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油区稠油油藏通过直井蒸汽吞吐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部分储量丰度较差的浅薄层稠油油藏及叠瓦状分布的条带状边水稠油油藏,采用常规直井开发,单井可采储量低,很难取得经济效益。为合理开发河南油区稠油油藏未动用储量,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其地质特点,开展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优化了水平井及注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水平井目的层段垂深应大于150m;最佳水平段长度为80~150m;水平井与油水边界的距离大于60m后,基本未见边水入侵;水平井与断层距离大于20m时,断层不会开启;井底注蒸汽干度大于50%,开发效果明显改善;第1周期注汽量为2000t,油汽比和周期产油量均较高,分别为0.54t/t和1000t,吞吐效果较好;当注汽速度为300t/d时,优选注汽压力为14MPa、排液速度为20t/d左右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水平井的规模实施,为风城油田稠油增产做出了贡献。与直井相比,水平井在稠油油藏开发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增加了与油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油层的吸汽和供液能力,周期产油量高、油汽比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同时随着水平井的大规模应用,部分井周期产油量、油汽比下降较快,开发过程中矛盾突出,研究表明地质参数、注汽参数、举升工艺及水平段动用程度是影响水平井生产效果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水平井生产效果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稠油井蒸汽吞吐的生产特点,基于胜利油田胜科采油管理区草4沙四区块稠油井生产和经营等历史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稠油注汽转周预测模型,预测稠油注汽转周井的产量和完全成本,与稠油注汽转周井近、远期产量和完全成本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持续对稠油注汽转周模型进行优化,实现稠油注汽转周多维度智能预测,提高稠油井产量预测准确率、稠油注汽转周最佳时机预测准确率和最佳稠油注汽转周措施方案编制效率,提升稠油井智能决策分析管理能力,提高采油管理区的效益开发水平。该项技术自2021年在胜科采油管理区稠油区块推广应用以来,为采油管理区有效注汽转周165口井次,稠油注汽转周井措施增油量为7×104 t,与2020年同期相比,措施增油量增加了1×104 t,措施有效增油率提升约为17%。  相似文献   

4.
油田注汽系统能耗仅次于输油系统的能耗,约占采油厂总能耗量的23%。稠油注汽高压井的存在,不利于稠油的正常生产,影响注汽锅炉的安全平稳运行,造成注汽效果不理想,注汽寿命大幅度降低,也不利于注汽系统的节能降耗和降低注汽开发成本。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分析了高压注汽井的现状以及高压注汽井的产生机理,采用了波振动解堵与伴蒸汽注降黏剂新型工艺技术。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均十分有效,不仅提高了稠油产量和采出程度,而且降低了注汽单耗。  相似文献   

5.
金家油田金17块Ed_33~(63)小层为普通稠油油藏,主要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方式开采。近年来热采效果逐轮下降、地层能量低、汽窜现象加剧等开发问题日渐突出,同时受高注汽成本影响,蒸汽吞吐工作量减少,热采方式受限。为解决注汽效果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在本区块开展优化选井工作,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及开发动态分析,以地层剩余油及压力分布、地层亏空、周期油汽比等指标筛选吞吐转周井,并通过经济效益测算排除无效益或低效益油井;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注汽效果、控制注汽作业费用,通过优化注汽参数,研究合理注汽强度、氮气与蒸汽混注比例。矿场实施后热采效果及经济效益良好,对金家油田效益注汽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升油田高3块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越来越差,基于高3块稠油油藏地质条件和蒸汽吞吐开发生产动态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蒸汽吞吐周期产油量的7个主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油层厚度、周期数、周期注汽量、注汽压力、注汽温度、注汽干度、焖井时间;运用多元二次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周期产油量与7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齐40块607井区属于中厚互层状稠油油藏,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各种测试资料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分层注汽、单层注汽、同注同采、调补层、大修侧钻以及调剖堵窜等措施,解决了生产中的矛盾,既提高了油井的周期产油量和周期油汽比,又提高了油层的采出程度,为稠油油藏开发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在低油价背景下,胜利油田稠油开发效益较差,为此,针对不同开发矛盾制定不同油藏类型提质增效对策。研究表明,油价40$/bbl时,1/3的吞吐井无效,主要原因是边底水入侵、纵向动用不均衡、井间汽窜,可分别通过周期开采、化学调堵、组合吞吐、分层注汽、优化注入剂类型及用量来调整。现场实践表明,采取相应提质增效对策既可明显改善开发效果、增加产量,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田热采进入中后期开发 ,吞吐周期高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 ,地下存水多 ,导致注蒸汽开采时油汽比低 ,采注比低 ,吞吐转汽驱后达不到经济油汽比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困难。为此 ,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采收率、蒸汽热能利用率和稠油开发综合效益的新型高效蒸汽增效技术。通过扩大蒸汽波及体积和提高蒸汽驱油效率来提高采收率 ,通过提高油汽比和采注比来提高蒸汽热能利用率 ,而且一周期实施 ,多周期受效 ,特别适应高周期吞吐的油藏。  相似文献   

10.
方法根据孤东油田九区西块原油粘度及井网分布状况,选择不同的开采工艺,另外,在蒸汽吞吐井生产末期挤入降粘剂来提高周期产油量,并应用化学添加剂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目的选择适合各单井的稠油开采新工艺,提高开井率,并试验应用蒸汽吞吐配套新工艺延长生产周期,提高周期产油量。结果试验区1993年正式投入开发,至1995年6月底,累积生产原油17.8900×10~4t,累积采出水9.8300×10~4m~3,回采水率123%。结论中、高粘度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初期可采取非注汽工艺与蒸汽吞吐工艺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采,蒸汽吞吐开发可大大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油速度;固井质量差的老井,开发初期可运用非注汽工艺开采,来提高油井开井率;此外,注汽开发中可选用合适的化学添加剂,来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蒸汽吞吐井注汽工艺参数正交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稠油在20℃时地面脱气油平均粘度为4.52×105mPa.s,属特、超稠油。因原油粘度高,采用常规稠油注汽工艺参数,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差。为此,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九7区注汽工艺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优化。敏感性分析表明,蒸汽参数对开发效果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生产时间、注汽干度、周期注汽量、注汽压力、焖井时间和注汽速度;优化结果为:生产时间60 d,注汽干度70%,周期注入量2 210 t,注汽压力4.0 MPa,焖井时间3 d,注汽速度220 t/d。优化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敏感性分析和优化结果在九7区的实际生产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指导特、超稠油油田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稠油油藏粘度高、埋藏深、敏感性强、边底水活跃、开发难度大;热采油井多轮次吞吐后期产量递减、地层压力降低、能量下降,开发效果和效益明显变差等问题,我们探索高干度复合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通过提高注汽干度、扩大蒸汽热波及范围、增能助排等协同作用,提高多轮次吞吐井的生产效果,实现稠油油藏的效益开发。目前在草4、草705、郑411等4个稠油区块共应用28井次,注汽质量提高,排水期缩短,累计增油5803吨,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稠油热采开发中后期提高注入蒸汽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稠油油田热采进入中后期开发,吞吐周期高,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地下存水多,导致注蒸汽开采时油汽比低,采注比低,吞吐转汽驱后达不到经济油汽比,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困难。为此,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采收率、蒸汽热能利用率和稠油开发综合效益的新型高效蒸汽增效技术。通过扩大蒸汽波及体积和提高蒸汽驱油效率来提高采收率,通过提高油汽比和采注比来提高蒸汽热能利用率,而且一周期实施,多周期受效,特别适应高周期吞吐的油藏。  相似文献   

14.
稠油乳化降粘剂S-5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油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制出耐高温高效稠油乳化降粘剂S-5,并对其提高注汽采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蒸汽注入S-5可明显降低开发初期注汽压力,提高蒸汽驱替效率,降低产出液中含水量,提高注汽周期的产油量及油汽比。将降粘剂S-5用于井筒降粘,可有效提高稠油井产量,解决井筒举升困难的问题。该项技术在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推广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超稠油油藏进入多轮次吞吐后期普遍存在蒸汽驱替效率低、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部分区块由于注汽压力高而导致无法正常注汽。室内实验研究表明,伴蒸汽注入SK—6型高效稠油降粘剂可以明显地降低注汽压力,提高注汽周期的产量及油汽比,提高蒸汽的驱替效率。该项技术应用于单家寺油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该类油田的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康艺岿 《测井技术》1995,19(5):373-377
利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常规地面直读式电子压力计,在汽驱注汽井停注期间和吞吐井抽油阶段测量井温,替代直接吸汽剖面测井,指导稠油开发,启迪从事稠油热采的同行挖掘现有常规试井、测井仪器的潜力,提高热采油藏动态监测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结合陆地稠油热采技术,研究了适合我国海洋稠油热采的方式。认为海洋稠油热采开发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平台生产寿命周期、平台空间分布、热利用率、注采井网、注汽时机及方式转变、热采经济性等。对于海洋常规稠油热采可依次选用蒸汽驱、汽水交替注入与热水驱等热采方式,可以采用反七点或反九点井网,使得在乎台安全生产期内采收率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8.
重18井区油藏具有油层埋藏较浅,高孔、高渗、原油黏度较高的特征。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技术已经在重18井区现场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水平段吸汽不均匀、汽窜严重、油汽比低等问题,影响吞吐开发效果。以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层位的稠油水平井在不同注采参数下吞吐3个周期的开发指标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分析法简化油藏数值模拟设计方案,得到了重18井区J3q3层吞吐开采的最优注采参数:注汽强度12t/m、井底注汽干度0.75以上、注汽速度170t/d、焖井时间2d、单井配产液量20~25t/d、生产时间100d。  相似文献   

19.
针对稠油井注汽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超覆现象和蒸汽在油层中热量严重损失的问题 ,研制出井下蒸汽调剖器。通过螺旋叶片独特的设计确保调剖器的分离能力及分离干度 ,避免调剖器承受剪切力 ,使调剖器在井下工作可靠 ,分离能力强 ,效果好 ,适用于中厚稠油油层的注汽开发。现场应用表明 ,使用调剖器注汽后避免了蒸汽在油层的超覆现象 ,注汽热量得到充分利用 ,明显改善了油井的注汽效果 ,同时延长油井的生产周期 ,减少油井作业次数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欢626块是典型的顶底水层状稠油油藏,油层层间隔层不发育,油井易汽窜,油水关系复杂。采用直井生产,生产压差较大,加快了水线推进速度,直井开采经济效益差。为提高这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在各小层分别实施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并根据油藏工程方法合理计算注汽量。实践表明,与直井相比,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后吸汽能力强、周期产油高、蒸汽吞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