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索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本文通过拉挤工艺制作了聚乙烯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环氧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了纤维增强复合的频率和温度阻尼性能。结果表明:增强纤维的直径对阻尼性能很重要。2种纤维复合材料阻尼损耗因子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20℃~60℃);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0.1 Hz~2 Hz)。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优于环氧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对一系列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了乙烯插入过程中不同中间态产物的能量,考察了中间态产物的构象能与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两种中间态产物构象能的差与活性之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一规律可帮助优化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的结构,理性开发性能更加优良的茂金属聚乙烯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极化/去极化电流(PDC)测量是评估交联聚乙烯电缆整体老化状态的检测方法之一。极化/去极化电流具有稳态值微弱(10-12A),变化范围宽(10-12~10-6A)的特点。本文在硬件上选择性能优异的超低偏置精密运放元件,采用多量程分段测量、滤波电路、电磁屏蔽设计、高分辨率模数转换等技术,设计了可检测μA级到p A级的宽量程交联聚乙烯极化去极化电流装置。并利用Lab VIEW编写了上位机操作界面,通过串口将电流数据发送至上位机进行显示和存储。  相似文献   

4.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聚乙烯类单体进行优化计算,得到四极矩参数Qii,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四极矩参数Qii与聚合物的摩尔折射率RLL,摩尔抗磁化率x,摩尔体积V(298 K),摩尔等张体积Ps,摩尔吸收常数色散分量Fd,摩尔热分解函数Yd,1/2等6种性能的定量关系。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RLL为0.992,x 为0.974,V(298 K)为0.968,Ps为0.963,Fd为0.954,Yd,1/2为0.929.结果表明,四极矩是建立聚乙烯类结构-性能定量关系(QSPR)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氯化聚乙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聚合体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在塑料和橡胶的生产中。温度是该控制过程的主要被控参数,但是由于其存在大滞后、大惯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串级调节方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为了实现系统平稳、准确的自动控制,提出将神经网络控制与内模PID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结晶温度,聚乙烯分子量,聚乙烯质量分数等参数,再用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方法以建立聚乙烯晶体生长速度(lnG)的预报模型。其拟合值、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和0.9844,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448和0.3304,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聚乙烯晶体生长速度的计算机预报,克服了现有物理模型和数学方程无法应用于多个变量的缺点。因此ANN可为聚合物结晶过程的定量预报提供依据,也为ANN在聚合物其他性质的预报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链长的聚乙烯分子在单壁碳纳米管表面的扩散,探究了聚乙烯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随着链长的增加聚乙烯在碳纳米管表面的扩散系数减小,且二者间存在明显的标度关系。聚乙烯在碳纳米管表面扩散的扩散系数和聚乙烯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的构象有关,有序结构的聚乙烯比无序结构的聚乙烯在碳纳米管表面扩散的快。此外,由于受到碳纳米管吸附作用的影响,聚乙烯分子在平行于管轴和垂直于管轴2个方向上的扩散系数不同,扩散表现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VC和DTC模式做了简要分析,并以实例应用进行阐述说明。介绍了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化工区聚乙烯装置熔融泵的技术改造更新情况:将原有早期流行的直流拖动系统更新为性能优异,技术成熟、先进的DTC交流拖动系统。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孔弱碱树脂D309(聚苯乙烯系)和PVP(聚乙烯吡啶系)树脂对水溶液中邻苯二甲酸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的pH和无机盐对树脂吸附邻苯二甲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树脂对邻苯二甲酸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都同时满足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D309树脂通过Lowis作用和静电作用吸附邻苯二甲酸,PVP树脂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行为是氢键所致。吸附是一放热过程且能够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管道工程应用中,由于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韧性,聚乙烯(PE)管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显着优势,已广泛地应用在核电、油气输送领域;PE管焊接过程中,焊接参数、人员操作和环境等因素会影响聚乙烯管道的焊接情况,可能致使焊接接头内部形成缺陷,影响管道安全运行,而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能够实现聚乙烯管道焊接接头内部结构的无损检测及评估;因此开展PE管焊接接头的相控阵超声实际检测工作,研究了聚乙烯材料的声衰减规律及声频散效应,优化了焊接接头的超声相控阵检测工艺,基于CIVA仿真软件实现了聚乙烯管道相控阵超声检测的声场模拟和缺陷仿真,通过研究检测参数及声学参量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获得了PE管焊接接头的最优检测工艺;通过加工带有典型缺陷的聚乙烯热熔对接接头试样,对前期基于仿真结果设计的检测工艺以及针对焊接接头相控阵检测研发的楔形耦合组件进行可靠性测试和工艺试验;研究结果为PE管接头缺陷的超声相控阵检测提供了工艺设计的理论支持和可靠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开车过程作为聚乙烯装置运行的初始环节,对废料量、产品质量等有重要影响,而关于茂金属聚乙烯气相聚合开车过程动态模拟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以gPROMS为建模工具建立了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中乙烯、1-丁烯在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下共聚的动态模型,包括反应动力学、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等,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乙烯气相聚合开车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开车过程所用时间、达到稳态后的各项指标与实际装置可以很好地吻合,聚乙烯分子量分布较窄也符合茂金属催化剂单一活性位的特点,表明建立的模型是准确有效的,可用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非金属(如玻璃钢、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管道因具有成本低、耐腐蚀性能强等优点,近年来在石油、化工、排水、核电、燃气输送等领域逐渐代替了金属管道。但是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缺陷和损伤,因此及时有效地检测材料结构显得至关重要。与其他常规管道检测技术相比,微波技术具有无损、不需要耦合剂、低功耗、非接触、易于操作、无电离辐射等优势,可用于评估结构缺陷、损伤、材料电磁性能等,在评估管道结构完整性方面效果良好。介绍了微波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典型检测方法及应用,特别是近10年来在非金属管道缺陷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现有微波检测非金属管道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非金属管道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生产过程非线性强、滞后大、耦合严重的特点,利用软测量技术和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结合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工艺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及化学反应特性,设计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先进控制策略,实现聚乙烯装置优化控制,提高了生产稳定性,降低了能耗物耗.  相似文献   

14.
因素分析法用于X-射线衍射谱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丙橡胶(EPR)和聚乙烯(PE)的五种共混物的X—射线衍射谱。应用因素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了谱的强度数据,确定了混合物的物种数,测定了五种混合物的组成,结果与真实值頗为一致,并实现了混合物谱峰的分离。近年来,因素分析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正引起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的成分分析已有若干工作[1-4],然而在X-射线衍射方面的应用尚未见报道。塑料的改性,尤其是对聚乙烯和聚丙烯改进其耐低温的脆性,提高卷绕行为和降低开裂性及增强染色性等都很有实用意义。人们发现掺入橡胶或聚酯可成倍或成数量级的改善上述性能[5-6]。因此在共混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知道共混材料中的物种数和组成则是十分必要的。本工作试图把因素分析法用于X—射线衍射谱的分析,以解决共混高聚物中的物种数和组成。在对乙丙橡胶(EPR)和聚乙烯(PE)共混物的分析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引言国内普遍使用的600型六色凹版套色印刷机,其印料薄膜张力原为人工凭经验调定磁粉制动器的电流(制动力矩)进行恒定控制。由于是开环控制,当印料薄膜材料(玻璃纸、聚乙烯、硬质聚乙烯、聚乙烯醇等)改变、收放卷尺寸改变、滚轮转动的不平衡、振动和外来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管道热熔焊机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聚乙烯管道热熔焊机控制系统.它主要是利用MSP430单片机实现对聚乙烯管道对焊时所需要的温度、压力、时间及夹具的行程等参数的监视和控制,从而保证焊接的质量.在控制焊接的同时,将焊接时的实际参数记录并存入EEPROM中,并可将这些参数通过内部集成微型打印机打印出来或通过串口上传至PC机,方便了对焊接工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以生产HDPE过程中丙烷溶剂处于超临界状态下乙烯淤浆聚合过程为研究对象,应用POLYMER PLUS为计算平台,建立含聚乙烯的复杂体系的热力学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研究,可见PC-SAFT方程可以准确地计算所研究聚合物系统各组分的热力学物性;处于超临界状态的丙烷的热力学参数可以通过饱和蒸汽压、液相密度以及超临界密度数据拟合得到,且计算丙烷的饱和液相密度和超临界密度的偏差在1.9%以内;聚乙烯的热力学方程参数以及聚乙烯与丙烷的交互参数可以通过聚合物和丙烷在液态和超临界状态时的液相密度拟合得到,计算的聚乙烯和丙烷的混合密度偏差在0.78%以内;应用PC-SAFT方程计算操作条件范围内的聚乙烯热能和聚合热的偏差也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氯化聚乙烯(CPE)为基体,聚氧鎓Ba~(2+)络盐为活性物质,未加增塑剂的聚合物膜Ba~(2+)离子选择电极,比较了此电极与传统的聚氯乙烯膜电极对Ba~(2+)响应的检测下限,斜率,选择性系数等性能参数。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证实无增塑剂的氯化聚乙烯膜电极的寿命和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工业产品中,很多物料是以粉粒状存在的,如化工产品中的聚乙烯、聚丙烯、化肥;建筑材料中的水泥、石灰、珍珠岩;粮食加工中的大米、面粉及食品工业中的食盐、糖等  相似文献   

20.
介绍横河CENTUM CS 3000系统在聚乙烯中试装置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系统的基本构成、功能特点、主要控制程序模块的设计开发、与其他子系统设备的通信及应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