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择产妇子宫切除病例80例。随机以5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但末行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样本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4.61%)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3.28%),剖宫产子宫切除率(0.18%)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0.03%),且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高接生技术及住院分娩率,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死亡率和子宫切除率的必然选择,围分娩期充分准备、适时切除子宫,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分娩的产妇27491例,行子宫切除术49例,占分娩总数的0.18%。阴道自然分娩产妇13例(26.53%),剖宫产产妇35例(71.43%),阴遭助产1例(2.04%)。所有患者均因子宫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结果:49例行子宫切除的患者,38例行子宫次全切除,11例行全子宫切除。出血量在2100-4200ml,平均出血量3010ml。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主要指征为胎盘因素,其次为子宫收缩乏力。患者均痊愈出院,新生儿总数49例,存活48例,1例新生儿由于重度窒息,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胎盘因素和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妇大出血,是子宫切除的主要因素,降低子宫切除率就要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子宫切除发生率、手术原因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急症子宫切除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子宫切除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16例,占42.10%,其中剖宫产中发生12例,阴道分娩2例;子宫破裂8例,占21.05%;胎盘因素6例,占15.79%;晚期产后出血4例,占10.53%,均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1例,占5.26%;羊水栓塞2例,占5.26%。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一项抢救危重出血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术式及母婴预后,以降低产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9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率为0.197%,其主要指征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子宫破裂和子宫平滑肌肉瘤合并妊娠,相关因素分析与孕产次、分娩方式等有关。结论:子宫切除术是产科急症子宫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方法,我们应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做好孕产期保健及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监测,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处理产科并发症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产科因素子宫切除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产科因素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治疗的46例因产科因素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因素导致的子宫切除占54%,宫缩乏力占13%,晚期产后出血占7%,子宫肌瘤占13%。结论胎盘因素是造成难以控制的产科出血的首要原因,为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首先要防治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其次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对我院4年来(2006年5月~2010年5月)分娩的424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7%,产后出血发生在2h内95例(87%),>2h 14例(13%).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等.其中剖宫产分娩比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要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为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监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7.
林颖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8):4117-4117,4151
目的探讨急症子宫切除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199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0例因产后大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次全切除30例,子宫全切除10例。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破裂为主要手术指征,并与孕产次、分娩方式等因素相关。治愈率95%,围生儿病死率21%。结论对于难以控制的产后大出血,把握时机行子宫切除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8.
产科子宫切除是指由于各种产科因素,在危急情况下而行的子宫次全切或子宫全切术。尤其是产科子宫重症大出血,及时正确的行子宫切除术,是抢救出血孕妇生命的重要手术方法。一直以来,产科大出血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但是子宫切除的并发症是患者和医生所不能避免的,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及正确掌握其手术技巧和方法,是临床行子宫切除术的前提。在面临产科大出血的孕妇时,所有保守方法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行子宫切除术。现将我院近八年来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探讨。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在产科急症中的临床情况。方法:对本院近8年来行子宫切除术的3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39例子宫切除的病人手术指征都是重症子宫大出血。其中胎盘因素占首位(21例,53,85%),治愈率高达9231%。其中围产儿死亡率7.69%。结论:子宫切除术是产科急症尤其是产妇大出血的重要治疗方法,预防尤为重要,减少剖宫产可以降低其子宫切除率。临床上对要进行剖宫产的孕妇一定要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症以及积极预防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产科子宫切除较为少见,但在紧急情况下不失时机地采用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妇生命的关键。现将我院24例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三一般资料:我院于1987年1月~1996年12月收住产妇分娩总数为11532例,产后急症子宫切除24例,发生率为0.ZI%。同期阴道分娩7351例,子宫切除2例(003%);剖宫产分娩4181例,子宫切除22例(0.53%)。24例子宫切除中,初产妇14例(58%),经产妇10例(42%)。1.2孕产妇年龄及孕次:本组孕产妇年龄平均29.5土67岁(22~44岁),孕次平均2.5土1.4次(1~7次)。1.3子宫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情况。方法:对我院8年间52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产科子宫切除术指征为子宫大出血,其中胎盘因素占首位(30例,57.69%),治愈率98.08%,围产儿死亡率7.55%。结论:子宫切除是治疗产科急性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降低剖宫产率又可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降低子宫切除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除组胎盘早剥和凝血化验检查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巨大儿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子宫切除组术后出现DIC病例数、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胎盘植入及多发性或巨大子宫肌瘤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子宫破裂、术前凝血指标异常、出现DCI,联合用宫缩剂、产后出血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导致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分别为胎盘因素、子宫破裂、妊娠合并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术前凝血指标异常及DIC、产后出血量的增加,联合用宫缩剂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3D-CDA)在脐带异常插入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中孕期超声检查疑为胎盘脐带入口异常的胎儿运用3D-CDA检查、随访,并与出生后脐带插入胎盘情况对比。结果:3D-CDA诊断胎盘脐带入口异常28例,其中边缘性脐带入口25例,帆状入口3例(其中1例伴血管前置),3D-CDA诊断提示与产后病理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100%。结论:3D-CDA有利于准确、空间立体的显示脐带插入胎盘处及其脐带走行情况,在胎盘脐带入口异常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盘126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9例(9/29);②凶险性前置胎盘产时产后出血明显多于普通性前置胎盘者,凶险性胎盘者平均出血量高达3026.26±427.5ml.结论:①凶险性前置胎盘应警惕并发胎盘植入;②凶险性前置胎盘导致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对产妇造成身心危害,强调终止妊娠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③严格把握首次剖宫产指针,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前置胎盘126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29例。结果:①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31.03%(9/29);②凶险性前置胎盘产时产后出血明显多于普通性前置胎盘者,凶险性胎盘者平均出血量(3026.26±427.5)mL,③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均采用手术终止妊娠,其中子宫切除率24.1%(7/29),保守性手术局部缝扎、局部切除,宫腔填塞、B-Lynch缝合、阴腹联合缝法和宫动脉结扎等,普通型前置胎盘者子宫切除率1.5%(2/126)。结论:①凶险性前置胎盘应警惕并发胎盘植入;②凶险性前置胎盘导致严重的产时产后出血对产妇造成身心危害,强调终止妊娠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③严格把握首次剖宫产指针,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植入性胎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2006收治的13例植入性胎盘病例.结果 13例患者中,有前次剖宫产史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率为0%(0/5),低于非前次剖宫产组的100%(8/8),P<0.05:MTX加用加味生化汤治疗部分性置入性胎盘成功率达100%.结论 剖宫产是植入性胎盘发病的高危因素且预后较差,加味生化汤辅助治疗植入性胎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林静  林立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94-1495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胎盘植入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3例完全性胎盘植入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进行探查。结果子宫明显增大,胎盘后完全缺如子宫肌层区域。胎盘与子宫接触的地方有异常血流环绕,且胎盘间有速度比较高的静脉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产后胎盘植入是有肯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盘早期剥离的临床特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产科住院的胎盘早剥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行剖宫产术,发生子宫胎盘卒中2例,发生胎盘植入1例,发生产后出血4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合并血小板减少症1例.结论:护理上须严密观察,早及发现胎盘早剥的征象,根据临床症状,结合B超检查确诊,及时终止妊娠,确保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腹产术中止血的方法.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分娩的中央性前置胎盘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孕周、前置胎盘类型、剖宫产史、宫腔操作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皆根据刘正平等提出的胎盘边缘切口原则选择子宫切口,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片400~600ug.胎盘娩出后,立即将子宫娩出腹腔;观察组用40cm×30cm的4层纱垫1~3块填塞子宫下段,助手压迫子宫下段,术者立即缝合子宫切口至2/3时取出纱垫,换干净纱垫压于子宫下段外,助手挤压子宫下段,术者继续缝合子宫切口完毕;边加压填纱边缝合子宫切口,历时约4~6min.对照组不用加压填纱法.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300±100)ml,手术时间(50±20)min,无子宫切除者.对照组术中出血(600±150)ml,手术时间(90±30)min,子宫切除者2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压填纱子宫下段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迅速、简单易学、操作方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在2009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输入性疑似患者(含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识别、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从各口岸检疫接收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妒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至8月,广冻省中医院急诊科共接收146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男性109名(74.7%),平均年龄28.47±11.19岁,就诊时平均体温38.12±0.70℃。其中甲型H1NI流感确诊病例33例(22.6%),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病人的咳嗽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病人(P〈0.01),其它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比较无差异。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病人的白细胞平均数、淋巴细胞平均数明显低于阴性病人(P〈0.05),无重症或死亡病例。结论: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早期本院接收的输入性疑似病例以青年男性为多,确诊病例临床症状与其它流感相似,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降低为本病诊断提供参考,明确诊断尚需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子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件分析51例剖宫产出血用子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患者的资料,总结其成功率,了解术后病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有无异常。结果:子宫腔纱条填塞术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成功有效,24小时后顺利取出纱条,未发现阴道大出血,患者预后良好,无远期并发症且保留了生育功能。结论:子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简便适用,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