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合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水运工程及相关行业抗震设计规范,讨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变化对行业抗震设计规范的影响,阐述水平向地震系数和动力放大系数在水运工程抗震设计中的意义。根据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出了相应的取值建议,指出了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紧迫性,为正确理解水运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和合理选取地震动参数提供参考。对促进上下层级抗震设计标准之间的系统化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简要回顾了我国各版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介绍了国外主要港口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有关抗震设计规范现状,提出了我国水运工程多级设防和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3.
按受力特点,将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分为高桩结构、板桩结构、重力式结构和岸坡。根据对各种结构地震反应特性的分析,参考国内外有关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考虑我国水运工程特点和规范继承性,结合标准走出去需要,给出水运工程不同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建议,可为我国《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COPRI 61-14《码头抗震设计标准》的设计要点。该标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根据码头对地区经济的重要性和震后修复的必要性,规定了高、中、低3种设计分类;2)采用了运营水平、偶遇水平和设计地震3个地震水平的抗震设计方法;3)除了基于力的设计方法外,还规定了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4)引入了“能力保护”的思想,以减少地震对码头结构的破坏。结合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现状,提出了对我国水运工程抗震设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杏忍 《水运工程》1998,(11):52-56
《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岩基上的闸首边墩垂直船闸轴线方向振动的水平地震惯性力应按反应谱法Pi=CKHαiWi计算公式计算。本文用算例阐述以反应谱法为依据,对公式中加速度分布系数αi值及分布图形的确定方法,以便设计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6.
日前,新修订的《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通过交通运输部专家审查。新修订的规范内容更系统、结构更完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更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水运事业和港口建设发展迅猛,特别是结构可靠度设计理论的广泛应用、节能和环保新技术的突破等对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提出了新要求。为充分发挥规范对结构  相似文献   

7.
水运工程造价标准是我国交通运输水运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等不同阶段开展工程计定价等造价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为适应我国水运建设工程计价工作需要,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开展了《水运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及其配套定额的编制修订工作。《水运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及其配套定额自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由于计价依据的更新,部分正在开展中的项目需要根据2019版定额进行重新计算。本文旨在针对疏浚工程,通过工程实例测算分析2019版定额对疏浚工程造价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合实际工作.介绍水运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咨询审查的内容、范围、深度等要求,为完善水运工程施工图审查的管理规定及具体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孙艺  孙英 《水运工程》2021,(1):73-80
鉴于美国高桩码头结构抗震设计没有统一行业准则难以统一管理的现状,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的授权下,以各已建港口的抗震设计准则为基础编制了ASCECOPRI 61-14《顺岸式和突堤式高桩码头抗震设计》。该规范从地震设防标准、性能要求、设计方法及构件抗震设计和构造要求等进行详细规定,涵盖近年来国际上最新的抗震研究成果,对推动高桩码头抗震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国内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该规范,介绍规范的编制背景以及设计理念,并结合工程经验对其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同时,与国内码头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简要对比,为设计理念和方法都相对落后的国内规范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揽了较多水运工程桩基项目,但因对国外规范了解不够深入,给桩基完整性试验检测的开展带来很大困扰。以中国《水运工程地基基础试验检测技术规程》和美国ASTM(D5882、D4945、D6760、D7949)、欧洲标准(EN1997、EN1536、EN12699)为例,详细比较中国、美国、欧洲3套现行规范在水运工程桩基完整性试验检测中部分条款之差异,主要结果有:1)中国规范规定了完整性试验检测的比例并将桩的完整性分为4类。2)美国规范包括了热异常法,丰富了检测方法。3)美国规范只规定了如何进行试验,一般不规定如何使用试验结果。4)欧洲规范仅提及了完整性检测可采用的方法,并未进行具体规定,一般均按所在地国家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工程勘察企业逐渐拓展海外市场、承接国外工程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由于当地的工作条件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工程勘察工作的影响较大,国内、外项目在组织管理方面有较大差别。通过对一些国外港口工程勘察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结,探讨可供国外类似工程勘察项目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望毅  陈青红  刘松 《水运工程》2018,(8):109-112
针对传统的水运工程技术体系不足以支撑以BIM为工作方式的勘察设计企业的运行等问题,以某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为例,从标准、关键技术、平台和软件、人力资源、配套的管理体系及项目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一套合适的水运工程BIM技术体系,为国内外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BIM技术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与国外主流抗震设计规范在设计理念与设计路径等方面存在不同。本文依据PIANC抗震设计规范,借助Makdisi-Seed简化位移计算方法评估了某斜坡式防波堤在设计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及其地震性能,为海外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境外项目的增多,经常遇到海外工程如何选用岩土抗震参数的问题。部分国家抗震区划图或研究资料不足,且中标抗震体系与海外差异较大,参数选取往往会影响整个项目的造价。关于岩土抗震参数的研究很多,但系统性的总结研究不多,特别是针对具体项目如何应用研究不足,工程实例少,实用性不强。结合某境外地勘项目,对比分析国外标准与中标抗震参数的差异以及选取时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参数选取流程。给出了部分工程案例分析,为以后海外项目抗震参数的选取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陈刚 《水运工程》2014,(2):11-14
通过巴基斯坦码头工程项目(QICTFAP)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中安全风险管理的总结,介绍海外水运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安全风险,以及如何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HSE管理降低安全风险,提高项目HSE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的HSE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信息模型体系是水运工程BIM技术研究及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水运工程信息模型全生命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模型层级混乱、难以管理等问题,结合水运工程行业的特点,对水运工程信息模型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分层构建水运工程信息模型体系的思路和具体方法,最后以实际项目应用为依托,对分层构建模型体系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分层构建模型体系的方法使模型层级结构清晰明了,便于信息模型的规范化管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蔡元治 《港工技术》2012,49(3):36-38
目前在关于砂性土地震液化的判别方面,国际工程界普遍接受的方法之一是基于Seed简化的修正NCEER判别法,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中应用该方法判别砂性土地震液化的工程实例也较多。以某港口项目为例,重点介绍NCEER法的基本原理和对砂性土进行地震液化判别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对工程计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用碎石桩改善砂性土地震液化性能的可行性,提出NCEER法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磊  陆澄  孔友南 《水运工程》2020,(5):218-223
天然岸坡以及工程岸坡(如防波堤、驳岸、航道等)在众多海外项目中普遍存在,并往往因为强震作用而产生显著的位移变形。国内外技术规范以及参考指南针对这一问题,分别提出拟静力法、Newmark滑块位移法、时程位移分析法等设计方法。针对不同方法以及判别标准,依托海外某回填陆域工程的岸坡稳定及位移分析结论,分别采用滑弧稳定分析、地震位移经验公式以及时程位移分析,进行方案的综合分析论证。结果表明,中外不同分析方法的判别标准稍有差别,但均能较好地依托实际,在总体安全储备方面相符。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国水运工程发展迅猛,在优良岸线资源日趋减少和船舶大型化发展的环境条件下,水运工程发展凸现出深水化、外海化的趋势,有关单位相继建造购置了大量的大型高效率施工船舶和设备。在此背景下,水运工程设计的发展需要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型施工船机等施工条件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作为依托,而施工条件的迅速发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又为水运工程设计的进步创造了基础条件。水运工程设计与施工条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了我国水运行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的特点,对信息技术在主要生产业务过程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内容涉及经营管理、项目进度与质量过程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协同设计管理以及产品档案管理等勘察设计业务全过程.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