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西部行政区域黄鼠分布及聚集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吉林西部各行政区域黄鼠分布范围及聚集面积。方法利用GIS和GPS对行政区域面积、黄鼠分布范围及黄鼠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吉林省西部地区黄鼠分布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75.42%;黄鼠聚集面占疫源地面积的10.95%。结论由于大量捕杀黄鼠,以及黄鼠适宜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因而导致黄鼠聚集面和黄鼠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达乌尔黄鼠(简称黄鼠)是我国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其体外寄生蚤,是该疫源地的主要传播媒介,蚤指数又是媒介效能的主要参数。因此,黄鼠体蚤指数为鼠疫监测的内容之一。关于黄鼠体外寄生蚤指数监测的样本抽取比例报道所见甚少。为在疫源地监测中,寻求能代表黄鼠体外寄型生蚤指数的鼠体数最小样本比俐,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述疫源地的空间结构;分析动物鼠疫流行趋势;提出适合本疫源地的防控策略。方法建立鼠疫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37年确认该地区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定达乌尔黄鼠是该疫源地主要宿主。该疫源地总体分为松辽平原区和察哈丘陵区,在此基础上,根据自然条件、自然屏障和疫源地形成因素划分为5块相对独立疫源地。该疫源地曾是我国动物鼠疫流行最为猛烈,波及面最广的一块疫源地,由于有效落实"灭鼠拔源"总体策略,大幅度降低了黄鼠密度,致使20世纪60年代后动物疫情逐渐减弱,仅呈现散在发生,2010年后该疫源地动物中再未分离到鼠疫菌。结论以动物鼠疫监测为中心,及时掌握黄鼠数量变化趋势,对黄鼠密度上升明显的地区,及时开展灭鼠工作,尽可能使该地区黄鼠密度保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西部景观区域黄鼠分布及聚集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在不同地理条件下,黄鼠分布范围及聚集面积。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景观区域面积、黄鼠分布范围及黄鼠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吉林省西部黄鼠分布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75.42%;黄鼠聚集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12.51%。结论由于黄鼠适宜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因而导致黄鼠聚集面积减少,黄鼠数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会宁鼠疫自然疫源地是甘宁黄土高原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为该疫源地的西部边缘区,疫源地面积37000hm~2,占整个疫源面积的12.91%。分布在刘寨、新原、土高山、草滩、八里、河畔、平头川、汉岔、桃花山等9个乡,45个村,人口约11万。自1962年刘寨黑窑洞暴发人间鼠疫流行后,1963年从主要宿主动物黄鼠及主要媒介动物黄鼠蚤蒙古亚种、阿巴盖新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证实为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扎鲁特旗低山丘陵区鼠疫疫源地是1985年发现的,以达乌尔黄鼠(以下简称黄鼠)为主要储存宿主,松江黄鼠蚤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松辽平原达乌达黄鼠鼠疫疫源地的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流行特点。该疫源地包括扎鲁特旗西部6个苏木(乡、镇)和阿鲁科尔沁旗5个苏木(乡、镇)疫源面积2500km~2。经过1985~1991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反复的疫区处理,加之土地开发利用和草牧场沙化,使宿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了很大改观,黄鼠数量明显减少,动物鼠疫的流行范围明显缩小,流行强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7.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研究得较为详细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当推亚洲温带地区,亦即苏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鼠疫疫源地,其中包括黄鼠(Citellus)鼠疫疫源地。在新疆,对精河-乌苏鼠疫疫源地,经过30年的监测研究,可以认为是较为全面的。为此,作者试图通过有关资料,提出对该地长尾黄鼠(C.undulatus Pall 1778,下称黄鼠)鼠疫和保存机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吉林鼠疫自然疫源地,属我国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组成部份。在查明本疫源地范围和动物流行病学一些基本规律的同时,提出了以消灭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下简称黄鼠)为主的决策。经长期全面实施,使我省鼠间鼠疫得以迅速控制,其控制成效居国内外先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不同地理景观类型及地理生态环境中黄鼠数量及分布,确定黄鼠最适生存环境。方法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按生态环境面积的0.5%分层抽样,对黄鼠分布范围及黄鼠数量进行调查。结果黄鼠平均密度为0.27只/hm~2,低于常规监测水平(0.64只/hm~2);固定沙丘黄鼠数量较高,鼠密度为0.92只/hm~2;草原和林地黄鼠数量次之,鼠密度分别为0.46、0.44只/hm~Z;耕地黄鼠数量最低,鼠密度为0.13只/hm~2。结论吉林省黄鼠数量处于较低水平;耕地景观黄鼠以沙坨耕地、坟地和撂荒地为主要栖息地;草原景观黄鼠以沙性草原和丘麓台地草原为主要居住场所;黄鼠密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聚集性。  相似文献   

10.
阿拉善黄鼠(Citellus alaschanicus,以下简称黄鼠)是辽坡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贮存宿主,其寄生蚤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mongolicus)、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是该疫源地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为进一步了解阿拉善黄鼠寄生蚤在动物流行病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在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监测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实时、动态掌握鼠疫监测的相关信息,及时发现疫情、处理疫情,提高鼠疫监测工作科技含量,把"3S"先进技术引入到鼠疫监测工作中。方法用GIS软件,通过数字化仪输入图层,建成图层集。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表格建立鼠疫相关数据库。用SAS软件建立前瞻性预测预报数学模型。结果建成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相关数据库;建成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多个图层集;建成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预测预报数学模型;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现场工作中应用:预测2006~2008年每年通榆境内黄鼠数量30~37万只左右;2006~2008年通榆没有发生鼠疫流行的可能;指出了设置鼠疫监测点的最佳地点。结论应用GIS、GPS建立一套完整的可视开发界面的管理系统和前瞻性预测预报数学模型,经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现场应用,对鼠疫监测、防治等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利用潜能,可在国内其它各类鼠疫疫源地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甘宁阿拉善黄鼠(下称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自1963年判定以来,已近30年了,对该疫源地鼠疫动物流行病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无论对疫情监测,检索动物流行病的最优化和控制鼠疫等都是十分必要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监测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染疫动物及其寄生蚤种类构成,探讨其宿主地位和保菌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近50年间阿拉善黄鼠自然疫源地有关鼠疫防治的调查与监测资料。结果 在该疫源地的3次动物间鼠疫流行中判定染疫动物7种,染疫蚤4种,分离出鼠疫菌159株。结论 阿拉善黄鼠是该疫源地染疫动物的绝对优势种群,鼠疫菌的主要贮存宿主,与其主要寄生蚤—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tm)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鼠疫传播与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动物参与流行,对鼠疫菌的保存与延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甘守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我国十个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包括宁夏的海原、固原、西吉三县和甘肃的会宁县、平川区。宁夏三县是该疫疫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宿主动物很多,但阿拉善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 alaschamicus)为优势种,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宁夏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Excel表格收集、整理宁夏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4个监测点的数据和资料,建立2002~2011年啮齿动物种群及鼠疫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库;黄鼠生态学观察采取剖检直接计数的方法。结果 2002~2011年海原黄鼠鼠疫监测抽样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3.6%(7 786/216 000),黄鼠平均密度1.11只/hm2、鼠体染蚤率年平均58.21%、鼠体蚤指数平均1.18;其他小型啮齿动物共捕获2 687只,年平均捕获率2.37%;2002~2011年鼠疫病原学检验结果全部阴性,血清学检测阳性14份。结论该疫源地黄鼠及其他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种群构成方面仍以黄鼠为优势种,现阶段该地动物间鼠疫处于"静息期",相对暴发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风险因素较低。  相似文献   

16.
达乌尔黄鼠(以下简称黄鼠)是大安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储存宿主。黄鼠栖息分布随着植树造林、水淹等地理环境的变化,黄鼠数量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讨论并分析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 查阅整理该疫源地所辖省区1985~2004年20年间鼠疫监测资料,利用监测资料中的监测数据和疫情发生的状况分析该疫源地的现状。结果 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4省(区),53个县(市、旗),疫源地面积为161918km^2。在该疫源地内先后发现啮齿动物2目7科22属38种。啮齿动物寄生的蚤种类有6科35属91种(亚种)。自1985年以来,该疫源地除1993年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动物鼠疫流行。1985~2004年在内蒙古、吉林、辽宁和黑龙江4省(区)的14个县(市、旗)从黄鼠体和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习87株,用IHA方法检出黄鼠阳性血清470份。结论 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仍处在活动期。  相似文献   

18.
通榆县是松辽平原,察哈尔丘陵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的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农业开发,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人类毒捕杀黄鼠,使疫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查清、准确掌握通榆县鼠疫疫源地地理生境结构,啮齿动物种群结构,媒介蚤类种群结构,黄鼠数量及其分布现状,为今后科学规划和制定防治措施,确定重点监测区域提供依据,于2005~2006年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疆境内有三种黄鼠,即长尾黄鼠、赤颊黄鼠和天山黄鼠,目前只从长尾黄鼠体中分离到鼠疫菌,并对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的地理分布和动物病流行规律等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建平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系松辽平原察哈尔丘陵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通过近30年对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啮齿动物及媒介动物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啮齿动物的栖息和存在以及体外媒介动物的种类。 在固定沙丘的坨甸草原景相中栖息着达乌尔黄鼠、草原鼢鼠、小毛足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