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17岁,平均11.1岁。术前经X线片确诊,均为Neer-HorwitzⅢ及Ⅳ型。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手术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行经皮克氏针固定。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上肢长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并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3~37个月,平均20.4个月。术后出现克氏针穿出关节面1例,针道反应5例,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5~100分,平均(95.0±4.3)分;优38例,满意5例。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畸形。术后3个月,所有患儿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肩关节活动恢复至伤前。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乐郭氏正骨联合钳夹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7—2019-06诊治的41例儿童长斜形、螺旋形胫骨干骨折,麻醉下采用平乐郭氏正骨手法联合钳夹复位骨折,将骨折端成角畸形及旋转移位矫正,经皮克氏针垂直骨折线内固定,术后患肢长腿石膏托外固定。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4例出现针尾局部皮肤激惹症状,清除分泌物,定期换药后痊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骨折端均愈合,无内固定脱落及断裂。1例出现过度生长,较对侧长约1 cm,无跛行症状,膝、踝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无疼痛。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8例,良3例。结论平乐郭氏正骨联合钳夹复位经皮克氏针垂直内固定治疗儿童长斜形、螺旋形不稳定胫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微创等优点,患儿能及早进行功能锻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35例。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7~13个月。术后无缺血性挛缩,3例出现针孔渗出较多,经加强换药后痊愈。无一例出现肘内翻、尺神经损伤。按Flynn标准评价:优20例,良15例,无一般及差病例。结论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1例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术中患肢轴向牵引,将骨折远端屈曲、外展、外旋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行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后患肢给予悬吊包扎,采用石膏外固定、放置肩关节外展复位枕或肩部外展架进行辅助固定。结果 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6个月。肩关节活动均无受限,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针道感染。住院时间5~14 d,平均9.1 d。11例均获得解剖复位,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16周,平均10.2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92~100分,平均97.6分。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效果好,内固定牢固,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克氏针易二次取出,患者功能康复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腕关节石膏固定4周,拆除石膏后功能锻炼,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结果39例获得随访,平均术后随访14月(6~25月),获随访患者腕关节无疼痛,功能满意,能参加正常生活和工作,X线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Dinest评估标准,优27例,良9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92.3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应用微创技术、简单内固定、加用石膏外固定,能够维持复位,不破坏骨折端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22例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患儿,男14例,女8例;年龄6~18岁,平均9岁.采用手法闭合复位,透视C型臂X线机监控下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 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获6 ~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21例患儿骨折均愈合良好,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针道感染患者,1例患儿因术后过早、过度负重活动出现克氏针松动及骨折断端成角,及时给予夹板外固定矫正后,推迟行功能锻炼时间,12周后骨折愈合良好.按照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优1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5.4%. 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对骨折愈合干扰小、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儿童肱骨近端移位不稳定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8例,Garland分型Ⅱ型9例,Ⅲ型19例,先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然后经皮交叉穿入2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同时上肢石膏固定肘、腕关节于功能位。结果手术时间20~45min,平均32min。3例出现针孔渗出较多,经加强换药后痊愈。术后无一例出现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4周去除石膏托。3~6周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28例随访7~13个月,平均9.2月,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9例。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儿童肱伸直型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尽早复位及固定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及石膏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克氏针撑开器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治疗28例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记录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2~7个月。骨痂形成时间:17例2~4周,11例5~6周。骨折愈合时间为6~15周。术后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患肢外观无畸形。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60°~100°,掌屈65°~95°,桡偏20°~35°,尺偏30°~50°;前臂旋转度:旋前75°~90°,旋后80°~95°;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26例,良2例。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及石膏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损伤小、复位佳、固定可靠、患儿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单纯石膏外固定与经皮克氏针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39例。手法复位后对照组给予石膏外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随访6~18个月,再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疼痛缓解及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再移位发生率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治疗结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5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技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8岁(3~12岁),均为闭合伸直型,在X线透视下,先行闭合复位骨折,然后经皮穿入2枚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46例获得随访,随访9—21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无缺血性挛缩,3例发生轻度肘内翻,2例出现尺神经麻痹,4个月后自行恢复。按Flynn评分,优30例,良16例,一般3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避免骨折远端向尺侧的再移位,消除了肘内翻形成的因素,创伤小,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闭合手法整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技术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4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21~76岁,平均54岁。根据AO分型:A型26例,B型8例,C型6例。根据胫骨中下段骨折类型,采用手法闭合整复小切口经皮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中下段骨折进行治疗。结果:40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3~18个月)。按Mazur评价标准:总分为(96.67±3.91)分,其中疼痛(48.59±2.28)分,徒步上山(2.95±0.22)分,徒步下山(2.85±0.37)分,下楼梯(2.92±0.35)分,跑步(4.95±0.32)分,踝关节跖屈(4.62±0.54)分,踝关节背伸(4.13±0.61)分;优36例,良3例,中1例。结论:运用手法闭合整复骨折联合微创钢板固定胫骨中下段骨折,能更好地保护骨折部位的血供,同时取得更加微创条件下的可靠骨折固定,最终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9月至2009年3月,采用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方法治疗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术前经X线片或CT检查确诊.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经手法复位治疗失败(X线片上骺板及关节面骨折间隙>2mm)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行踝关节轴向牵引,根据骨折类型内旋或外旋足,达到解剖复位后行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术后行CT检查,确定骨折解剖复位,骺板及关节面骨折间隙<2mm.术后石膏托固定8周.以改良Weber评估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及愈合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5-68个月,平均26个月.末次随访时按改良Weber评分,优13例,良2例.X线片检查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未发现骨桥形成及关节面不平整现象,无肢体旋转和短缩畸形.所有患儿均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2例结果为良的患儿均与负重过早有关,主要表现为充分用力时患侧踝关节有轻度疼痛感.结论 对于闭合性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方法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Acta orthopaedica》2013,84(3):382-386
Background and purpose Based on reported success with staged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we designed a 2-stage protocol including external/internal locked plating. We retrospectively assessed the outcome of open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treated according to this protocol.

Patients and methods From March 2006 through July 2008, 16 patients who sustained open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a two-stage protocol. The first stage consisted of low-profile, locked plates for temporary external fixation after debridement and anatomic reduction, followed by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The second stage consisted of locked plates for definitive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osteosynthesis. All fractures were followed for median 2 (1–3) years.

Results The reduction was classified as being good in 15 patients and fair in 1 patient. All fractures united at a median of 6 (6–12) months. At the latest follow-up, 7 patients had excellent and 9 had good Iowa ankle scores; ankle motion ranged from a median of 10 (5–20) degrees of dorsiflexion to 40 (20–60) degrees of plantar flexion.

Interpretation We believe that the 2-stage external/internal locked plating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open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in patients who need a long period of external fixation. We achieved good reduction with immediate ankle-sparing stable fixation.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and subsequent definitive fixation led to union of all fractures with good function.  相似文献   

14.
王俊义  王巧迪 《中国骨伤》2017,30(11):1063-1066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传统正骨手法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2年10月至2016年5月,运用传统正骨手法复位弹性髓内钉经皮内固定治疗65例,其中男52例,女13例;年龄7~14岁,平均11.2岁;左侧23例,右侧42例;斜形骨折13例,横形骨折49例,粉碎性骨折3例。全部为闭合性明显移位性骨折,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就诊时间为伤后20 min~5 d,平均3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运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40 min,平均35 min;术中出血5~10 ml,平均6.5 ml。65例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疗效,优59例,良5例,可1例。4例针尾部皮肤少许分泌物,2例皮肤激惹现象,1例部分退针,均在取针后愈合。无断钉及退钉现象造成的骨不愈合现象发生,无血管、神经损伤病例发生。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方法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先整  胡长贤  刘本辉 《中国骨伤》2012,25(10):872-874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10年6月对128例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男96例,女32例;年龄2~15岁,平均8岁;均为移位骨折,伸直型112例,屈曲型16例;尺偏型102例,桡偏型26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通过治疗后测量肘关节屈伸范围及提携角,参照Flynn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2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6个月。参照Flynn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评定:优116例(90.6%),良11例(8.6%),可1例(0.8%)。无针孔感染、肌缺血性挛缩及尺神经损伤发生。结论:手法复位外侧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不但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安全有效且治疗费用低的优点,而且又避免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缺点,是治疗儿童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胫骨远端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适应证、并发症及其疗效。方法:45例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A组25例,男18例,女7例;按AO/ASIF分类:A型4例,B型14例,C型7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B组20例,男12例,女8例;A型5例,B型9例,C型6例;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发生率等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运动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0-15个月,平均12个月。按视觉模拟量袁(VAS)评分:A组中度-重度,B纽轻度-中度;骨性愈合时间:A组平均(16.0±4.2)周,B组平均(13.0±3.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火0.01)。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0.05)。踝关节功能评定按照Kofoed评分标准,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B组总体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对骨骼血供影响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手法复位工具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62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男26例,女36例;年龄6~83岁,平均48.5岁。其中Colles骨折59例,Smith骨折2例,Barton骨折1例。应用自制腕带-偏心牵引带手法复位后,结合小夹板及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后立即行X线检查评估疗效。结果:61例达到优良骨折复位标准,仅1例没有达到标准。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6个月,依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价,优49例,良11例,可1例,差1例。结论:应用自制腕带-偏心牵引带为辅助工具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接近解剖对位,能显著提高手法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手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至2011年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4-70岁,平均(41.22±2.06)岁。按AO骨折分型:A1型5例,A2型22例,A3型21例,C1型12例。术后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出现时间、骨愈合时间,并采用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Ⅰ期愈合58例,胫骨远端切口感染2例。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2.34±5.66)min;术中出血30-150 ml,平均(80.57±5.59)ml;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12周,平均(8.24±2.06)周;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0±1.13)个月。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功能:优40例,良18例,中2例。结论:采用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更好地保护骨折部位的血供,同时取得更小微创切口条件下的可靠骨折固定,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张忠  刘永平 《中国骨伤》2013,26(3):435-437
目的:观察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上段、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胫骨骨折,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41.3岁;左侧25例,右侧31例;34例为摔伤,22例为车祸伤;从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1.7 d;中上段15例,中下段41例;临床表现小腿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术后采用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56例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46 min,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所有钢板螺钉位置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表浅或深层感染.随访时间8~23个月,平均14.2个月;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经自体髂骨植骨后骨折愈合,其余55例患者骨折在术后15~20周愈合,无固定失败;术后4~6个月均下地行走,7个月后行走无跛行,膝、踝关节功能与伤前一致且双下肢对称.按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结果优46例,良9例,中1例.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结合了传统正骨手法与现代骨科的优点,既保护了软组织,将手术程序简化、创伤降到最小,又能获得坚强的内固定,保证膝、踝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具有软组织创伤小、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胫骨近、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也符合微创生物学内固定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