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两榀高效预应力混凝土(HPC)叠合框架和1榀(RC)整浇框架模型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HPC叠合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裂缝开展、延性指标、耗能能力及破坏形式,为HPC叠合框架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两榀高效预应力混凝土 (HPC)叠合框架和 1榀 (RC)整浇框架模型试验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 HPC叠合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裂缝开展、延性指标、耗能能力及破坏形式 ,为 HPC叠合框架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 PK 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楼盖的加载试验,研究了 PK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挠度、抗裂及双向受力性能,试验表明该叠合板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和整体性能,双向受力特征明显,可按整体双向板进行设计和计算;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了 PK 双向叠合板中荷载的传递规律,得出 PK 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的荷载传递规律基本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框架的调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40榀混凝土框架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讨论了各种参数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框架调幅的影响,提出了调幅计算公式,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两者所得的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建筑中楼板多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楼板,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时需要在楼板下架设施工支撑。不同跨度的施工支撑对叠合楼板施工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本文选取某高校装配式学生宿舍项目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进行试验,试验模拟叠合楼板施工的全过程,探讨了设置不同跨度的施工支撑对叠合楼板施工时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架设跨度1.65 m的支撑与架设跨度1.2 m的支撑楼板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混凝土的叠合楼板具有复杂的楼板受力性能,因此在楼板施工中需要做到正确分析楼板的基本受力性能。在此前提下,结合四边简支PK预应力混凝土的叠合楼板施工流程,通过分析叠合楼板的受力特征,给出叠合楼板施工中的具体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六根二次浇捣二次受力两跨连续叠合梁试验,和一根二次浇捣一次受力两跨叠合梁及一根整浇两跨连续梁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二次受力连续叠合梁的基本受力性能。结果表明二次受力连续叠合梁在正截面强度、挠度、内力重分布等方面的性能与整体梁及一次受力叠合梁相比均有不同特点。本文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分析二次受力连续叠合梁的设计方法提供有益或参考价值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二阶段受力”对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及该新型叠合板沿预应力方向的工作性能,进行了3组共6块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静力试验,通过对比得到不同受力状态叠合板的跨中挠度、开裂荷载、裂缝分布、预应力筋及混凝土的应变等.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预制底板与叠合层混凝土协同工作性能良好,叠合板在加载过程中经历了弹性和弹塑性两个阶段,“二阶段受力”效应减小了叠合板开裂荷载,增大了最大裂缝宽度.经理论分析可知,叠合板弹性阶段刚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偏于安全,开裂后刚度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计算与实测值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叠合结构是在预制构件上后浇一层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具有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本文在较系统地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混凝土叠合梁的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一次受力叠合梁的受力性能与整浇粱相似,而二次受力叠合梁在受力过程中存在着受拉钢筋和箍筋"应力超前"、后浇混凝土"受压应变滞后"与"剪应力滞后"等现象;除叠合面受剪外,一次受力叠合梁的设计方法与整浇粱类似.而二次受力叠合梁可在整浇梁设计的基础上,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叠合框架角节点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力模型,推导出了“二次受力”框架角节点控制斜拉裂缝和斜压破坏的界限配筋率计算公式,并用实验结果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体渗透性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就矿渣、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单位气体渗透系数对碳化深度的贡献率的分析,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与碳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了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碳化性能的模型;通过检验,可知该模型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在完成掺有粉煤灰、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3类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压静载强度试验基础上,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抗压静载强度的概率分布模型.基于文献研究成果,推导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疲劳寿命概率分布和疲劳强度表达式.最后,通过研究不同掺和料对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压静载强度均值和方差的影响,利用疲劳强度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不同掺和料高性能混凝土在高、低应力比之下的疲劳强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结构影响系数主要包括延性折减系数和超强系数。给出了按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几个典型抗弯钢框架结构,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确定了结构的整体能力曲线。考虑了结构层数、跨数等对结构延性和超强能力的影响,给出了在典型地震波作用下的各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值。建议在我国的结构抗震设计中,抗弯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最小值可取4。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俊  王沛钦  刘欢 《山西建筑》2007,33(10):211-212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特性和组成材料进行了探讨,总结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研制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结合目前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简要论述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现场海洋曝露试验和实验室海水浸泡试验,采取分层取样和化学分析方法,应用氯离子三维扩散理论,研究了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在海洋大气区、潮汐区、水下区和实验室海水浸泡下的C1-扩散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的C1-一扩散系数随着曝露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高性能混凝土的抗C1-扩散性优于普通混凝土.在Khatri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劣化效应系数的海工混凝土使用寿命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Clear经验模型基本吻合,解决了Khatri计算模型结果与实际寿命不相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锂渣复合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然后从中选出几组配合比通过RCM法测定了锂渣复合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分析了添加锂渣和粉煤灰的高性能混凝土和不添加这两种掺合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性能不同的原因,结果表明:添加锂渣和粉煤灰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明显高于不添加这两种掺合料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7.
The use of ultrasonic relative amplitude ratio (RAR) and ultrasonic pulse velocity (UPV) to evaluate the strength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 with 10%, 20% and 30% silica fume content at water/binder ratios from 0.22 to 0.40 with different curing condition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s the composition, maturity, free water content and curing conditions a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their effect on the measured UPV and the RAR are determined. Results show that UPV measurement is less sensitive at high level of strength but has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HPC with silica fume, whereas RAR maintain good sensitivity at all level of strength (irrespective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trength) with reduc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suggested combined UPV and RAR-strength correlation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HPC with silica fume and can be combined with othe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for better estimation of strength.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性能混凝土 (High performanceconcrete ,HPC)是当今混凝土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特性和组成材料进行了探讨 ,在分析高性能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的基础上 ,并对水泥、矿物掺和料和高效减水剂等对其影响作了综合阐述。同时结合目前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简要论述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矿渣超量取代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成华  王培铭  孙家瑛 《混凝土》2004,(2):28-30,42
研究了矿渣超量取代对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氯离子渗透性、气体渗透性和干燥收缩的影响。研究发现.矿渣等量取代30%水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强度和渗透性最优;等量取代混凝土早期强度低,并且随矿渣掺量增加而下降。矿渣超量取代技术能有效提高矿渣大掺量混凝土早期强度。超量取代技术不仅能提高矿渣等量取代水泥混凝土强度,而且更能改善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气体渗透性.最佳超代系数为1.3。矿渣超量取代水泥混凝土虽然增大了矿渣掺量.但并不会增大混凝土干燥收缩。  相似文献   

20.
Modeling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counts in a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 (HPC) constitutes a common indicator for monitoring of microbiological water quality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DS). This paper aims to identify factors explaining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nd model their occur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case under study is the DS of Quebec City, Canada.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robust database resulting from a sampling campaign carried out in about 50 DS locations, monitored bi-weekly over a three-year period. Models for explaining and predicting HPC levels were based on both one-level and multi-level Poisson regression techniques. The latter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sted structure of data, the possible spatiotemporal correlation among HPC observations and the fact that sampling points, months and/or distribution sub-systems may represent clusters. Models show that the best predictors for spatiotemporal occurrence of HPC in the DS are: free residual chlorine that has an inverse relation with the HPC levels,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ultraviolet absorbance, both having a positive impact on HPC level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on the best performing model (two-level model) allow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asonal-based strategies to reduce HPC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