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讨湖沼型疫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最佳防制对策,我们选择了汉寿县五一村为试点,1983~1989年采取人畜同步扩大化疗的措施,压缩了病情。但居民感染率仍维持在6.64%~15.03%。为了进一步控制感染,1990~1992年在扩大化疗的基础上结合改水,居民感染率大幅度下降。1 试区概况五一村位于沅水尾闾目平湖西岸,垸外大片有螺湖洲与试区一堤之隔,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其中4个组沿江堤一线居住,另外2个组距江堤800m外(二线)居住。全村总人口1103人,耕地面积2472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沿堤居民下湖从事捕鱼捞虾等副业和日常生活接触疫水频繁。扩大化疗前居民感染率33.29%,耕牛感染率22.45%,垸外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1542例居民血防意识程度与血吸虫感染的结果,A村(农业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9.4%,B,C村(渔业村)居民为16.5%和26.2%。居民中血防意识差,不具有血吸虫病自我防护能力的占22%。血防意识差的427人中,血吸虫的感染率26.4%;血防意识强的329人中,血吸虫感染率9.4%,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35.2,p<0.001)。无论居民职业、年龄如何,其血防意识程度均与血吸虫感染有关。提高居民血防意识程度,将十分有利地促进血吸虫病防制规划。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及时调整防治实施对策,达到1999年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我们于1992年4~9月,以1989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为基线信息,选择均安村为疾病监测点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该村位于茅草街镇北7km处,与沱江河一堤相隔,垸内7个村民组,1966年发现钉螺1处,面积4亩,经多次药杀于1971年消灭,至今未发现钉螺;自1970年开始逐年淤积形成垸外河洲,至1984年演变成有螺洲滩。1989年人群感染率8.4%,人群平均感染度算术EPG5.8,急性感染4人,耕牛感染率10.1%,平均EPG0.18,活螺平均密度1.4只/0.11m~2,钉螺感染率0.35%,感染螺平均密度0.005只/0.11m~2,属典型的血吸虫病湖沼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湖沼型疫区防制血吸虫病的对策,1983~1991年我们在五一村进行了以人畜同步化疗为主,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试点研究,结果如下。1 概况五一村位于汉寿县东北部,沅、澧水汇合处的目平湖西岸。该村与钉螺面积4900亩的牧牛坪及安福障湖洲仅一堤之隔。堤外淤洲均有钉螺分布,高程29.0~32.0m(吴淞)。全村6个村民小组,1,2,5,6组沿江堤100m内居住,3组、4组距江堤800m以外。总人口1149人,耕地面积2270亩,以种植水稻为主,部分村民经常下湖捕鱼、捞虾、打湖草。该村化疗前村民患病率为33.29%,耕牛感染率为22.45%,垸外感染性钉螺密度为0.0113只/0.11m~2,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洲垸型混合开放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湖沼型洲垸亚型血吸虫病的流行规律和防制对策,我们自1987年4月起,在岳阳县广兴洲镇黄安村进行了人畜同步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效果3年观察。该村位于岳阳县西北,南与建新农场毗邻,堤外为长江洲滩叫茯子洲。总面积约256.7万m~2,洲滩高程为29.11~32.50m(吴淞),生长芦苇。全村315户,1453人,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院内有钉螺面积7.0万m~2,1986年曾发现阳性钉螺。居民生产、生活接触疫水。全村有耕牛172头,常年在堤外放牧。1983~1985年该村定为湖南省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纵向观察点,居民粪检阳性率由16.47%  相似文献   

6.
汉寿县目坪湖西滨的洲垸型疫区五一村,1957年已基本消灭了垸内钉螺,但垸外洲滩冬陆夏水,仍为有螺地带。居民约2/3人口沿江堤居住,总人口1058人,以种植水稻为主,约85%的人口因生产生活与疫水接触。 1983年起,对该村实行以化疗为主防制血吸虫病,进行人畜同步治疗,连续观察了两年。 治疗对象及方法: 病人:对粪检阳性或血清免疫试验阳性、频繁接触疫水的船、渔、樵、牧民及护堤员;有疫水接触史,虽粪检阴性而有腹泻、血便或/及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疾病者。两年中分别采用吡 酮(按成人60mg/kg,儿童70m/kg二日疗法和成人40mg/kg儿童50mg/kg顿服)治疗,受治率各年分别为74.55%和43.08%。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二类疫区居民抗体变化规律。方法用Kato—Katz和IHA法对居民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该地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9%和26.67%,不同年龄组全体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分别在40-和50-岁组达到最高;不同年龄组全体人群感染度EPG和抗体滴度倒数的几何均数(GMRT)年龄变化规律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均在40~岁组最高,后逐渐下降。男性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抗体平均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是判断一个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8.
汉寿县五一村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洲垸型疫区,居民粪阳率33.29%。该村从1983年起连续7年采用人畜同步化疗对策防治血吸虫病,当年使居民粪阳率降至6.64%,以后4年稳定在6.91%~9.07%,自第6年起回升至13.64%和15.63%。为分析重现病人对病情回升的影响,我们将1987~1989年化疗后粪检查出的74名血吸虫病重现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 调查内容1.1 居民粪阳率及重现率1987年粪阳90名,粪阳率9.07%,1988年粪阳133名,粪阳率13.64%,其中重现病人27例,占粪阳人数的20.30%。1989年粪阳151名,粪阳率15.63%,其中重现病人59  相似文献   

9.
我省江湖沿岸的多数流行区,目前尚无法完全消灭钉螺,必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来逐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为了科学地制定防制对策,我们研制了“血吸虫病疫情预测咨询系统”,可以在IBM-286型计算机上快速模拟流行区的疫情,预测防治措施的效果,比较多种组合方案,为选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目标和相应措施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方法。本文以一个中等程度疫情的流行村为代表进行了模似研究,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1 代表村的疫情特征.洲垸型疫区,垸内无螺,湖洲易感地带宽1000m,活螺平均密度5.1只/0.11m~2,易感地带高程海拔28.0~30.0m(吴淞),查水位资料该地常年易感水位有123天/年。  相似文献   

10.
我省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洲滩,洲垸两类亚型地区,存在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其阳性钉螺分布集中在距堤脚(包括矮堤)、山脚或居民点一定范围内,本观察以100m或300m内居多。此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乃是传染源的活动在这些范围内居多之故。洞庭湖涨水季节水上流动渔、船民,血吸虫病感染率高达40%以上,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张力平  范强  徐乾成 《疾病监测》2012,27(10):805-808
目的 掌握监测村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方法,对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吴家垸村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 结果 2005-2011年,人群血检、粪检阳性率分别下降了19.25% (2=1.9,P0.05)和83.80%(2=9.05,P0.01),人群感染率下降86.91%;耕牛感染率下降100%(2=54, P0.01);钉螺面积下降21.12%。 结论 吴家垸村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二类疫区居民抗体变化规律.方法 用Kato-Katz和IHA法对居民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该地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9%和26.67%,不同年龄组全体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和抗体阳性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分别在40~和50~岁组达到最高:不同年龄组全体人群感染度EPG和抗体滴度倒数的几何均数(GMRT)年龄变化规律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均在加~岁组最高,后逐渐下降.男性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和抗体平均阳性率均高于女性.结论 血吸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是判断一个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居民乙型肝炎(乙肝)感染状况,及时防治乙肝病例。方法采用 ELISA 检测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参照 GB15990-1995标准进行病例诊断。结果居民感染率为42.29%,男性感染率43.30%,女性感染率41.12%;两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乙肝感染病例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07例乙肝感染者单项检测,HBsAg 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3.16%,抗-HBs 检出率最低,仅6.84%。HBsAg、HBeAg 和抗-HBc 三项阳性组合模式检出率达23.45%。结论居民乙肝病毒感染率高,且存在大量具有传染性的乙肝病例,必须加强居民乙肝的预防与治疗意识,阻断病毒向周围扩散。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湖沼地区洲垸型疫区血吸虫病的防制对策,1985~1992年在安福乡南阳村采用单一人畜同步化疗进行了8年纵向观察,结果如下。1 试点概况.该点位于安乡县西北部,淞滋河中支中下游以东,属湖沼型洲垸型封闭型疫区,临村堤长2km,全村6个村民小组,共249户,1028人,呈线型沿大堤100m内居住,有耕地面积157万m~2,其中旱地74万m~2,水田83万m~2。1970年基本消灭境内钉螺。1984年发现垸内2条抗旱渠有钉螺分布,面积3.33万m~2,活螺平均密度0.003只/0.11m~2,无阳性钉螺。垸外湖洲面积39.73万m~2,由宽5m深2m常年积水打挖带与大堤自然隔开,洲面高程33~36m(吴淞),受一级水位影响,全洲水淹日数8年在3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降低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对全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职业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有后居民的血吸虫感染率比2003年下降64.2%(p<0.01),化疗受治率提高了28.62%,居民疫水暴露率下降了44.37%.结论 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降低居民的血吸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1 疫区概况.汉寿县罐头咀乡捕捞村是洞庭湖西滨的专业养鱼村。村内沟渠纵横交错,贯穿75个大小鱼池、堰塘,自1976年以来垸内未发现过钉螺。全村95户,376人,分布在4个作业组,该村虽与垸外有螺洲滩一水之隔,但居民主要从事垸内养殖,故血吸虫病患病率极低。1990年9月该村在15天内发生16例急性血吸虫病人。2 急性血吸虫病例临床资料.16例病人均否认有垸外疫水接触史,但暑假期间(7~8月)曾在本村一口(20m×15m)未养鱼的堰塘内游泳;尼龙筛集卵法镜检粪便均发现血吸虫卵;体温皆38℃以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为0.15~0.60;肝左叶肿大或压痛。能排除其他疾病。经当地或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确诊为  相似文献   

17.
家畜尤其是耕牛,在湖区有螺洲滩敞放,自然感染血吸虫且其含卵粪便大量污染洲滩,是目前洞庭湖地区血吸虫病流行诸因素中极重要的一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小型农业机具陆续进入了农家。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推广机耕法在湖区耕作,减少甚或终止耕牛下湖放牧,以净化湖洲,应是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自1990年起,我们选择湘阴县新泉乡进行了该项研究。1 研究区概貌.新泉乡位于湘江与南洞庭湖相交处,全乡1.7万亩水田,1.3万人口,主要从事水稻耕种,仅少数人群在外湖从事副业性捕捞。1980年时全乡有耕牛1511头,机动水田耕整机17台件。之后,经过了9年徘徊,至1989年仍有耕牛564头。新泉乡垸内已连续二十多年无螺。垸外“新洲”,坡岸较陡而且平直,水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效益,便于根据不同疫情而采取不同的防制对策,我们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与疫情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污染强度分级模型和感染强度分级模型,并应用模型对疫区流行强度进行了综合分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1 资料来源与建模方法1.1 收集洞庭湖区化疗纵向观察村1987年疫情调查资料.计:洲滩宽度(m),活螺密度,洲滩上每平方公里范围内日均本地牛、外来牛、牲猪和人的数量,当地居民接触疫水频率(调查对象中接触疫水次/调查次×100%),居民粪检阳性率,年易感水位的天数(即易感地带受水淹深度>0~0.5m时的平均天数/年)。将以上资料数据输入计算机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2年湖北省疫情控制地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09年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30个村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疫情控制地区监测村居民感染率为0.8%,耕牛感染率为0.57%,活螺平均密度为5.1只/m2,阳性螺平均密度为0.0002只/m2,钉螺感染率为0.01%。结论 2012年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及螺情疫情指标较2011年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高铁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655-4656
目的 应用14C尿素呼气检查的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析并筛选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对定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5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行Hp14C尿素呼气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 550例患者Hp感染率为47.27%.年龄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感染率分别为48.32%(115/238)、46.47%(145/312),城区与农村居民感染率分别为54.84%和46.31%.结论 本科患者Hp感染率为47.27%,各年龄组同感染率有差异;农村居民感染率低于城镇居民;男女间感染率无差异;Hp感染和生活饮食习惯、疾病史等因素未发现固定关系.保护因素有喜食蔬菜水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