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要存量优化背景下,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从而拓展公共空间容量是实现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明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内涵,剖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特征,明确轨道交通对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影响的基础上,总结轨道交通促进下的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通用策略;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通过分析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侧重点,结合轨道交通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并使用空间句法验证策略的合理性。为类似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引和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晓鹏 《山西建筑》2010,36(25):29-30
以某步行街地下空间开发为例,在介绍项目概况的基础上,对与步行街结合的地下公共空间形态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步行街型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从而为步行街地下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陶洋 《江西建材》2014,(7):13-13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及其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形象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探讨了地下公共孔空间在步行通道系统、入口节点以及引导性标识系统设计的思路,从而提高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和使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洪小春 《华中建筑》2023,(11):48-53
为改善现阶段城市高密度区域地下公共空间成片开发但整体环境不佳的现状,参照城市设计理论框架提出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思路。首先,明确了随着城市设计发展和城市高密度区域空间立体开发催生的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现实需求和总体思路;其次,从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要素构成、尺度与主体、特征与模式、研究思路与框架等4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地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的研究特色,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结构层次及设计的内容,强调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潘永峰  袁朝晖 《华中建筑》2008,26(10):199-201
该文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为背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地下商业空间出入口与市政公共空间出入口的整合、设计原则及在空间导向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图从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宏观的层面上,探索研究以人性化设计为核心的新一代城市公共空间,并提炼出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在多个层面所体现的内涵,从而为严寒地区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标识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利用的迅速发展,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受到设计者更多的重视,设计完善的地下公共空间标识系统可以更好地引导人流,改善地下公共空间的环境氛围。本文对地下公共空间标识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鞍山市城市居民进行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使用后调查,从居民的主观态度、活动频率、最厌恶情况以及居民手写建议四方面,分析了该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0.
俞泳  卢济威 《地下空间》1998,18(5):299-302
地下公共空间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本文选择与地下公共空间相关度较高并易于量化的因素进行研究,人国家、城市、地区三个不同的范围,分析了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时机、开发量等地下公共空间发展指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零售总额、交通量、容积率、气候等城市活动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存量发展与精细化设计的背景下,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活力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不少既有地下公共空间环境使用状态不良及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空间活力丧失。故将“活力提升”作为推动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再生的目标,对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通过专家和公众参与的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初步研究,选取重庆3个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案例进行活力评价体系的检测与反馈,反映当前关注度高、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既有的地下公共空间问题,为活力提升设计策略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城市对于地下空间开发所关注的焦点,已由扩充商业容量转变为发掘其所具备的公共空间价值。苏州平泷路地下空间为了达成建构地下公共空间与特色街区的开发目标,针对特色街区的影响因素,提出解决与对应影响因素的项目设计思路。为了确保开发过程中,项目能确实发展为平江新城的公共活动平台,平泷路地下空间以设置专业沟通平台,坚持合理与科学化发展的方式作为核心策略。同时,在项目计划初期阶段,从区域开发的角度优化调整相关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商业策划阶段,藉由制订主题、调整空间业态与经营定位的方式,精准定位未来运营方向;在设计概念阶段,增设了文化活动空间,为城市文化活动的产生保留余地;在设计深化与施工阶段,对内部重要与竖向节点进行重点设计,使平泷路地下空间最终能成为一个舒适、安全与安心的城市步行环境。最后,指出以公共空间开发为主,结合空间主题与城市文化设计的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模式,能够创造出地下空间街区的特色,并建议此模式可作为我国未来开发地下空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我国居住小区规划建设的若干特征,提出将居住小区地下车库向社会开放,利用其车库停车、交通通行等资源改善城市交通;借鉴实例中的“双层城镇”、“地下公共交通层”等相关经验,在城市规划、道路安排以及地下车库的具体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对城市公共空间有所忽视的大不相同,从70年代起,与城市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通过整合城市街区、广场及外部空间,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分析,和对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地下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实现让城市公共生活回归城市新空间,新公共空间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城市发展用地日趋紧缺,因此完善和优化现有城区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途径.城市地下空间的商业性开发已成为现有市区优化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以西安市民乐园商业区地下商业街的空间环境设计为例,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纳入设计之中.通过将地下交通与地下商业空间整合设计,在地下商业空间中引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措施,消除传统地下空间给人的心理压抑感和封闭感,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空间品质和商业价值,进而实现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的集约化.  相似文献   

17.
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克服地下公共空间缺乏自然光、没有方向感、封闭、不安全等问题,提高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创造出舒适、美观且富有文化内涵的空间环境,提出详细规划阶段地下公共空间设计引导的概念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并辨证的吸取了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五要素”理论,从通道、路标、节点、地区、边界五个要素出发对地下公共空间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地下综合体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下综合体伴随着城市立体化再开发的进程正在迅速发展,地下综合体内的公共空间设计对城市生态化、集约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城市地下综合体公共空间的概念以及公共空间一体化的必要性,并从平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组织、开放空间整合、文化意象协调、室内装修布置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系统化、以人为本的设计,从而建立完整的地下空间秩序,优化城市整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吴亮  陆伟 《城市建筑》2011,(5):127-128
本文从环境行为角度探讨与地下空间社会心理有关的场所性问题,提出环境、行为与设计系统之间的关联.设计通过对动线系统、意象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控制,可以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的可达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对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地下空间的场所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建设城市地下交通环廊是改善区域交通与环境的重要措施, 多应用于商务区、公共服务核心区等交通压力大、慢行环境品质要求较高的区域,是用于连接各地块地下车库并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目前相关研究及规范对地下交通环廊功能定位、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因素的论证尚不成熟,且受政策、管理、规划设计、宣传等影响,已运营的地下交通环廊普遍存在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重点从规划设计层面分析了环廊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结合既有工程运营实践分析了既有设计规范的不合理点,并提出了规划设计新思路与新标准,并应用于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地下环廊规划设计实践,供行业实践及规范进一步修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