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目的:建立蒙药白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蒙药白益母草总生物碱提取条件,以期为白益母草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盐酸水苏碱为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标准对照品,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白益母草中总生物碱含量,以总生物碱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热回流法提取角茴香中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不同产地角茴香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角茴香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的角茴香中总生物碱的含量,通过正交设计方法,以总生物碱的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结果:最终确定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O.O1moL/L的盐酸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2h,料液比为1∶20.结果表明,2014年采自青海湟中的角茴香中所含生物碱含量最高,2015年采自青海大通的含量最低.结论:不同产地的角茴香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通过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提高了生物碱的提取效率,可做为今后角茴香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建立的角茴香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雷公藤药材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雷公藤总生物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条件:药材提取前浸泡1h,分别用12、10倍量的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调pH为4.结论:此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雷公藤药材生物碱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雷公藤多苷片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测定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和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雷公藤吉碱为对照,在267nm波长处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雷公藤吉碱在4.13~57.8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9%,RSD为2.19%(n=9)。不同厂家雷公藤制剂和不同产地雷公藤药材中总生物碱含量差异巨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雷公藤制剂及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阔叶十大功劳总生物碱提取及小檗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阔叶十大功劳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和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确立提取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采用HPLC-UVD法,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各含0.1%甲酸)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45 nm,测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质量6倍量的80%乙醇、提取4次、每次2h;小檗碱在36.00~486.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0%,RSD为0.53%.结论 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回收率较高、稳定且重复性好;所建立的测定小檗碱含量的HPLC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麦芽中总生物碱提取工艺,建立大麦芽碱质量分数测定方法,为其生物碱部位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超声法提取麦芽总生物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麦芽碱质量分数;并以麦芽总生物碱和大麦芽碱质量分数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出麦芽生物碱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方法为:用5倍量的体积分数80%甲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45 min.不同产地的麦芽中生物碱质量分数差异很大,其中安徽亳州产的生麦芽中生物碱质量分数相对较高.结论 建立的质量分数测定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不同产地麦芽生物碱质量分数差异较大,需要制定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白英中甾体类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醇提-酸醇水解法提取白英中的总生物碱,分离得到甾体类总生物碱,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澳洲茄胺为对照,溴甲酚绿为显色剂,在412 nm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白英中甾体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澳洲茄胺在1.6μg/m L~9.6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88.70%~102.2%(n=9),RSD为3.09%~4.96%,不同来源的白英药材中甾体总生物碱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灵敏,适合测定白英药材中甾体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并且可为白英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附子炮制过程中胆巴浸泡工艺对附子生物碱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方法:从胆巴水溶液的浓度、附子在胆巴水溶液中的浸泡时间、附子与胆巴水溶液的料液比三个方面进行单因素考察,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附子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中的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附子中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附片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随着泡胆时间增加、胆巴水溶液料液比减小和胆巴水溶液浓度增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总生物碱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综合附子的形态和生物碱含量,确定胆巴浸泡的最佳工艺为35%-40%胆巴水溶液浓度,以1∶2的料液比浸泡附子不少于20 d。结论:胆巴浸泡能有效保存附子,并能够降低其有毒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优选的浸泡工艺可为胆巴炮制附子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天仙子及其炮制品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仙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酸性染科比色法测定天仙子及其炮制品总生物碱含量.结果:硫酸阳托品在2.208 μg·ml~13.248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8.41%,RSD为0.96%(n=5).测得天仙子总生物碱含量生品为0.290mg·g-1,清炒品为0.242mg·g-1,醋炒品为0.420mg·g-1,醋煮品为0.548mg·g-1,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以醋煮法最高.结论:本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重现性好.该实验为天仙子及其炮制晶生物碱含量测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总蒽醌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和总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以大黄素和小檗碱为参照,采用显色反应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皮炎洗剂中总蒽醌和总生物碱含量。结果 :皮炎洗剂中所含总蒽醌和总生物碱的吸收度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均灵敏、快速、准确、成本较低,适用于皮炎洗剂中总蒽醌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来判断雷公藤水提液对成年小鼠的急性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依据。方法:根据改良寇氏法,测定雷公藤水提液对成年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若毒性较低,则改为测定雷公藤水提液对成年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结果:通过急性毒性的预实验未能测出LD50,改测雷公藤水提液对成年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50.3 g/kg,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300.6倍。结论:雷公藤水提液对成年小鼠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提取雷公藤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并以雷公藤甲素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雷公藤甲素含量。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表明,雷公藤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药剂比为1∶15,提取时间为60 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可作为超声提取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最佳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桑寄生,雷公藤醇提取物对大鼠胃黏膜环氧化酶的影响。方法:观察桑寄生、雷公藤醇提物对正常大鼠和乙醇诱导胃黏膜损伤大鼠的胃黏膜溃疡指数的变化;测定给药前后大鼠胃壁组织6-酮-前列腺素F10t(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正常大鼠胃黏膜6-keto-PGF1α的含量为(130.02±15.19)ng/g,胃黏膜溃疡指数为(2.00±2.00),灌胃给予桑寄生和雷公藤后,6-keto—PGF1α的含量分别为(100.56±12.78)nvCg和(124.30±19.41)n以,胃黏膜溃疡指数分别为(4.67±1.15)和(4.33±1.53),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O用乙醇诱导后,大鼠胃黏膜6-keto—PGF1α的含量为(210.09±29.05)nr4g,胃黏膜溃疡指数为(76.67±15.28),灌胃给予桑寄生和雷公藤后,6-keto-PGF1α的含量分别为(137.00±25.62)ng/g和(108.83±20.55)nr4g,含量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溃疡指数则分别为(171.33±42.72)和(173.33±41.63),溃疡指数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寄生、雷公藤醇提物能抑制乙醇诱导大鼠胃黏膜中环氧化酶的活性,但对正常大鼠胃黏膜的环氧化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五味子与雷公藤配伍后对雷公藤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雷公藤及雷公藤与五味子配伍后的水提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L-02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组0.6、3、15、75mg/m L浓度下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0.966±0.062)、(0.941±0.032)、(0.872±0.023)、(0.891±0.022),雷公藤加五味子组增殖指数分别为(0.900±0.053)、(0.940±0.081)、(0.963±0.015)、(0.973±0.0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加五味子组在四个实验浓度下对L-02人肝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4.885±7.722)%、(42.278±17.624)%、(84.709±18.941)%、(33.754±6.045)%,雷公藤组分别为-(62.092±7.840)%、-(68.555±0.788)%、-(65.577±0.755)%、-(67.829±5.495)%,两组各浓度L-02人肝细胞增殖率比较,P0.05。结论五味子与雷公藤配伍后,在保持雷公藤体外免疫抑制活性的同时能有效降低雷公藤对肝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 disc及Pubmed数据库,收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患者累计9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可显著提高两药对CIU患者的总有效人数并显著降低复发人数,且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未明显增高。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输尿管梗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雷公藤多甙组、假手术组,雷公藤多甙与贝那普利组以药物10 mg· kg^-1· d^-1溶于5 mL生理盐水灌胃,模型及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术后14 d分别处死各组8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管间质 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雷公藤多甙组大鼠肾小管间质CTGF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雷公藤多甙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的CTGF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1),亦低于贝那普利组(P <0.05)。结论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雷公藤多甙起着重要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相关。雷公藤多甙可以下调 CTGF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可作为梗阻性肾病的辅助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26-129+134
目的探讨蠲痹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RF、抗CCP抗体、ESR、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收治的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开放、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雷公藤治疗组(n=35)和甲氨蝶呤对照组(n=3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接受蠲痹饮治疗,甲氨蝶呤对照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结果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关节疼痛度评分降低幅度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幅度均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僵时间缩短幅度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RF、抗CCP抗体、ESR、CRP水平降低幅度均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甲氨蝶呤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蠲痹饮治疗的临床疗效较甲氨蝶呤治疗显著,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RF、抗CCP抗体、ESR、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发一种不用过氧化铝预处理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多甙片中雷公藤内酯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以无水乙醇超声溶解后直接上样测定.色谱柱为Gracesmart RP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1:79),流速为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21nm,进样量5.0μl。结果雷公藤内酯醇检测浓度在0.1~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9%(KSD=1.4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雷公藤多甙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