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雯怡 《护士进修杂志》2013,(13):1181-1182
目的探讨简便、高效、平稳控制舌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方法。方法将36例舌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胰岛素与葡萄糖比例为1∶3直接混入TPN袋内经外周静脉输入;实验组采用胰岛素加入TPN输液袋与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内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输注TPN液前及8h后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输注TPN液16h及24h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加入TPN输液袋与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入相结合控制血糖的方法能改善舌癌术后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危重患者经静脉途径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2种方法.一是将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液中,用50 mL注射器,经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可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特别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危重患者[1].二是将胰岛素加入袋装的全营养混合液(17NA)或葡萄糖液(GS)中连续16~24 h输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全静脉营养时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患者血糖和尿糖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12月我科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在相同的TPN配方条件下选择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诺和灵R(中效胰岛素)采用静脉营养袋以微量泵的形式按比例同步泵入;实验组则将诺和灵R加入全合一营养袋里输注,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输液泵和输液速度进行控速管理。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开始输注营养液时、输注1000ml时、输注2000ml和剩余100ml时所对应时点的血糖和尿糖(连续测7d)以及所对应时点的胰岛素的浓度和活性(保留3d)。结果:两组给药方法各时点胰岛素的活性百分比无明显差异(P&gt;0.05),胰岛素的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活性稍降低;两组各时点的胰岛素浓度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两组组内,组间各时点的血糖及尿糖均无明显差异(P&gt;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为了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将胰岛素加入营养袋中进行输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危重患者经静脉途径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2种方法。一是将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液中,用50mL注射器,经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可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特别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危重患者。二是将胰岛素加入袋装的全营养混合液(TNA)或葡萄糖液(GS)中连续16~24h输注。后一种方法的优点是葡萄糖与胰岛素按比例进入体内(一般3~6g葡萄糖加1U胰岛素),  相似文献   

5.
外科糖尿病病人术后胰岛素给药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普外科糖尿病病人术后胃肠外营养期间胰岛素最佳给药途径 ,选择 15例病人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每例分别用 3L袋经静脉、微量泵经静脉、微量泵经皮下 3种方法 ,输入固定液体 ,进行用药前、用药后 1/2、1、2、3、4h内血糖间差异显著性检验和差异的两两比较 ,发现微量泵经静脉组用药比静脉 3L袋组和皮下组用药术后血糖更趋于平稳。提示微量泵经静脉为外科糖尿病病人术后胰岛素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胃肠外营养(TPN)时不同给药方法对病人血糖和尿糖的影响.[方法]将我科同一医生治疗的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病人,在相同的TPN配方条件下选择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将诺和灵R采用三通与静脉营养液同步泵入;实验组将诺和灵R加入全合一营养液袋中输注,两组病人输液均用相同的输液泵、相同的输液速度进行控速管理.分别测量两组病人在开始输注营养液时、输注1000 mL时、输注2000 mL时和剩余100 mL时的血糖和尿糖(连续测7d)以及所对应时点的胰岛素浓度和活性(留3d样本).[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胰岛素活性均轻微下降、胰岛素浓度均轻微升高,但两组组内各时点的胰岛素活性、胰岛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胰岛素活性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尿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血糖、各组内各时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在TPN时不同的给药方法对病人血糖和尿糖控制效果差异不明显,将胰岛素加入营养液袋中进行输注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胃肠外营养(TPN)时不同给药方法对病人血糖和尿糖的影响。[方法]将我科同一医生治疗的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病人,在相同的TPN配方条件下选择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将诺和灵R采用三通与静脉营养液同步泵入;实验组将诺和灵R加入全合一营养液袋中输注,两组病人输液均用相同的输液泵、相同的输液速度进行控速管理。分别测量两组病人在开始输注营养液时、输注1000mL时、输注2000mL时和剩余100mL时的血糖和尿糖(连续测7d)以及所对应时点的胰岛素浓度和活性(留3d样本)。[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胰岛素活性均轻微下降、胰岛素浓度均轻微升高,但两组组内各时点的胰岛素活性、胰岛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胰岛素活性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时点尿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血糖、各组内各时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在TPN时不同的给药方法对病人血糖和尿糖控制效果差异不明显,将胰岛素加入营养液袋中进行输注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伴有糖尿病的腹部大手术后危重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腹部大手术后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1周(或以上)的伴有糖尿病的危重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和胰岛素盐水微量输液泵静脉持续输入组,分别监测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以及切口感染和愈舍情况。结果 CSII组和对照组胰岛素应用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后第1天、第2天CSII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7天两组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伤口愈合障碍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CSII控制腹部大手术后TPN支持期间伴有糖尿病危重患者的血糖,与传统静脉胰岛素滴注相比,血糖控制平稳,发生低血糖情况少,且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及愈合障碍等并发症,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胰岛素输注方式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关于肠外营养中胰岛素输注方式的随机对照研究,经文献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4.3.2和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胰岛素泵静脉输注胰岛素可以显著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住院天数;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就血糖控制及血糖异常发生情况综合而言,将胰岛素直接加入营养液中是肠外营养过程中最佳胰岛素输注方式。结论多种胰岛素输注方式可用于肠外营养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胰岛素输注方案,并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以确定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的最佳胰岛素输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应用微量泵输注小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胰岛素,观察2组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微量泵输注胰岛素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适用于基层医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应用于全胃肠外营养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56例全胃肠外营养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别给予CSII和皮下分次注射胰岛素(MISS)两种治疗,结合临床血糖监测,胰岛素相关知识教育,加强胰岛素泵的护理及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CSII组血糖控制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胰岛素泵应用于全胃肠外营养糖尿病患者,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血糖能更加快速平稳、理想.  相似文献   

12.
静脉营养输液袋多用于全胃肠外营养的治疗。它简化了营养液输注的操作,全封闭输注,无需排气管,减少了营养液的污染机会,同时24小时持续滴注,咸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得到广大护士的认可。一年来,我们将静脉营养输液袋的上述优点应用于膀胱持续冲洗,避免了因为液体更换不及时导致空气输入膀胱内而引起患者的恐慌,现介绍如下。1制作方法1.1检查输液袋的生产日期及包装密封的完整性。1.2关闭输液袋出水端的调节器。1.3将输液袋入水端的3根穿刺针分别插入3瓶生理盐水中,注入所需液量,排气,关闭调节器,同时将患者的相关信息直接记录于输液袋上,即可临床应用。2优点2.1此方式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2.2便于观察及记录冲洗量。2.3减少了冲洗液的污染机会。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新应用@王秀春$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辽宁抚顺113008 @李娜$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辽宁抚顺1130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两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在胰岛素总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选择86例住院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回顾性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泵注射组(CSⅡ组)与静脉输注泵加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治疗,比较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胰岛素总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显著少于静脉输注泵组。[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更能较快、平稳控制血糖,优于静脉输注泵加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病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彭瑜 《现代护理》2007,13(18):1729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利用输液完毕的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经清洗后注入自来水做冰枕,用于发热患者冰敷,效果满意。1材料与方法选用刚输注完的3 000 ml软包装袋,数量根据需要而定。(500 ml玻璃瓶2个,12号针头1个,输液器1具),先将用毕输液袋清洗干净,再根据袋的大小注入适量的自来水放置冰箱冷冻层,1 h后即可冻成冰枕。根据病情,年龄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静脉营养输液袋。2体会以往购买1 000 ml型冰枕因为价格高,极少作为一次性使用,若长时间放置,冰冻层易冻裂,给急用患者带来不便。而用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做冰枕选材容易制作简单,一次性使用,…  相似文献   

15.
高森  刘纯艳 《全科护理》2011,(11):956-957
[目的]探讨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中不同胰岛素给予途径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将45例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按胰岛素使用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输注TPN同时予以胰岛素泵输注控制血糖;对照组在TPN液体中按比例加入胰岛素,直接输注。[结果]实验组输注TPN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对照组效果好,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短。[结论]对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使用TPN治疗时,通过静脉使用胰岛素泵能较好地控制血糖,缩短术后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胃肠道补液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糖尿病并发酮症、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的有效性。方法在应用胰岛素的同时足量的胃肠道补液,每日补液量2 000~6 000 mL,辅以静脉输液每日500~2 000 mL,持续7 d。观察尿量、血气分析、血糖、尿酮及血钠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的相关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以至痊愈。结论经胃肠道补液,是治疗糖尿病并发酮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微量泵治疗,微量泵以普通胰岛素0.1 U/(kg.h)持续静脉输注,依据每小时监测血糖调整输注速度,控制血糖在10 mmol/L左右;正常进食后停用微量泵,改用三餐前使用普通胰岛素和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对照组使用胰岛素泵加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未正常进食前胰岛素泵使用基础量,正常进食后停用胰岛素泵,改用三餐前使用普通胰岛素和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两组均常规补液消酮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与胰岛素泵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疗效相当,值得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推荐应用,特别是在无胰岛素泵的基层医院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凯时3种不同的输注方法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173例需要使用凯时治疗1次/d的患者分为3组:静脉滴注组47例,予生理盐水100 mL+凯时20 μg静脉滴注;入壶滴注组85例,生理盐水100 mL通过静脉通道滴注,凯时20 μg直接入输液管小壶;微量泵输注组41例,生理盐水50 mL+凯时20 μg使用微量泵输注.每位患者持续观察7 d,比较3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滴注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32%,入壶滴注组19%,微量泵输注组68%,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06,P=0.001),其中微量泵输注组与静脉滴注组、入壶滴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量泵输注凯时时静脉炎发生率最高,操作复杂,输注时间较长,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入壶滴注组静脉炎发生率最低,输注时间最短,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2种方法,探讨食管癌术后用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6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经鼻肠营养管输入瑞素及流汁,肠外营养组经中心静脉输入"全合一",测定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变化,观察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患者术后体重均下降,但肠外营养组比肠内组下降明显.肠内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结论:经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营养支持费用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中不同胰岛素给予途径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将45例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按胰岛素使用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输注TPN同时予以胰岛素泵输注控制血糖;对照组在TPN液体中按比例加入胰岛素,直接榆注.[结果]实验组输注TPN第1天、第2天、第3天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对照组效果好,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短.[结论]对胃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使用TPN治疗时,通过静脉使用胰岛素泵能较好地控制血糖,缩短术后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