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毒邪及其辨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历代医家对于毒邪的认识 ,如何评价毒邪 ,以及如何辨治毒邪。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认为毒邪应为邪气亢极或邪气蕴结不解所致 ,其实质为他邪产生 ,有利于毒邪治疗的确立 ,也符合临床治疗实际。毒邪具有亢极或者蕴结的双面特性 ,而非完全亢烈性 ,尤其是在现代一些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 ,针对邪气蕴结成毒的治疗十分重要。毒邪更非完全火热性。毒邪的辨治 ,首辨外感和内伤 ,外感邪毒可分为风毒、热 (火 )毒、寒毒、湿毒、疫毒、药食毒、虫兽毒、秽毒等 ,内伤邪气有瘀毒、痰饮毒、水毒等 ;次辨阴阳 ,认为临床阴阳之分寒热为关键 ,不能将解毒与清热解毒等同 ;把握解毒要领 ,如清毒、散毒、通毒、下毒等方法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2.
骨痹是中老年人易发病、多发病的疑难顽症.数年来我们针对骨痹的病因、病机、证候,以壮督肾逐痰瘀为重要治法,大大提高了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论毒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邪是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既可由外侵入,又可由内而生。具有凶猛暴烈、急骤善变、易攻脏腑、性多火热等致病特点。按传统的“三因”理论进行概括,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病因学角度对毒邪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病因理论、预防和治疗毒邪所致病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毒邪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5.
“有余折之,不足补之,”是中医的经典之论,是辨证虚实证候的治则。本法则不管是在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是金元四大家,或是清代温病学派的医圣前贤,和当今医学的高深论道。仍不失其行动指南的地位,临床上在诊断、用药上必不可少,是辨证施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毒邪为中医病因学说之一。近年来 ,由于临床实践的发展和现代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 ,使得对传统毒邪的认识得以深化和拓展 ,并逐渐成为现代病因学与治疗学研究中新的视点与热点。现将近年来毒邪研究相关文献概述如下。1 毒邪的概念毒的本意是指毒草 ,《说文解字》释 :“毒 ,厚也 ,害人之草。”在古代医药典籍中 ,毒具有多重含义 ,或言病邪 ,或言病证 ,或言药物 ,或言治疗等。就病因学而言 ,毒是指病邪。传统毒邪是指六淫之甚及六淫之外的一些特殊致病物质 ,如“风气相搏 ,变成热毒”及疫疠之毒、蛇毒等。随着现代医家对毒邪认识的深化 ,毒邪…  相似文献   

7.
张子和攻邪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张从正攻邪学术思想.其理论来源于<内经>,明确提出了天邪、地邪、人邪的概念,据此提出治病攻邪论.张从正祛邪理论有因邪致病、论病重邪、祛邪安正三个要点.创立了"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攻邪学说.治法以寒凉立论,提出阴阳损益并进的补益法则,体现出其以攻邪论为基础的补法特点.张从正根据病邪所在的处所,提出了汗、吐、下三法的具体运用,丰富和发展了<内经>的有关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毒邪是中医病因学重要组分,毒邪理论近年来已成为中医病因研究领域的热点。该文立足毒邪,参阅古今文献,从毒之内涵、毒邪分类、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毒邪的表现形式及症状表现、解毒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总结出温阳解毒、清热解毒、化痰解毒、活血解毒、益气养阴解毒五种解毒法,为中医从毒邪辨治疾病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9.
癌症毒邪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长期以来中医肿瘤学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对毒邪致癌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全面正确的认识毒邪,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前贤的论述基础上略陈对癌症毒邪的见解,以求斧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0.
11.
毒邪属中医学病因学概念,是一类致病物质的总称,历代医家仁智并见,对毒邪理论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从古至今毒邪有内毒、外毒、环境毒、六淫毒等40余种分类,具有顽固性、内损性、暴戾性、依附性等特征,临床所致病证涉及心脑血管、肝脾肾等多个系统.各医家在诊疗毒邪所致病证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深入探讨和不断学习.本文就毒邪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总结中医学有关“毒邪”的证治理论.方法:收集相关“毒邪”理论及“毒邪”致病的文献资料,归纳“毒邪”历史源流,探讨“毒邪”致病的证治规律.结果:“毒邪”可归为“邪盛为毒”与“邪蕴为毒”二说,长于“外毒”而短于“内毒”.从“毒邪”辨治来看,对于诸多顽疾的认识与治疗亦有所创新.结论:近代医家对“毒邪”颇有创新,主张“邪盛为毒”,倡导“毒分内外”,其中“内毒”为患,既为病变之所生,亦为病变之始因,但其毒理未详,尤当深究.  相似文献   

13.
李超  樊巧玲 《中医学报》2013,28(5):677-678
  相似文献   

14.
论中医毒邪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王永炎院士为首的老一辈专家将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作用的清开灵注射液应用于缺血性中风病急危重症的救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现代研究发现,脑缺血发生后出现的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毒性氧自由基、酸中毒、花生四烯酸等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而清开灵注射液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上阻抑了上述具有“毒”性效应的级联反应因子,这就促使我们对中风病病因病理深入思考。1997年王永炎在“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一文[1]中,明确提出了毒邪的概念:“毒,何谓也,我们认为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毒邪”致病极为广泛、多样,与传统的“六淫”“七情”等病因相互协同在发病中起着关健的作用。正确认识这一点,对于丰富中医病因理论和一些疑难病中医治疗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邪毒内伏致顽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痹证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病等,其预后有如《素问·痹论》曰:“黄帝曰: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间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临床上为何多种关节病因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变形、而致肢体废用?笔者认为邪毒内伏是不易根治且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1伏邪致痹源于《内经》伏邪学说溯源于《内经》。《灵枢·贼风》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必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岐伯曰…  相似文献   

17.
毒邪可伏蕴为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毒邪、伏邪的特点出发,结合痫病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认为痫病属于"伏气"杂病,其伏邪为毒,风、痰、火、瘀凝成毒,五脏失调化生毒,毒邪内伏脑络,深潜伏藏,蕴聚胶结,引发痫病,并是痫病间歇发作、缠绵难愈的病理基础,进而提出"疗痫祛毒调与化"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毒邪是反应性关节炎发生的重要条件,且始终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其中先天禀赋不足,内生虚毒是引起反应性关节炎的内因;外感毒邪是导致反应性关节炎发病的先决条件;痰瘀互结而成内生之毒,是反应性关节炎的继发改变。在防治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实践中,需遵循解毒邪原则,做到:1首辨毒邪;2次辨病期;3三辨正邪偏胜。  相似文献   

19.
外感热病是人体感受时行病毒或疫毒之邪而产生的一类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属祖国医学温病学的范畴,然而其致病原因历代医家的认识和说法却不尽一致,早在《皇帝内经》中就有从毒邪进行辨证论治的记录。毒邪的含义在中医学中非常广泛,而将毒邪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尤其至清代温病学,关于毒邪致病已较为系统的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毒邪致病理论在干燥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研究.对干燥综合征毒邪致病学说的中医观点和现代学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了中医毒邪致病理论与现代医学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联系,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