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近代国家研究会报告指出了吸烟者的孩子、妻子所受的健康危害与日剧增。有大量吸烟父母的孩子有得肺炎和支气管炎的机会。他们由于散发的呼吸道感染,而送入医院。报告叙述了,他们和不吸烟父母的孩子相比较,还有嗝鸣、咳嗽、有痰这样的症状。吸烟者的配偶和不吸烟者的配偶比较,发展成肺癌的机会大30%。报告还叙述了“不吸烟孕妇受吸烟丈夫的影响,其初生婴儿体重比夫妇都不吸烟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人群吸烟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天津城乡30654人的吸烟率、吸烟量、开始吸烟年龄以及被动吸烟情况。分析了吸烟与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关系。吸烟者冠心病、心肌梗死患病率均高于不吸烟者,与吸烟量有剂量反应关系。吸烟者脑卒中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但35岁以上的标化率却反之。不同职业及文化程度吸烟患脑卒中的RR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   方法   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5个COPD监测点抽取≥40岁调查对象, 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肺功能检测。利用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吸烟对COPD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   结果   ≥30包年的吸烟者在总人群中占13.9%(95% CI:10.3%~17.5%, P < 0.001), ≥40年的吸烟者在总人群中占8.5%(95% CI:6.7%~10.3%, P < 0.001)。吸烟者平均吸烟年数为32.4 (95% CI:31.2~33.5)年, 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21.1 (95% CI:19.6~22.7)支/天。调整混杂因素后, COPD和呼吸道症状的患病风险均随吸烟包年和吸烟年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均有Ptrend < 0.001)。   结论   吸烟增加COPD及呼吸道症状的患病风险, 吸烟包年和吸烟年数越多, 慢阻肺和呼吸道症状的患病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农民和非农民吸烟者的吸烟合理化信念的持有情况和差别,为进一步开展控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该区15岁以上农民和非农民的男性吸烟者,调查其吸烟情况、吸烟合理化信念情况和基本情况,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两类吸烟者之间吸烟合理化信念的持有情况。结果两类吸烟者的安全吸烟论、自我赦免论和戒烟有害论的持有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农民吸烟者的此类信念持有率高于非农民吸烟者。两类吸烟者自我赦免论、社会接受论、戒烟有害论和安全吸烟论的均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吸烟者的均分高于非农民吸烟者。结论吸烟合理化信念在青浦区的吸烟者中普遍存在。农民吸烟者与非农民吸烟者之间的吸烟合理化信念存在差别;农民吸烟者吸烟合理化信念较非农民吸烟者严重。制定控烟干预策略或措施时,需要考虑到吸烟合理信念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省公共场所吸烟与被动吸烟状况、公众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与态度、本省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情况,为制定控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西宁、格尔木市及乐都县部分公共场所的公众采用拦截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在599名被调查者中,吸烟率为38.7%,男性吸烟率为66.9%,女性为7.1%,被动吸烟率为72.2%。58.3%的被调查者家中任何地方都能吸烟,72.7%的被调查对象常去的娱乐场所内吸烟不受任何限制,48.9%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场所中任何地方可以吸烟;父母吸烟孩子更容易得哮喘或呼吸道疾病的知识知晓率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无差异,其他的均为吸烟者的知识知晓率低于非吸烟者,吸烟者支持公共场所禁烟的比例也低于非吸烟者。结论本次调查的公共场所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严重,公众对吸烟的危害认识程度不足;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程度较高,但缺乏相应的控烟政策及支持性环境。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吸烟对精子发生有不良影响。1969年Viczian报告吸烟可减少精子数量、降低精子活力和增加畸形精子。1981年Evans等报告了精液中畸形精子百分比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稍高,吸烟者血清睾酮(T)比不吸烟者低,而吸烟者FSH较高。1982年Rodriguez-Rigan等发现吸烟者和精索静脉曲张者的精子数量、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居民1983~1998年血铅、镉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市居民1983~1998年血铅、镉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血铅含量,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不吸烟女性血铅浓度在此期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998年市区与郊区血铅浓度也有显著性差异。血镉含量男性吸烟者> 女性不吸烟者> 男性不吸烟者。不吸烟女性血镉在此期间基本处于稳定状态。1998年市区与郊区血镉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区男性吸烟与恶性肿瘤死亡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吸烟与恶性肿瘤死亡关系,以及随访期间研究对象吸烟情况的改变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方法 自1986年1月至1989年9月调查上海市区45~64岁男性居民18244人,每年上门随访一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 至2002年度随访结束,全队列共随访235762人年,人均随访12.9年。在此期间共死亡3365例,其中恶性肿瘤死亡1381例。基线调查时吸烟者相对于不吸烟者总死亡RR值为1.49,去除随访期间吸烟情况有变化的对象后,一直吸烟者相对于一直不吸烟者的总死亡RR值增至1.78;相应的恶性肿瘤死亡RR值由2.05增至2.58,肺癌死亡RR值由6.40增至8.77。基线调查时吸烟者年龄标化总死亡率及标化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95.6/10万人年和782.0/10万人年,去除随访期间吸烟情况有变化的对象后,一直吸烟者相应的标化死亡率增至2353.7/10万人年和1144.6/10万人年。结论 吸烟是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总死亡及恶性肿瘤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不考虑随访期间研究对象吸烟状况的改变会低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化学试剂或致突变物可能通过直接影响睾丸生精能力而影响男性生殖。许多观察表明,吸烟和精子浓度、精子活力以及正常形态精子比率的有害影响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长期每天大量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精子轴丝超微结构可能的异常或退化。 随机选择不育门诊的44例患者,其中29例吸烟者,15例不吸烟者作为研究对象。每天吸烟20只以上至少10年的患者为吸烟组,从不吸烟的患者为不吸烟组。吸烟组年  相似文献   

10.
吸烟作为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已为大量流行病学所证实.心血管病是近代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1900年美国前十位死因中心血管病为第四,1981年升为第一位.我国情况也是如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吸烟为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我国十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随访分析得出吸烟者脑卒中发生率为不吸烟者的1.45  相似文献   

11.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但吸烟对人体其他部位影响不大。科学家们用大鼠做试验,结果发现,烟吸者首先表现为肺组织相关淋巴结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功能降低,如长期吸烟还可使人体其他部位的免疫细胞发生改变。吸烟主要影响人体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但对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超过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现在吸烟者中将来会有一半因吸烟而提早死亡,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缩短至少10年。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二、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超过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三、现在吸烟者中将来会有一半因吸烟而提早死亡,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缩短至少10年。  相似文献   

14.
900名男性官兵吸烟情况调查结果及干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部队900名男性官兵吸烟情况调查表明:吸烟率54.7%,戒烟率为13.16%。不同年龄、兵种和文化水平之间吸烟率有所不同。吸烟量普遍较小,49.2%的吸烟者每日吸烟量少于5支。63.8%的吸烟者是在入伍前学会的,入伍后学会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入伍后第一年学会的。初学吸烟动机以“交际”、“模仿”为主,目前继续吸烟动机以“解闷”、“交际”和“习惯”为主。50.4%的吸烟者在老乡、战友相聚时吸烟较多,63.6%的吸烟者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能够不吸烟。父亲、兄弟姐妹吸烟对本人吸烟与否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普遍能认识到吸烟的危害。针对官兵的吸烟特征,本文分析了在下一步吸烟干预中应着重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养生》2014,(17):26-26
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超过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现在的吸烟者中将来会有一半因吸烟而导致提早死亡。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缩短至少10年。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二、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超过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三、现在吸烟者中将来会有一半因吸烟而提早死亡,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缩短至少10年。  相似文献   

17.
《预防医学论坛》2016,(1):F0004-F0004
1、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2、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超过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3、现在吸烟者中将来会有一半因吸烟而提早死亡,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缩短至少10年。  相似文献   

18.
对某部队900名官兵吸烟情况调查表明,吸烟率为54.7%,戒烟率为13.6%;吸烟量普遍较小,49.2%的吸烟者每日吸烟量少于5支;63.8%的吸烟者是在入伍前学会的;初学吸烟的动机以“交际”、“模仿”为主;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普遍能认识吸烟的危害。针对官兵的吸烟特征,提出了吸烟干预中应着重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西宾阳县控烟情况,为控制烟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个人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公共场所内开展面对面的个人调查,了解场所内人群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以及场所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对公共场所禁烟政策的态度和看法.结果 人群对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知道吸烟会损害吸烟者的健康、被动吸烟会损害非吸烟者的健康、被动吸烟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丈夫吸烟妻子更容易患肺癌、父母吸烟的孩子更容易患哮喘或呼吸道疾病知识的比例分别为97.47%、94.30%、44.51%、60.13%、83.54%.吸烟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非吸烟者,对立法或制定政策的支持率支持全面禁烟的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交通工具89.87%、学校82.3%、医院79.75%、办公室73.00%、餐厅40.3%、酒吧24.1%,低于全国水平;人群被动吸烟率为44.07%,公共场所人群被动吸烟率最高达74.29%.结论 宾阳县公共场所禁烟现状不容乐观,被动吸烟现象严重,需加强法律建设,加大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力度,减少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现象.  相似文献   

20.
烟草特有的亚硝胺的卫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烟对口腔、鼻腔、喉头和呼吸道有不良刺激作用;会引起恶心、气短、肺气肿、支气管炎,食欲不振和心律的改变。1939年Müller就报道吸烟可能是肺癌的危险因素,这一结论目前已得到公认。流行病学研究还证实吸烟者喉、舌、齿龈,口腔粘膜、颚、鼻腔、食道、肝、胰腺、肾和膀胱肿瘤发病率均比不吸烟者高。近年来,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迅猛发展影响下,烟草致癌性的卫生学研究已推进到细胞和分子水平。过去人们比较重视吸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