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镇北-环江地区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致密砂岩油气层复杂流体性质识别难的问题,利用测井技术优势,采用测井密度曲线、声波时差曲线拟合岩石孔隙度,对储集层物性进行评价,建立测井储集层级别划分标准和有效储集层识别标准,并与录井油气识别标准、含水识别标准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录井综合解释方法。2018年,在镇北-环江地区76口井录井解释过程中,通过结合常规测井曲线储集层物性评价标准及有效储集层识别标准的应用,该地区延长组录井综合解释符合率从2016-2017年的66.35%提高到76.79%,大幅提高了致密砂岩油气层录井综合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2.
余寒雷 《录井工程》2014,25(4):35-37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油藏,常规录井手段油气层评价难度大,而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既可及时提供相对可靠的储集层物性参数,又能提供孔隙流体含量及可动流体信息,具有评级优势。以该油田延长组各储集层测试结果的产液量为基准划分为不同级别储集层,针对核磁录井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交会分析,得出利用不同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区间识别不同级别储集层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级别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延长组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解释评价标准。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3.
Goumeri油气田Sokor.段E1油层组油层电阻率与围岩电阻率的比值为2.0左右,属于低对比度油层,E2、E8、E1和E5油层组出现的水层一般具有高电阻率特征,常规测井方法识别油层和水层难度大。围绕这一问题,分别在分析Sokor1段地层测井、录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特征突出的相关参数全烃、深侧向电阻率和孔隙度,分别建立深侧向电阻率与全烃、孔隙度与全烃交会图板,并据此形成储集层测井、录井综合解释评价参照标准。应用过程中,以深恻向电阻率与全烃交会图板解释为基础,结合该参照标准进行解释,可有效实现该区储集层的解释评价。实例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在提高储集层整体解释评价符合率的同时.既可有效判断低对比度油层,也可准确判断高电阻率水层。  相似文献   

4.
该通过对综合录井DC参数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量化评价储集层岩性和物性的新方法。通过对dcs指数曲线与测井自然伽马曲线的相关性研究,导出了依据dcs指数计算砂泥岩百分含量的公式,进而实现连续计算地层砂泥岩百分含量。通过对dcs/dcn与测井解释孔隙度相关性研究,导出了依据dcs/dcn求取储集层有效孔隙度的公式。现场应用表明,计算的孔隙度与测井解释孔隙度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89%,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录井人员现场评价储集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录井作为钻井过程中发现油气显示与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的重要手段,在页岩气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如何发挥其优势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为适应这一需求,针对四川威远页岩气储集层岩性、物性特征,利用气测录井、地球化学分析和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探讨了反映页岩气储集层含气性和脆性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多口页岩气井层的统计分析并结合测井孔隙度数据和试气结果,建立了页岩气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初步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对气层的评价效果较好,由于建立标准样本数据的局限性,其对差气层、含气层的评价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检验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南部致密油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扶余油层,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具有典型的致密油层特征,要想实现效益产能,必须以水平井的模式进行开发。目前常规录井采集手段受影响因素较多且提供的参数较少,后期解释评价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常规录井技术进行改进、增加化验分析录井手段、攻关完善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同时建立了一套以岩屑、气测、化验分析等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和区域试油数据的致密油水平井录井精细评价方法与标准,松辽盆地南部12口致密油水平井应用实践表明,其综合解释符合率达94.6%,为松辽盆地南部致密油水平井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弥补三次加密井可调厚度小造成的产能不足,通过取心、试油、模拟射孔等方法研究认为油水同层具有一定潜力,于是精心研制了油水同层偏油偏水性判别图版。图版的研究以大量的取心、试油、录井、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不同测井系列、不同油层组、厚薄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等参数解释模型,进而建立偏油、偏水同层测井解释标准。在分析油水同层测井响应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试油资料分不同测井系列、不同油层组分别建立偏油、偏水层测井解释图版,应用符合率达到82.5%。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综合录井DC参数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量化评价储集层岩性和物性的新方法。通过对dcs指数曲线与测井自然伽马曲线的相关性研究,导出了依据dcs指数计算砂泥岩百分含量的公式,进而实现连续计算地层砂泥岩百分含量。通过对dcs/dcn与测井解释孔隙度相关性研究,导出了依据dcs/dcn求取储集层有效孔隙度的公式。现场应用表明,计算的孔隙度与测井解释孔隙度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89%,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录井人员现场评价储集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致密油勘探已经成为大庆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致密油储集层具有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水平井和油基钻井液的钻井工艺给致密油储集层评价技术带来了困难。针对该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岩石热解、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开展了致密油"五性"——岩性、物性、含油性、脆性和烃源岩特性的研究,明确了相应的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储集层测井孔隙度参数,建立了致密油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为确定致密油甜点区以及致密油储集层的压裂优选提供了技术支撑。扶余油层30口试油井101层的应用效果表明,其中27口井86层获得工业油流,解释评价符合率为91.4%。  相似文献   

10.
韩志永 《录井工程》2012,23(4):52-57,82,83
录井、测井解释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录井是通过实物比较直接地观察地层,获取储集层油气等地质信息。测井是对岩石物理特征的测量,通过数据间接地反演推测地层油气等地质特征。二者所用的手段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受到的干扰因素不同,两者相互补充则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原生轻质油藏,录井解释采用气测组分比值图板对测井解释进行补充与验证;次生中质-重质稠油油气藏,测井响应特征明显,录井解释可用荧光级别定性解释。对低电阻率油藏,录井用荧光级别定性解释,气测湿度比Wh辅助判断,并辅以测井物性解释。气藏可采用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再用录井气测数据加以验证。实际工作中要综合运用录井、测井信息,参考油田及地层解释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得出近乎正确的结论。结合测井数据,各取所长,对测井、录井油气解释互补性做了定性探讨。并以SD油田为例,结合试油结论进行了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1.
地化录井技术在低渗透油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丰富,但油藏类型以隐蔽岩性油藏为主,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利用常规录井资料和测井参数很难准确判别油层.现场试验表明,利用地化录井技术判别油层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环县-贺旗地区长6-长8段油层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地化录井参数结合物性参数进行综合判别,分别建立(S0 S1)/S2、孔隙度与热解烃总量的解释图板,尝试对低渗透油层进行解释,最终解释结论与试油资料进行对比,其效果明显,解释符合率达到72%以上,能够满足现场快速评价储集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录井在吐哈油田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录井、测井方法难以解决吐哈油田非均质低渗透储集层评价的问题,提出利用核磁共振录井随钻测量动态条件下的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进而确定其相渗关系.在简介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原理和阐述其信息资料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核磁共振录井与其他录井参数相结合判别储集层类型、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初步油气层解释评价标准,通过实例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合核磁共振录井的技术优势对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是提高储集层解释评价符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寻找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为了提高塔里木油田油气水层录井综合评价解释符合率,对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基本原理、不同储集层三维定量荧光基本特征、评价方法以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自2003年以来,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按储集层性质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油质分别建立了解释标准,并结合核磁共振录井资料建立了解释图板,在应用中效果显著,油气水层综合解释的符合率不断提高,2006年符合率达92.59%,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录测井技术在储层识别、评价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该文依据录井、测井方面的特征,在录井技术获取储层含油气性基础上,借助测井技术评价储层理论,建立了一套与测井技术相结合评价储层的新方法,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海相天然气藏储集层是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由于钻井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录井的准确识别与评价,引入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等新技术,结合综合录井参数开展岩性、物性以及可钻性评价形成录井综合评价技术。通过建立川东北海相天然气储集层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岩性识别响应特征、核磁共振录井和校正的可钻性指数(B)的划分标准,利用与产能密切相关的地质指标(岩性、物性、含气性),建立综合评价系数和综合评价标准,有效解决了川东北海相超深井岩性识别与归位、油气评价等录井难题,为超深水平井长穿有效海相储集层提供了技术保障。实践证明,录井综合评价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支持了该地区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录井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复杂钻井地质条件下的录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充分认识和研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已成为石油地质工作者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分析了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录井中的显示特征,对应用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结合及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评价图板及标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现场快速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录井新技术在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中的显著效果,为该油田现场储集层解释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空气钻井工艺与常规钻井工艺的不同,给录井确定油气水层的带来了难题。从空气钻井技术及其优点入手,阐述了空气钻井条件下随钻录井的基本内容:迟到时间的测算、岩性定名、油气显示级别划分以及录井资料的解释评价方法。详细介绍了空气钻井工艺及其给录井带来的困难和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认为虽然气体钻井相对传统的钻井工艺具有较高的优越性,但是对录井资料的采集品质、岩性剖面的准确性和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都有较大影响,岩屑的采集与描述通过采用特殊装置和适当的方法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利用气测录井结合地化、定量荧光等录井技术都可以有效识别油气水层。正确及时进行异常预报,对钻井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录井作为一项新的录井技术,它能够提供地层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含量、含油饱和度等与储集层物性和储集层流体性质相关的地质参数,为钻井过程中及时、有效评价储集层创造了条件.在简述核磁共振录井原理和主要地质参数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储集层的t2谱图特征;结合胜利油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胜利油田核磁共振录井初步解释标准,并通过在济阳凹陷3口井的应用进行了验证.应用实践表明,在分析样品具有代表性的前提条件下,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储集层物性评价参数,从而实现现场及时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19.
孔隙结构对低孔低渗储集层电性及测井解释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低孔低渗储集层中,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储集层产能评价和油、气、水层测井评价的准确性。分析了研究地区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集层产能和电性的影响,发现对于纯水层而言,在地层水电阻率及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孔隙喉道连通性越好电阻率则越低,相反,孔隙结构越差(孔隙喉道连通性不好)电阻率则越高。有些孔隙结构差的水层电阻率甚至会超过油层的电阻率,因而地层电阻率对油、水层分辨能力降低,测井解释难度增加。研究表明,根据不同孔隙结构改变岩电参数m值,可较好地解决孔隙结构影响低孔低渗油、气、水层测井解释准确性的问题。研究区块的应用表明,采用可变的m值计算储集层的含油饱和度来评价油水层,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低孔低渗储集层测井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64%提高到85%以上。图7表1参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