合金陶瓷(TAF20),分析了金属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由TiC,Al2O3陶瓷颗粒和Fe粘结相组成;粘结相中Fe与Al2O3之间的界面光滑,与TiC之间有一薄的扩散层;TAF20金属陶瓷的抗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890MPa和18.4GPa。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SOCl2/TiCl4引发体系的α-蒎烯/苯乙烯共聚产物进行GPC、^1HNMR以及微臭氧化-薄层层析法等分析表征,证明该引发体系能在宽广的单体投料比范围内实现有效共聚。  相似文献   

12.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法(SHS/PHIP)制备出了致密度为97.7%的TiC-Al2O3-20Fe金属陶瓷(TAF20)。分析了金属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由TiC,Al2O3陶瓷颗粒和Fe粘结相组成;粘结相中Fe与Al2O3之间的界面光滑,与TiC之间有一薄的扩散层;TAF20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890MPa和18.4GPa。  相似文献   

13.
将Fe-M(M=C5SiO2Al2O3)混合物在Ar中高能球磨56g后测量Mosbauer谱,结果表明,(Fe)2-(SiO2)1仍为Fe和SiO2的机械混合物:(Fe)6-(C)3已完全合金化,生成两种Fe3C;(Fe)2-(Al2O3)1则成为Fe(73%),尖晶石型的FeAl2O4)22%),qqntFe的团聚族(5%)和Al2O3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原位生长Al_4C_3与外加SiC颗粒混杂增强Al(Al_4C_3·SiC/Al)和原位生长Al_2O_3、TiB_2颗粒混杂增强Al(Al_2O_3·TiB_2/Al)两种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原位生长陶瓷相在基体中呈均匀分布。Al_2O_3和TIB_2为尺寸10nm~2μm的颗粒,Al_4C_3为长度0.2μm,直径0.02μm的棒状单晶体。原位陶瓷相和Al基体之间的界面是清洁的,不存在中间过渡层。Al_4C_3和Al之间可存在的取向关系.Al_2O_3和TiB_2粒子与Al之间不存在取向关系。两种复合材料都表现出优于SiC_w/Al复合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文摘(2)     
文摘(2)l高能量废弃爆炸物的回收处理(英文)C94293152TORMASC(OlinOrdnance,FL),RISERB(NationalOrdnanceandMum-b。usEn川r。"men比ITestcen忱r,AR),TORMAAE(E...  相似文献   

16.
PS—SbCl3/AlCl3引发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苯乙烯负载SbCl3得到大分子催化剂PS-SbCl3,研究了PS-SbCl3/AlCl3复合体系对α-蒎烯阳离子聚合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直接用SbCl3与AlCl3复合相比,PS-SbCl3/AlCl3体系催化α-蒎烯配合,在保持较高单体转化率的同时,使聚合反应变缓,避免了由于反应过快而引起的聚合产物中二聚体含量上升,Mn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颗粒增强Fe3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熔铸法制备了SiC,Al2O3和TiB2颗粒增强Fe-28Al-5Cr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a2O3在Fe3Al中的化学稳定性很好,TiB2与基体发生了部分反应,SiC与基体的反应严重,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说明,上述颗粒的加入使材料的强度较大幅度的提高,塑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3C_2S·3CaSO_4·CaF_2是水泥熟料烧成中应用CaSO_4和CaF_2作为复合矿化剂时重要的中间化合物。探讨了Al_2O_3存在时3C_2S·3CaSO_4·CaF_2的形成动力学。研究发现Al_2O_3的存在促进了3C_2S·3CaSO_4·CaF_2的形成反应,降低了固相反应活化能,提高了控制反应过程组分CaO的扩散速率。  相似文献   

19.
TiO2—Al—B系反应烧结制备的复相陶瓷和原位Al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应烧结方法,利用TiO2,Al和B粉末间的放热反应的较低的温度下制备Al2O3-TiB2复相陶瓷和原位生长Al2O3和TiB2弥散粒子增强Al复合,Al2O3-TiB2复相陶瓷是密度ρ-0.8的多孔体,由尺寸小于2μm,在基体中呈现均匀分布,没有发现Al3Ti生成,这种原位Al基复合材料具有优于SiCw/Al复合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外光谱法证明了Cl2/TiCl4引发异丁烯聚合体系中同时存在着两种引发活性中心及络合竞争。经过陈化可消去其中的(TiCl4←H2O)活性中心。探讨了陈化对聚合产物的影响。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了反应条件下的活性中心向单体链转移常数CM,向引发剂链转移常数C1在不同温度范围的聚合度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