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建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74-1275
目的:探讨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根据在岗护理人员的职称,年资、学历、实际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进行新老、强弱合理搭配建立护理小组实行责任包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连续半年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年青护士素质提高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实施责任包干护理小组排班模式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纠纷发生率分别由4起、3起降为1起和0起,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年青护士素质提高率100%。结论:责任包干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100名护士实施分层级管理,对比实施前后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后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比实施前高,并且前后差异明显( P<0.05)。结论为了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使用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0~2011年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技能满意、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经比较均(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度略高于实施前,经比较(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对护理纠纷、知识技能增加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经比较均(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对工作环境满意度、同事关系和谐略高于实施前,经比较(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的应用能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内科跌倒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持续质量改进前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患者跌倒发生的情况和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患者跌倒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前后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跌倒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明显小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明显降低了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护理垂直管理下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护士分为3个层级,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不同层级护士对不同级别的患者进行管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与管理前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应用分级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7-09至2018-05在医院工作的护士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分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施干预措施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护理文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应用分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责任组长竞聘上岗后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4月竞聘责任组长前、后8个月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考评。结果责任组长竞聘上岗后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合格率、重危病人及一级护理合格率、病区环境管理合格率、护理文书质量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急救器材药品合格率、住院病人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陪护率、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护士专业理论考核合格率11个方面的护理工作质量都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实行责任组长竞聘上岗,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优质护理在病房中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护理关怀在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治疗的56例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关怀,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留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关怀,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改善了预后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理障碍的缓解效果.方法 选择106例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考察循证护理对冠心痛心绞痛的缓解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对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结果 使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患者对医院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的发病率和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状态,提高医院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晨交班护理查房模式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晨交班由床头交接改为护理查房交班,资料收集时间2007年1月-2009年1月。结果晨交班护理查房模式提高了ICU护士工作质量和整体素质,使一天的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结论ICU晨交班护理查房促进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病情(九知道),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对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也提出更高标准.护理查房是增加护士知识面、提高护士专科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做好临床护理查房,不仅可以启发和督促护理人员学习钻研业务,做到学用结合,提高护士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能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长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不同,查房质量难以保证,有的临床护理查房制度不够落实,年轻的护士长对查房程序不了解,不能通过查房达到学习知识或为患者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我院从2007年起,规范护理查房程序,并加强了对护理查房过程的质控检查,有效提高了护理查房的质量,收到很好效果.现将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开展品管圈活动,以2015年3月-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作为对照阶段,2016年1月-10月实施后作为观察阶段,考核标准均以本院护理质量标准为依据,将两阶段的病人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健康教育)、消毒隔离、病区护理管理质量的平均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病人质量、消毒隔离、病区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阶段,并且观察阶段护理质量较对照阶段相比有显著提高,两个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活动对护理质量提高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护理管理体系,推广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在老年痴呆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08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研究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活质量量表(QQLAD)、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认知功能等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MMSE、QQLAD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升高程度更明显,而两组患者ADL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记忆能力、智力水平、语言能力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患者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此外,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痴呆患者予以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其认知功能的同时,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促进患者活动能力改善,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 入选2010年2月-2013年2月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分为常规护理组49例和循证护理组49例,给予不同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循证护理措施实施前,两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理论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并发症预防有积极意义,能够对护理工作进行积极指导,同时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5.
PICC置管术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通过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经济的输液护理.方法 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组,开展护士静脉输液理论及实践、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知识的培训;对3年627例不同方式输注化疗液体的患者进行统计.结果 通过对高渗、营养及刺激性化疗药物输液方式的统计,从外周静脉炎/外周静脉渗出发生率、护理服务态度、护士护理技术等三方面得出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对护理服务质量有改善作用.现我科护理管理各项指标均达到100%.结论 通过对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管理,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降低患者输注高渗、营养及刺激性化疗液体的风险,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携管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2019年0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PICC携管出院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院内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之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研究组PICC有关并发症出现比对照组更少(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提高,且研究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减少PICC携管出院患者有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在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的护理人员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法 ,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分均较高,同时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均明显较高,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细节管理应用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来完成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物品、人员的管理,测定细节管理应用前后医护人员的管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8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化疗过程中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则应用舒适护理方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和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得分显著小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较好地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和社区医院护士生活质量和工作压力状况.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医院在卫生事业改革决策和护理管理方面提供信息.方法 应用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和护士工作压力源表对北京市某3家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护士300人及8所社区医院工作的护士300人进行现场问卷测评.结果 三级甲等医院和社区医院护士在生活质量及工作压力的多个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甲等医院和社区医院护士在生活质量及工作压力的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政策制定者及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具体问题制定解决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提高福利待遇、增加学习晋升机会提高护士群体对职业的认同感,缓解职业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