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配对t检验对纺织品色牢度目测评级和仪器评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运用MATLAB软件结合L*、a*、b*对大量数据拟合得到目测评级和仪器评级的相关性数学模型,经验证该数学模型能使修正后的仪器评级结果与目测评级结果达到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一种色牢度仪器评级辅助装置,采用色度仪对毛皮样本耐日晒变色色牢度进行仪器评级,验证了辅助装置的稳定性;采用SPSS软件配T检验(一种统计学中参数检验的方法)研究了仪器评级与目测评级结果的相关性;建立了修正数学模型,并对仪器评级结果进行了修正,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可靠性;测定和计算了9等级标准变色灰卡的GSC值(仪器评级变色灰卡计算值)与现行行业标准中目测变色等级相对应的GSC区间,比较了仪器评级变色等级和目测评级变色等级的一致程度;采用5组盲样对评级体系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述的色牢度仪器评级辅助装置能消除毛皮样本因毛被蓬松且不平整和本身颜色不均带来的影响,使测量结果稳定可靠;仪器评级GSC值与目测评级结果不具有显著相关性,但经数学模型修正后,两者具有了良好的一致性;9等级标准比色灰卡GSC值最大误差不超过0.8280%,确定出的仪器评级变色GSC区间对应表可信度高;依据对应表得出的仪器评级变色等级和目测评级变色等级一致率达68.0%,最大误差不超过1级;盲样验证一致率达60%,最大误差不超过0.5级,佐证了评级体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张勇  车江宁 《印染》2011,37(21)
采用目测评级法、测色仪评级、数码影像系统评级三种方法对特警面料样本的色差与日晒色牢度进行评级,并对评级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码影像技术与人眼目视评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其误差率和客观稳定性比人眼目测评级更胜一筹.采用数码影像技术进行纺织品的色差与色牢度评级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一种色牢度仪器评级辅助装置,采用色度仪对毛皮样本耐日晒变色色牢度进行仪器评级,验证了辅助装置的稳定性;采用SPSS软件配T检验(一种统计学中参数检验的方法)研究了仪器评级与目测评级结果的相关性;建立了修正数学模型,并对仪器评级结果进行了修正,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可靠性;测定和计算了9等级标准变色灰卡的GSC值(仪器评级变色灰卡计算值)与现行行业标准中目测变色等级相对应的GSC区间,比较了仪器评级变色等级和目测评级变色等级的一致程度;采用5组盲样对评级体系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述的色牢度仪器评级辅助装置能消除毛皮样本因毛被蓬松且不平整和本身颜色不均带来的影响,使测量结果稳定可靠;仪器评级GSC值与目测评级结果不具有显著相关性,但经数学模型修正后,两者具有了良好的一致性;9等级标准比色灰卡GSC值最大误差不超过0.8280%,确定出的仪器评级变色GSC区间对应表可信度高;依据对应表得出的仪器评级变色等级和目测评级变色等级一致率达68.0%,最大误差不超过1级;盲样验证一致率达60%,最大误差不超过0.5级,佐证了评级体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纺织品色牢度的目测和仪器评级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磊  包海晨 《印染》2008,34(20)
分析了纺织品色牢度的目测和仪器评级测色标准条件和参数,如仪器评级中的反射分光光度计及其组成、照明和观察条件、待测样品的要求,以及目测评级中的光源、评级背景、评级灯箱、评级用灰卡、标准照明和观察的几何条件、样品摆放及观察者等.  相似文献   

6.
浅谈织物潜在酚黄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检测织物潜在酚黄变的ISO105-X18检测方法标准,详细叙述了酚黄变的测试时机、试验设备、耗材和标品、试验步骤、结果评价,并提出了对纺织产品黄变的补救对策.建议通过仪器评级和目测评级取得结果,应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检测,以减免损失.  相似文献   

7.
服装和纺织品的色牢度评级属于感官检验。检验员必须通过对试样色泽变化的目测。再同标准样卡进行比较。使大脑获得信息。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得出评定结果。感官检验同仪器检验有着质的不同。仪器检验测得的结果是一个绝对数值。而感官检验给出的是一个相对接近正确值的综合性结论.所以很容易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定结果产生误差。  相似文献   

8.
姚桂芬  刘伶  张悦 《印染》2013,39(23)
为全面模拟纺织品使用中会出现的问题,研究了其综合色牢度的测试分析。提出了与外衣和内衣面料实际穿着作用条件相似的耐光照、皂洗、干摩擦综合色牢度和耐光照、汗渍和皂洗综合色牢度两种组合方式,考察了光照方法、摩擦次数、皂洗方法、光照时间和汗渍成分对综合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方式和测试条件是影响综合色牢度的主要因素,目测评级和仪器评级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自主研发的数字图像技术评级系统、DigiEye数码测色系统以及目光评级进行实样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数字图像技术得到的评级结果与目光评级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最大差异均在半级以内,说明数字图像技术评级可以推广应用在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的试验中。  相似文献   

10.
朱焱威 《金属制品》1990,16(1):55-57,60
本文介绍了钢丝绳微机评级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及应用于评级过程中所显示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Some themes, common to food science, psychology and statistics, are reviewed in the context of practical sensory experimentation with difficult foods, or with simple foods in difficult situations. The recurrence of certain phenomena is noted and some ways are suggested in which a knowledge of statistics and psychometrics can help the food scientis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ensory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15.
The four cornerstones of microbial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re hazard identification, exposure assessment, hazard characterization, and risk characterization. These steps represent a systematic process for identifying adverse consequences and their associated probabilities arising from consumption of foods that may be contaminated with microbial pathogens and/or microbial toxi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discussion of the first two steps: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exposure assessment, and considerations for different approaches that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食品微生物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品中来自微生物性危害的危险性密切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确定的微生物危险性评估框架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危害的确定、危害特征的描述、暴露评估和危险性特征的描述。这些步骤构成了评估食用可能污染致病菌或,和微生物毒素的食品而对人产生不良健康后果及其发生概率的系统过程。本结合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微生物危害危险性评估框架的各个部分及其相关因素作了综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20.
纳豆激酶的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具有强纤溶性纳豆激酶的安全性,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及最大耐受剂量评价其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纳豆激酶小鼠半致死剂量LD50(尾静脉注射)为172.6kU/kg·bw,小鼠最大耐受剂量MTD为400 ku/kg,口服安全性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