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VAVs家族基因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预后中的临床价值,并基于阳性作用基因建立肝癌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并提取342例HCC癌组织和50例癌旁组织中VAVs家族基因mRNA测序表达数据及其临床信息。比较TCGA中VAVs mRNA在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比较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AVs蛋白的表达差异。根据VAVs mRNA表达量中位值分为高表达组(n=171)和低表达组(n=171),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VAV2 mRNA构建HCC生存预后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正曲线来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对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VAV2 mRNA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本中心免疫组化结果表明,VAV2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缺陷基因(DC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CC、MMP-9蛋白表达情况。用彩超观察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测定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瘤的微血管密度指数(MDI)。结果乳腺癌组织中DCC蛋白表达率为38.6%,低于癌旁乳腺组织(82.9%,P<0.05),乳腺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78.6%)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17.1%,P<0.05)。超声观察DCC、MMP-9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具有相关性,DCC蛋白阳性表达乳腺癌的MDI与DCC蛋白阴性表达乳腺癌的MD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阳性表达乳腺癌的MDI与MMP-9蛋白阴性表达乳腺癌的MD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MMP-9蛋白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作用,DCC、MMP-9蛋白与超声影像结合对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钙黏附蛋白(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VEGF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46.6%、72.8%,乳腺单纯性增生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3%、50.0%、65.7%,乳腺单纯性增生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3%、43.30%、32.8%,乳腺单纯性增生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COX-2、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P〈0.01),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COX-2、VEGF的高表达及E-cad的低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临床进展、推测预后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乳腺癌分子标记物的研究有助于诊断和预后判断,乳腺癌组织中凋亡基因survivin和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及预后的关系,以期拓展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理解与认识,为乳腺癌防治提供新策略。 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确诊且病历完整的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在survivin与NF-κB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urvivin、NF-κB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分子亚型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survivin与NF-κ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3.75% vs. 11.25%;56.25% vs. 8.75%,均P<0.05)。survivin和NF-κB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分子分型有关,均表现为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TNM分期晚、非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均P<0.05);同时,两者共高表达率也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TNM分期晚、非luminal型的乳腺癌组织明显升高(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546,P=0.000)。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urvivin或NF-κB高表达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均低于各自的低表达患者,而两者共高表达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低于两者任何单一高表达或两者共低表达患者(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NF-κB、survivin与NF-κB共表达、肿物直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且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XCR4在人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研究CXCR4在23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26例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34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2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CXCR4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XCR4在乳腺导管上皮增生、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0%、23.08%、56.25%、60.32%,表达水平呈现增高趋势,具有随病变恶性程度加重而逐步增高的趋势(P〈0.05);但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两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阳性组浸润性乳腺癌CX-CR4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结论:CXCR4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指标;CXCR4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SLC22A18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SLC22A18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对应癌旁乳腺组织,以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LC22A18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SLC22A18蛋白表达,分析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SLC22A18在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BNA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Z=-4.900,P<0.01);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乳腺良性病变(Z=-3.182,P<0.01).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6例导管内癌灶性浸润(Z=-2.022,P<0.05).SLC22A18蛋白在20例乳腺良性病变、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69.6%,两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5,P<0.05).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下调,SLC22A18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其作为肾透明细胞癌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MIAT在4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TCGA数据库分析MIAT表达水平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表明,MIAT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T分期(P<0.001)、M分期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MIAT的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MIAT的肾癌患者(Log-rankP<0.05)。结论 MIAT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肾癌细胞系中高表达,有可能成为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和色素框同源物7(CBX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EZH2和CBX7基因与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两者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EZH2 mRNA表达量与蛋白表达率依次明显增高,而CBX7 mRNA与蛋白表达率依次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CBX7 mRNA与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414,P=0.008;r=-1.000,P=0.015);两者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 结论:乳腺组织中EZH2表达升高、CBX7表达降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乳腺组织恶性转变及乳腺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乳腺病变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表达差异,并分析Syk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及其他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16例乳腺DIN2组织(导管原位癌,中级别)、1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95例癌旁组织中Syk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p53、HER2/neu表达。结果: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乳腺DIN2组织、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y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18/20例)、50.00%(8/16例)、34.52%(58/168例)及78.95%(75/95例)。乳腺癌组织中Syk阳性表达率较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P〈0.05)及乳腺癌旁组织(P〈0.05)明显降低。乳腺DIN2组织中Syk阳性表达率较纤维囊性乳腺病组织(P〈0.05)及乳腺癌旁组织(P〈0.05)明显降低。Syk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及ER、PR、p53、HER2/neu表达结果均无相关性。结论:Syk在纤维囊性乳腺病、癌旁组织、癌前期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神经轴突导向蛋白2(Slit2)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lit2与乳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对24例发生脑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71例未发生脑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2例乳腺导管内癌和23例乳腺腺纤维瘤组织中Slit2的表达.结果 Slit2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脑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13%)明显低于无脑转移患者(59%)(P<0.05);在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9%和48%)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瘤(87%,P<0.05);但前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62%)明显高于50岁及以下患者(34%,P<0.05);在生存期<5年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组织中Slit2的阳性表达率(18%)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的患者(59%)(P<0.05).Slit2阴性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Slit2阳性患者(P<0.01).Sli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中Slit2的表达和乳腺癌脑转移呈负相关,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及预后呈正相关,可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和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TO基因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新辅助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28例乳腺增生病组织和24例乳腺癌组织及1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FTO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FTO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FTO基因在乳腺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均有表达,而在乳腺癌表达高于乳腺增生组织(P<0.05);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FTO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乳腺癌组织FTO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FTO mRNA的表达量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P<0.05),而与ER,PR受体,CerbB-2基因状态及肥胖无关(均P>0.05)。 结论:FTO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新辅助化疗可以下调乳腺癌组织FTO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人类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8(kallikrein gene8,KLK8)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1例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以及26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与相应瘤旁组织标本,分别通过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法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检测KLK8在乳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KLK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其相应癌旁组织低(P〈0.0001),在乳腺良性肿瘤中未发现该现象(P=0.424),并且其在正常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表达低(P=0.001)。KLK8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存在相关。结论:KLK8在乳腺癌中呈低表达,可能是乳腺癌预后良好的一个肿瘤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1例乳腺癌患者和3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手术前及12例健康人血浆中VEGF-C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组织中c-erbB-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示,乳腺癌组血浆VEGF-C(P-VEGF-C)阳性表达率为63.93%,其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月经状况、雌孕激素受体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乳腺癌组VEGF-C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VEGF-C的表达水平在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EGF-C与乳腺组织中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1)。提示乳腺癌患者血浆中VEGF-C表达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多种在线数据库分析碳酸酐酶3(carbonic anhydrase 3,CA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预后潜力以及相关机制。方法使用GEPIA2.0和TIMER数据库资料分析CA3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使用Bc-GenExMinerv4.7数据库资料分析乳腺癌亚分类的CA3 mRNA的表达差异;使用Kaplan-Meier绘图仪、Bc-GenExMinerv4.7和PrognoScan数据库资料分析CA3 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LinkedOmics数据库资料分析CA3共表达基因及其生物学行为;使用TIMER数据库资料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A3 mRNA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A3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在ER阴性(P<0.05)、PR阴性(P<0.05)、HER2阴性(P<0.05)以及无淋巴转移者(P<0.05)其表达水平较高,且在高表达Ki67乳腺癌患者中CA3表达水平较低(P<0.05),与SBR和NPI分级也具有相关性(P<0.05);CA3 mRNA表达水平低的乳腺癌患者其总体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较低(P<0.05);筛选出的正相关前50个共表达基因有10个基因具有低风险比(P<0.05),筛选出的负相关前50个共表达基因中有11个基因具有高风险比(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CA3 mRNA表达与CD4+T细胞和CD8+T细胞具有正相关关系(rs=0.175,P<0.001;rs=0.137,P<0.001),与T细胞衰竭标志物LAG3、TIM-3和PVRL2呈负相关关系(rs=–0.100,P<0.01;rs=–0.143,P<0.001;rs=–0.082,P<0.05)。结论CA3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望作为乳腺癌预后潜在标志物,可能与免疫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家族的成员ABCA5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ABCA5在胰腺癌中的研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临床样本验证,探讨ABCA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对ABCA5在胰腺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使用TCGA和GEO数据库,分析ABCA5在胰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BCA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及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TIMER、STRING和Gene MANIA数据库对ABCA5与免疫细胞浸润、蛋白互相作用网络(PPI)和基因-基因互作网络进行分析。利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和相关性分析对ABCA5在胰腺癌中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通过癌症药物敏感性基因组学(GDSC)分析ABCA5与治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在TCGA和GEO数据集中,ABCA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均P<0.05)。在TCGA和GSE62452数据集中,ABCA5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ABCA5的表达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0.458,P=0.001;HR=0.439,P=0.017)。65例临床病例分析显示,ABCA5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处于低表达水平,且ABCA5低表达患者的预后更差(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ABCA5的表达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0.327,P=0.032)。TIMER数据库结果显示,ABCA5表达与免疫浸润密切相关。PPI蛋白互作网络显示,有14个与ABCA5相关的互作蛋白;基因-基因互作关系网络图得到20个与ABCA5相关的互作基因。基因富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BCA5在胰腺癌中可能与细胞周期和铁死亡有关。ABCA5高表达患者对5种治疗药物的IC50明显低于ABCA5低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 ABCA5在胰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其表达水平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ABCA5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免疫调节和铁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乳腺钙化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 protein,OPN)mRNA在含钙化灶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转移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128例乳腺病变组织及相应癌旁乳腺组织和9例乳癌转移淋巴结中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骨桥蛋白mRNA表达在含钙化灶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表达最高,良性钙化灶乳腺组织次之,而在癌旁乳腺组织及良性无钙化病变组织中表达最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骨桥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钙化有关,并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可望能指导临床治疗,评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IAP1、XIAP、caspase-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IAP1、XIAP、caspase-3蛋白分子在99例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6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合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中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3种蛋白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cIAP1、XIAP、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各自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均P0.05),但3种蛋白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在接受过与未接受过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IAP1的表达与患者的月经状态、年龄明显有关,而XIAP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强度明显有关(均P0.05)。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IAP1表达量与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关系不明显(P0.05),XIAP高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长于低表达乳腺癌患者,而caspase-3高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短于caspase-3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均P0.05)。结论:cIAP1、XIAP和caspase-3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XIAP和caspase-3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Twist蛋白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Twist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Twist蛋白与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71.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示二者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Twist蛋白呈高表达,E-cadherin蛋白呈低表达,均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且二者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提示Twist蛋白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的表达,进而调控肿瘤细胞的EMT过程,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NA结合蛋白24(RNA-binding protein 24,RBM24)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手术切除并由病理确诊的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24例,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BM24的表达,同时结合TCGA数据库,判断RBM24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RBM24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1)。同时K-M法分析显示RBM24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期(OS)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RBM24在乳腺癌中低表达,并且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乳腺肿瘤激酶(Br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及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癌旁近端(2 cm)非癌乳腺组织及癌旁远端(〉5 cm)正常乳腺组织中OPN、Brk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①OPN、Brk和VEGF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和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Brk在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OPN、VEGF在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中和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OPN和Brk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及组织学分级均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VEGF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③在乳腺癌组织中OPN、Brk和VEGF表达之间两两呈正相关性(P〈0.05),在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和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中OPN、Brk和VEGF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位于同一信号传导通路上的OPN、Brk在癌旁远端正常乳腺组织、癌旁近端非癌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递增。OPN可能通过VEGF、Brk刺激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而加速血管修复,通过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