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内经》“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的不同见解,通过分析考证,阐明膀胱含义广泛,其气化所出之津液应包含汗液与尿液。  相似文献   

2.
试论膀胱"气化则能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气化则能出"语出<素问*灵兰秘典论>,原文系"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是讲膀胱经气化功能使水液正常代谢的过程.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液代谢障碍,导致膀胱蓄水、水湿内停等病证.对"气化"一词的理解,<内经词典>注解为"阳气运化津液或水液的过程"[1],因而气化依赖阳气的作用,而产生气化作用的阳气究竟源于何脏何腑,后世医家认识各有不同,而此涉及到治疗水液代谢失常所选择的脏腑,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肾气丸证候中既有"小便不畅",又有"小便反多",其皆因肾气虚而导致。肾气虚,气化不行,津液不布,溺门不开,而为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之证;肾气亏损,命门火衰,不能摄水和制约偏渗之津液,故有小便反多这一相反的临床表现。由于足少阴肾与足太阳膀胱具有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共同参与水液的代谢,故依据肾气丸证肾气亏虚的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探讨五苓散证"小便不利"的两种内涵,有理可依,有据可循。五苓散主治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之"小便不利"亦当包含小便难出与小便频数。膀胱之气化源于肾气的蒸腾,气化正常,则津液得以正常输布与代谢,故小便正常。若气化失职,则为"阖而不出"和"开而不藏"之证。故五苓散证不仅仅是蓄水证,也可以出现尿崩证,病机总归是饮停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治当通阳化气行水,使蓄水证溺通,尿崩证崩止。  相似文献   

4.
《方剂学》将五苓散归类于祛湿剂中利水渗湿剂的子目录中,认为其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将其功用归结为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用以治疗膀胱蓄水证。《伤寒论》中亦将五苓散证之病机归结为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表证,言其功用为通阳化气、利水解表。文章就五苓散方证之病机、方药组成及煎服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五苓散方证病位并非膀胱,乃定位于脾,认为其功用亦并非解表,并将其煎服法中的白饮作为主药,得出其功用为祛湿邪、通水道、生津液的新解。故此,凡津液亏损、水道不通、湿邪内蕴之诸证,皆可以此方治之,扩大了五苓散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针对膀胱贮藏津液生理功能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未有得到应有重视的现状,通过研究古今文献,特别是《内经》对膀胱生理功能的论述以及历代医家的注解与阐释,分析膀胱基本生理功能;同时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分析膀胱与脾、肺、肾在津液输布、排泄过程中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结果认为,膀胱基本生理功能为贮藏津液,衍化生理功能为参与调节津液的输布与排泄,膀胱的贮藏津液与脾的运化水液、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津液的生成、输布、代谢与排泄过程,强调了膀胱贮藏津液在津液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汗、尿是人体津液排泄的两个主要途径,由此衍生出发汗、利尿两大治疗法则.传统观念多认为,汗出于表,尿渗于下,二者分消津液,相互独立.本文详细探讨了汗、尿的津液来源及气化输布途径,认为汗、尿之间的关系是津液同源,藏于州都;上疏下利,气机互通.其中,肺的宣发肃降、膀胱经腑的气化是共司汗、尿排泄的枢纽.发汗可以宣发肺气、开太阳之气,从而有利于肺气肃降、太阳之气下还可以通利膀胱,调节尿液,既能利尿、又能止尿;利尿可以推动膀胱气化,使津气上还于肺、外达于表,调节汗液,既可发汗、又可止汗.因此,通过这一关系可以打破发汗、利尿法之间的对立,拓展小便证候、汗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膀胱位于小腹正中,主要功能是储尿排尿.《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作用,全赖于肺、脾、肾三焦健全的气化功能.肺居上焦,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为水湿转运之枢机;肾居下焦,为水下源.水液的吸收运引和排泄,有赖于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水湿;肾中真阳的蒸腾气化.《素问、宝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说明了癃闭和遗尿的发生与膀胱机能失调有关.1、癃闭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疾患,临床多因年老体衰,命门火衰,致使膀胱气化无权或久病体弱,致  相似文献   

8.
小便不利基本机理为肾与膀胱气化失常所致的津液代谢失常,常由膀胱邪实与化源不足等原因引起。仲景通利小便之法博而不杂,效而有章,其通阳利水之法尤为精妙。今酌取五苓散、肾气丸、真武汤、栝楼瞿麦丸诸方,管窥仲景通阳利水法治疗小便不利之要义。  相似文献   

9.
太阳病,在表证发生的同时,可引起所络之腑气化功能的失常并伤及血分导致出血、瘀血的证候,称为太阳腑证。太阳经脉络属膀胱,经病传播时最早就传向膀胱之腑。又因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故病情进一步发展也要涉及肾。太阳经的经气作用有二:一是在体表的卫外功能,即通过开阖来抗御外邪入侵;二是气化津液,通过膀胱的开阖作用来调节水液代谢。太阳腑证之一是在太阳病时,因气化功能障碍而导致水液代谢失常,现代临床病理学认为,这是肾和泌尿功能受累的表现。太阳腑证之二是伤及血分,见有以出血、瘀血为特征的“血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中"膀胱"在结构上是指下焦之下、以腹膜为其外壁的盆腔空间,其中包括含尿液的尿脬和腹腔液。"膀胱"所藏津液主要指腹腔液,它来自大肠、小肠分泌的水液,通过三焦特别是下焦的网膜结构聚积于盆腔的间隙空间中,再通过内脏的温度、压力等作用,变成小水颗粒,从腹膜等途径渗入膀胱经,最后通过膀胱经的气化作用转运全身。故不应把《黄帝内经》中的"膀胱"与西医解剖同名之"膀胱"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从胞痹论胞与膀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经·痹论》对胞痹的论述入手 ,并考《诸病源候论》及《备急千金要方》对膀胱与胞的认识 ,认为胞非指膀胱 ,二者位置相连 ,功能有别 ,膀胱的功能重在藏津液、主气化 ,而胞重在贮存尿液 ,二者与小便的代谢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述小便不利最早见于《金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此症有缓有急、有轻有重,轻缓者仅见小便不爽、不畅或余沥不尽,急重者可点滴难出,甚至闭塞不通而成癃闭病。此症可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多种疾病,如西医的尿路结石、狭窄、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其中尤以前列腺增生症最常见。就中医而言,从“膀胱者,州者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的论述,可知其直接病位在膀胱。但按中医整体现思想,五脏有病,皆可影响水液代谢、气化失司而膀胱失约。然小便出于气化,决渎赖于三焦,又尤以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其次如肝郁气滞、火郁…  相似文献   

13.
膀胱结石系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可以归属于祖国医学的“砂淋”、“石淋”、“血淋”等范畴。形成本病的原因主要是肾与膀胱的气化功能不利,湿热蕴结下焦,以致津液被火炼而为砂石。  相似文献   

14.
癃闭——西医素论尿潴留。古今中医家认其归“三焦气化失常,膀胱不利”所致。该病借于产后,每易发生。因乃产时劳累伤气,失血而气随血耗;津液贫布,肺脾气壅不能通调水道;膀胱气化不利;肾虚则不能化水行气;另具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清浊升降失调而小溲涓甚壅态。这对产后身神休养者实为不利。即行调理,方显重要。仅就所载治例,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15.
心在津液代谢中,生理上,心中阳旺,蒸腾气化,布散水津;心血津液,剐源互渗,相倚而行;心神为生命之主,协调诸脏,调节津液代谢。病理上,心阳虚衰,水津不布;心血淤阻,津行不畅,心神失调,津液代谢失常。故治疗津液失常的病变,从心论治亦为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从津液和气化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学习经典以及整理临床医案,总结出从津液和气化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疗思路、辨治方法,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前列腺增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排尿障碍,孙洁主任认为排尿障碍的本质就是水液代谢障碍.水液代谢过程与津液和气化密切相关,津液和气化的各种异常都可能导致排...  相似文献   

17.
膀胱与胞是两个紧密相连但功能不同的器官,膀胱贮藏津液,胞储存尿液;膀胱无上口,水液是循下焦渗入膀胱的;胞就是现代解剖学的膀胱,中医膀胱指的是覆盖于膀胱上的腹膜。只有如此,才能解释位于现代解剖学膀胱(中医谓之胞)之外且与之紧密相连的中医学的膀胱,古人是如何将其确立为腑的,且言之凿凿地认为“胞居膀胱之中”;也才能解释为何会产生膀胱藏津液、胞贮尿液这样的迥异于西医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从肝立论,斡旋气血 李老师认为,肝脏居中,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而藏血,调节气机,可助脏腑气化,疏泄情志,斡旋气血津液的代谢.上制约肺金,中畅达脾胃,卞汲取肾精.正如清代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所说:"肝者贯阴阳,统气血,升降之枢也."又"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腹水是中医“四大绝症”之一 ,投之药石 ,难能奏效。然国家级名老中医罗克聪行医近60年 ,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拟定了“行气活血逐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 ,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病”范畴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颇多。罗老认为 ,该病是因肝、脾、肾三脏受损 ,气血水互结而成。肝主疏泄而藏血 ,脾主运化而统血 ,肝伤则气机郁滞而血失调畅 ,致瘀痹络脉 ,脾属土而能制水为津液化生转输之枢 ,肾蒸腾气化而主水 ,司膀胱开合 ,为水液代谢之功力所在。肝气犯脾 ,损及化源 ,脾之转输不利 ,脾虚则津液不…  相似文献   

20.
论汗     
一、汗与津液的关系汗为人体阳气蒸化津液而成。津液是随着三焦的气化散布于周身而起作用的。所谓三焦,指上焦的宗气,中焦的营气,下焦的卫气。所谓气化,指三焦阳气对水液的蒸化。人身阴阳,互为根本,互为功用。阴的功用是蓄藏精气而守于内的;阳的功用是密固于外而抗御外邪的。如果阳气在外有所行动,阴气在内必急起而应之,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