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于模糊自校正PI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赵涛  姜卫东 《机电工程》2006,23(5):25-27
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动态模型,提出了无刷直流电机的模糊自适应-PI控制,根据偏差和偏差变化率,在线修改PI的积分时间常数和比例系数,控制PWM输出信号,获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较之传统的PI控制方法,系统的超调量减小,没有振荡现象,且响应快。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三相PWM整流系统在快速性和抗扰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三相PWM整流系统电路拓扑、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及控制器组成,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积分—线性自抗扰控制器。通过对系统模型进行坐标变换,实现了电压电流独立控制。控制系统采用电压外环与电流内环相结合的双闭环结构,电流内环采用前馈解耦PI控制,电压外环采用积分—线性自抗扰控制,调制方法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利用Simulink搭建了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性仿真实验,并对比了PI、线性自抗扰和积分—线性自抗扰3种控制策略的仿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积分—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三相PWM整流系统快速性强、无超调、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3.
针对室内温度系统具有大时滞性、大惯性等特点,传统的控制方法效果不甚理想,提出了一种比例-模糊积分的复合控制策略,以提高碳纤维电地暖系统中智能温控器的控制性能。阐述了比例-模糊积分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基于模糊控制算法和PID 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设计。 MATLAB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开关式控制、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算法的智能温控器相比,基于比例-模糊积分控制算法的智能温控器所需调节时间短,能有效抑制超调,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和鲁棒性,显著改善了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比例换向阀控制电液系统(EHS)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比例换向阀控制电液系统的方法。利用投影修正的梯度法对特征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设计了基于特征模型的广义预测控制(GPC)控制器,使负载精确跟踪到期望位置。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特征模型的GPC控制器与比例积分导数(PID)控制器相比,具有更好的死区补偿和随参数变化的自适应性能。  相似文献   

5.
陈建生  章玮  徐海亮 《机电工程》2012,29(9):1085-1089,1099
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是PWM整流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电网电压不平衡且(或)含有低次电力谐波时,传统的控制方法不能消除直流母线电压的抖动。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深入分析了电网电压不平衡且含有5次、7次谐波分量对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的直流母线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积分-谐振(PI-R)的控制策略,并详细分析了电流控制指令计算和PI-R控制器的设计方案。1 MW PWM整流器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显著抑制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并提高系统的安全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6.
振动信号频域积分的滤波修正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械故障诊断中,通过振动信号的软件积分可以实现振动加速度、速度信号向位移信号的转换。为了消除信号中噪声对软件积分结果的影响,分析了软件积分在振动信号积分中趋势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基于传感器低频滤波与阀值滤波修正的频域积分算法。方法简单实用,消除了软件积分结果中的摆动趋势。数值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表明,方法抗噪声能力强,具有很好的精度和通用性,目前已经应用于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中,为判断机组运行状态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带有螺旋桨的吸附机构在受到干扰或左右电机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越障时会存在偏航角变化不稳定的问题.对此,设计了吸附机构姿态自动控制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分别建立基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算法和基于专家经验比例积分微分算法的吸附机构姿态控制系统,对吸附机构保持姿态的稳定性、抗干扰性、跟随性进行仿真对比.通过对吸附机构越障比例积分微分姿态控制进行研究,验证了专家经验比例积分微分算法对吸附机构偏航角调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伸缩臂叉装车自动调平系统在工作中的调平精度和响应速度,提出了一种在伸缩臂叉装车的自动调平系统加入增量式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的电液比例控制方法,并建立了电液自动调平系统的控制模型和Simulink仿真模型.利用Simulink的仿真结果分析和对比了加入PID控制算法与没有加入PID控制算法的阶跃响应和开环伯德图的特点,验证了在叉装车自动调平系统加入PID算法的可行性和产生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定位技术占据着核心地位。基于传统RSSI的多边定位算法,提出了差分修正的井下无线传感器网络RSSI节点定位算法,通过不同锚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比例差分系数,将其应用在测量节点定位。目标未知节点首先读取在信标节点信息,利用卡尔曼滤波法除去信号中的噪声,获得更加精确的距离值,通过锚节点构建差分模型,利用比例差分的方法对RSSI测距进行修正,并对改进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比例差分系数修正的RSSI测距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要远远高于传统RSSI测距定位算法,能够为井下的节点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Elman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结构,讨论了它的DBP学习算法,并将具有比例积分特性的Elman网络应用于动态系统的辨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Elman网络对热工动态系统辨识有很好的逼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伺服电机变负载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学习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控制数据自学习生成模糊控制规则,且可以在控制过程中对控制规则进行自调整,以适应被控对象工况的改变。通过伺服电机变负载的仿真控制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田恬  康瑾 《机械与电子》2023,41(3):30-33
步进电机的控制精度会对电机位移和数字脉冲产生影响,为了提高步进电机最优机械控制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步进电机最优机械控制效果,提出机器人步进电机的最优机械控制数据建模与仿真方法。该方法优先分析了机器人步进电机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并利用数学模型推导出传递函数,以此达到简化步进电机的目的。基于分析结果建立控制模型,实现最优控制机器人步进电机,并依据仿真分析结果验证最终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机器人步进电机最优机械控制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机器人步进电机最优机械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3.
对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与运行原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控制方案。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起仿真模型,并详细介绍系统仿真模型中各个子模块的原理与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快速地实现调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为实际的电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对无电流传感器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误差补偿方法,并结合交流伺服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的进行电机控制,用于交流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15.
交流调速系统的模型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贤佳 《润滑与密封》2003,(4):68-69,76
本文利用模型控制原理讨论了交流电动机调速的一种新的控制结构和方法。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克服电机自身参数变化的影响,从而使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变转速输入和负载扰动下马达稳速输出控制方法。基于欧洲NEDC循环路况构建车辆行驶仿真模型、泵控马达数学模型以及负载数学模型,提出车载液压发电机泵控马达稳速输出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变转速输入和负载扰动下,加入转速补偿控制能够极大提高控制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滑模控制在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稳态转矩脉动,将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应用于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滑模控制可以根据磁链和转矩误差实际大小调节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并结合转矩预测控制合理的调节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转矩脉动。仿真实验证明:即使电机运行在低速范围内,仍然能减少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18.
环链电动葫芦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转矩内环的转速、磁链闭环矢量控制方法对环链电动葫芦驱动电机进行调速.应用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方法能够满足电动葫芦的工作特性,满足操作者对电动葫芦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同步电动机的起动问题,分析了C1202二次压缩机的自耦变压器降压起动原理,根据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对同步电动机的起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压异步起动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出了起动过程中电动机相电流、电磁转矩等参数的变化曲线。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了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同步电动机软起动的数学模型,对同步电动机的起动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并且分别对空载起动和负载起动过程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转速开环控制同步电动机软起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轮毂电机的独立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轮毂电机的基本结构和类型,建立了无减速机构的轮毂电机动力学计算模型,探讨轮毂电机电磁转矩的控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轮毂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模型、车辆控制模型和地面负载输入模型,研究不同路面情况和控制转矩输入下,轮毂电机的滑移率和轮速的差异性关系以及制动过程中定转子间隙变形情况,选择了合适的轮毂电机制动控制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轮毂电机的转矩控制方法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迅速的特点,搭载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